如如!幫媽媽收客廳!」「好!

如如!幫爸爸拿拖鞋!」「好!

如如!幫姊姊找東西!」「好!

如如!幫弟弟倒鮮奶!」「好!

如如!帶小狗去散步!」「好!

如如!幫老師擦黑板!」「好!

如如!幫大家排桌椅!」「好!

如如是個又乖又聽話小孩,不管在家裡還是學校,只要喊一聲她的名字,絕對有求必應,使命必達。就算如如正興致勃勃地看著最愛的卡通、津津有味地吃著最愛的點心、絞盡腦汁的寫著回家功課、意興闌珊地休息發呆、渾身無力躺在床上,她也會勉強自己打起精神,答應對方提出的要求,從來沒有說過「不要、不行、我沒空。」 

如如有個聰明任性的姊姊跟調皮搗蛋的弟弟,她常常覺得夾在中間的自己像個隱形人。不像姐姐有功課要盯,也不像弟弟需要照顧,剛好夾在中間的自己,總是被忽略。所以凡事都要求自己努力一點,乖一點,懂事一點,聽話一點,才能得到爸爸媽媽關愛讚許的眼神。就算偶爾覺得姊姊很霸道,弟弟無理取鬧,爸爸媽媽好像有點偏心,自己其實有點委屈,卻怎樣也無法拒絕或談條件。只要看到對方失望的眼神,心裡就會產生濃濃的罪惡感。如如老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所以才無法獲得親朋好友們的喜愛。

這樣的感覺,同樣發生在校園生活中,如如怕大家不喜歡她、不願意得罪人、說實話傷人、或是被朋友認為不夠意思,所以整天繃緊神經、豎起耳朵,回應四面八方的呼喚。就算自己已經相當疲累,還是很難拒絕別人的使喚。奇怪的是,全班記得老師說過「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人,好像只有自己一個。大家好像把自己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而自己的人緣沒有因此變好,反而越來越像全班的僕人,甚至被占便宜和利用。

「如如!妳的作文怎麼只寫了一半?」老師把如如叫到講桌旁問:「剛剛妳不是舉手自願幫老師擦黑板嗎?怎麼沒有先把作文寫完再幫老師的忙呢?」如如囁嚅的說:「因為都沒有人舉手,所以我就舉手了!」老師又問:「中間下課妳怎麼幫玲玲去圖書館還書?回來以後又陪琪琪去上廁所?還幫彬彬發作業?」如如說:「我想說自己回來以後應該寫得完,就先答應玲玲再說,想不到才剛要開始寫,琪琪就過來找我,我不好意思拒絕她,所以就陪她去了!然後彬彬說他的作文還剩很多沒寫,要我幫他發一下,我也不好意思拒絕囉!」

「如如,還記得老師說過『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嗎?妳總是像一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無時無刻積極熱心地幫助別人,妳覺得自己快不快樂?」如如搖搖頭。老師繼續問:「那妳為什麼不快樂呢?」如如想了一會兒,說:「因為我自己該做的事都沒有做,想做的事也沒有做。」老師又問:「妳為他人服務的時候,心裡在想些什麼呢?」如如說:「我希望大家會因為我的付出而更喜歡我。」老師說:「如如,妳有沒有發現自己講到重點?妳總是悶悶不樂、希望有所回報的給出服務?」如如咬著下唇,緩緩地點頭。

「答應別人要求之前,要先想一下對方的動機,被動給出服務之前,要先為自己而活。當我們滿足了自身的渴望與需求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喜悅與完整,這個時候便能發自內心的給出充滿愛與祝福的服務。這種主動給予的服務,柔軟而不委屈,謙卑又不失去自我,才會為自己帶來快樂!」

 

Cenatury  

圖片轉貼自luirig.altervista.or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