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業慶

  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佈的報告稱,今年流入中國的國際資本可達約5750億美元,中國將繼續成爲新興市場資本流入的關鍵驅動因素。報告還預計,今明兩年中國股票市場淨流入將分別達到1050億美元和1110億美元。

  報告指出,中國資本市場逐漸成爲全球資本配置的首選之地是大勢所趨,源於穩中有進的經濟、加速開放的資本市場以及被低估的企業價值。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速,多元化的跨境投資渠道爲外資帶來難得機遇。近兩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推進速度明顯加快,外資加速流入A股的趨勢已形成。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上資金淨流入達1270.50億元,成爲A股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

  另外,國際指數公司也相繼向A股伸出橄欖枝,助推海外機構與資金佈局A股進程。目前包括MSCI、富時羅素和標普道瓊斯等全球三大股票指數公司已宣佈或啓動將A股納入其體系。

  MSCI亞太區執行董事、中國區研究主管魏震近日在景順長城基金主辦的“工具化投資時代新機遇”主題論壇上也公開表示,MSCI去年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又進一步決定分三步將A股納入因子擴大至20%。在這期間,港交所的特別獨立賬戶(SPSA)開戶數增長了超4倍,總賬戶個數超過7300個,同時,海外投資者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投資A股的市值,也從2017年中的3000多億元增長至今年2月底的9000多億元。

  “這遠遠超過我們當時的估計。”魏震說,跟蹤MSCI指數的資金量非常龐大,接近2萬億美元,任何一個調倉動作都會引起國際機構投資者的資金轉換,而在“三步走”完成後,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佔比將從0.7%上升到3.3%,超過其他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對於全球機構投資者而言,A股將成爲不可忽略的市場,影響非常大。

  許多海外機構投資者缺乏投資A股的經驗,魏震表示,海外投資者初步配置A股,傾向於會選擇ETF這種比較簡單的方式。魏震認爲,ETF既可以滿足短期投資者的交易需求,也可以滿足長期投資者戰略性配置需求,不同策略的ETF提供了不同的底層工具,或成爲海外投資者初期配置A股的首選。在衆多ETF工具中,跟蹤MSCI進程的ETF無疑是海外機構最受青睞的投資工具。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的MSCI主題ETF共有11只,其中,景順長城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是業內首批成立的MSCI國際通指數基金之一,其涵蓋了A股市場衆多優質大盤藍籌股,兼顧藍籌和價值成長雙輪驅動,也是未來外資流入的主要標的。

  而從4月1日起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開始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標誌着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建信基金相關報告指出,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表明中國債券市場的配置作用得到了國際認可,中國債券已經成爲全球資產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這一舉措也有望迎來海外增量資金,利好債市長期健康發展。建信基金認爲,作爲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中國債市對外開放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全球債券市場的狀況,滿足國際投資者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鞏固中國債市的全球地位,並有望迎來海外增量資金。根據彭博指數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5萬億美元左右的可統計資金在追蹤該指數,總體估計有8萬億-9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追並且中國債券在指數中的佔比可達到6.06%,據此測算,預計指數完全納入中國債券之後帶來的資金流入可達3000億美元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