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性感的小腳脖

  編輯:球藻怪

  名字,是父母在出生時賜予我們的禮物,有寓意和期許,反映了我們所處文化圈的特徵,也是我們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符號。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將名字視爲一個人靈魂的一部分,爲此他將自己討厭的曾用名西格斯蒙得(Sigsmund)劃掉一個斯(s),改成了爲人熟知的西格蒙德(Sigmund)。或許你沒意識到,人們對自己名字的滿意度,還會影響到他的幸福指數——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蔡華儉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中國人對自己名字的偏愛和他們的幸福感存在密切聯繫:一個人越是喜歡自己的名字,他就會感到越幸福。

  圖片來源:電影劇照《你的名字》

  01

  愛自己的名字讓你感覺更幸福

  在心理學中,對自己名字的偏愛叫做“姓名偏愛”(name-liking),表示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喜歡自己的名字。“國際上近十年對姓名偏好的研究挺多。出於好奇心,我們想知道中國人是否也喜歡自己的名字,以及這種偏愛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蔡華儉告訴我們,“而據我所知,我們實驗室成員都挺喜歡自己的名字,因爲我們是一羣充滿好奇心、快樂而又幸福的探索者。”而論文的第一作者羅宇博士則表示,除了小時候曾經懷疑自己名字只有兩個字太簡單外,她也一直很喜歡自己的名字。

  研究者們設計了實驗,來檢驗姓名偏愛是否則存在於漢字姓名中,以及這一效應在中國人身上是否會受到他人的干擾。在正式開始研究之前,研究者先設計了預實驗。通過兩個預實驗,他們發現中國人十分看重自己的姓名,其中最重要的是完整的名字,其次是姓,名則相對沒那麼重要。而且中國人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和別人怎麼評價無關。這些結果爲之後的實驗做好了理論準備。

  在正式實驗中,研究者選用了304對來自北京市的雙生子(同卵雙生子、異卵雙生子各152對),平均年齡18.29歲。之後,每名雙生子需要獨立完成一些問卷以評估他們的姓名偏好和幸福感。

  在討論遺傳和環境對人的影響時,雙生子研究是經常採用的一種手段。因爲同卵雙生子的基因可看做是100%一樣的,而異卵雙生子在在基因上則平均有50%是一樣的。於是在同一環境下長大的雙生子之間的差異,就可以歸結爲遺傳因素的影響了。而不同的成長環境,比如各自的交際圈、各自的愛好、每天遇見不同的人等,就是影響他們的特異環境(non-shared environment)。

  結果發現,中國人普遍都比較喜歡自己的名字(他們爲自己的名字平均打分7.02分,滿分9分)——看樣子中國人在名字上還是挺自戀的。但研究者也告訴我們,喜歡自己的名字嚴格說來和心理上的自戀是兩碼事。姓名偏愛是一種健康的自我感覺良好,而自戀則是一種極端的自我感覺良好,兩者在度上是有區別的。此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人們對自己名字的喜愛程度和幸福感是顯著正相關的——也就是說,喜歡自己的名字,連幸福水平也上升了。

  02

  愛或不愛,是什麼決定的?

  在起源上,姓名偏愛的遺傳度高達47%,也即基因能夠解釋人在姓名偏愛上47%的個體差異,而剩下53%的個體差異可以由每個人各自經歷的環境因素解釋。看來中國人喜歡自己名字這件事,有差不多一半原因是因爲他們的爸爸或是媽媽也喜歡自己的名字。

  不僅是姓名偏愛,中國人的幸福感也是可以遺傳的,它的遺傳度達33%。所以爲什麼有些人總是感到不幸福,可能並不是因爲工作不順心、朋友不貼心、對象不走心,而是因爲,他天生就是一個鬱鬱寡歡的人。

  進一步分析發現,姓名偏愛和幸福感,都會受到某些相同基因的影響。這也意味着,“喜歡自己的名字就會感覺幸福”這件事,也部分是由遺傳決定的。但究竟是哪部分基因共同決定了它們,研究者表示這需要分子遺傳學和行爲研究來做進一步回答。目前的雙生子研究僅僅能爲今後的遺傳研究指明一條路。

  已有的神經影像學研究發現,當人們注意到自己的名字時,特定的神經活動會被激活。基因可能正是通過調節這一特定的神經活動,造成了姓名偏好上的個體差異。這也就解釋了姓名偏愛在遺傳上的心理機制。該研究還爲今後研究人潛意識中的自尊提供了新思路。“潛意識中的自尊”在心理學上被稱爲“內隱自尊”(implicit self-esteem)是人們在無意中對自己進行評價,進而獲得尊重體驗的過程。曾有理論認爲,姓名偏好可能是內隱自尊的一種表現形式,既然姓名偏愛可以遺傳,這是不是暗示了內隱自尊也能部分遺傳呢?這是今後研究需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Luo, Yu LL, et al. "Liking for name predicts happiness: A behavioral genetic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69 (2014): 156-161.

  本研究在2015年獲得菠蘿科學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