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弄清什麼是文學,許多時候需要藉助於非文學話語的參照,才能看到那些有可能被削除或被修改的部分,這是多麼具有啓示性的一種提醒?因此,在文學研究的歷史上,我們不可小看資料工作的意義,更不可漠視文學現場中出現的各種症候。所謂“非文學話語”,就是文學現場的各種合力是如何共同作用的,就是潛在的研究現狀和研究脈絡,就是許許多多的文學關係的分析——而《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叢書》在專注於文學研究資料的整編的同時,也充分兼及到了對文學研究現場這種內在脈絡的把握。——BY 謝有順

爲了弄清什麼是文學

文| 謝有順

中國新時期文學已走過三十多個年頭了,它爲我們留下了一個複雜而闊大的現場,千頭萬緒,衆說紛紜,如果沒有足夠閱讀耐心的人,根本無法觸摸到它的大致輪廓。面對繁多的文學線索,浩大的作品數量,面對一大批未曾經過時間清理的作家和現象,一個真正的文學愛好者、文學研究者,如何才能對當代文學現場進行有效的發言,至今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許多有理論野心的批評家,早已不滿足於作品研究和現象觀察,而總是試圖給正在進行中的當代文學一個新的命名,或者通過文學史論的方式,建立自己對一種文學流派或一個文學時期的話語闡釋權——於是,幾乎所有時髦的文化理論,都率先出現在當代文學批評界,目的無非是希望藉此獲得新的命名權和理論資源。一時,名詞林立,概念翻新,當代文學史出了一本又一本,但真正創造的、獨立的文學卻依然沒有擺脫沉默的命運。時間並沒有青睞那些大而無當的理論野心,優秀的作家也拒絕爲那些粗疏的文學史論所限制,他們的創造力總是在不斷地修改那些操之過急的陳舊結論。

因此,我一直讚賞唐弢先生所說的“當代文學不宜寫史”的觀點。作爲一個還在生長着的文學現場,任何固定的“當代文學”概念都無法窮盡它的變化和活力。當代文學還處於未完成的狀況之中,對它的同步觀察,應該作爲一種批評的實踐來進行,而非急於建構文學史的虛妄標準。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文學研究的重點應該轉移到作家作品上來。無論是時期的分野、理論的爭辯、思潮的演進,還是藝術的革命、寫作倫理的變遷,都必須建基於堅實的作家作品分析,才能獲得當代文學研究的真實依據。多研究一些作品,少空談一些理論,這是當代文學研究的出路所在。只是,當消費主義的美學原則崛起,當速度日益成爲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神話,認真、中肯的作家作品研究,已經成了文學批評界最爲寂寞的事業,似乎惟有那些甘願遠離文學風潮的人,纔有耐心和韌性願意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可是,假如沒有以有效的作家作品研究爲基礎,當代文學這一學科的合法性又在哪裏呢?現在的問題是,擠身於當代文學這一學科的人越來越多,但解釋作品、把握文學發展流向的能力卻日漸衰退,這也就難怪許多作家會輕視文學批評的作用了。

正因爲此,我特別看重由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叢書》。這套叢書,多達二十幾本,是新時期以來文學研究資料在出版上最爲重大的工程之一。它分爲甲、乙兩種:甲種是關於新時期文學思潮、流派、文體等方面的綜合研究資料彙編,乙種是新時期文學代表性作家的個人研究資料彙編。甲種中,像《中國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資料》(三卷)、《中國新時期小說研究資料》(三卷)等卷,乙種中,像《王安憶研究資料》、《張煒研究資料》等卷,都編得全面、翔實,體現了一個編選者的獨特眼光。尤其是,每個選本的後面,都以附錄的方式收集了相關研究成果的整體索引,使得整套叢書所收編的資料不僅系統全面,還具相當的權威性,爲文學研究者所必備。

誠如編者所言,這套叢書的出版目的,一是爲系統地展示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的成就和水平,二是爲客觀地評價和認識新時期文學提供科學的參照和理論的依據,三是梳理、呈現和總結新時期文學的研究歷史和研究脈絡。從我對叢書的粗略閱讀來看,編者的目的基本達到了。有了這方面的呈現和研究,接下來的文學研究,就會變得更加真實、更有實據。過去我看了太多的文學史和學術史,編著者幾乎都忙於尋找規律和作出思想結論,主觀臆斷的成分太多,惟獨缺乏準確、詳盡、客觀的事實。沒有事實就沒有“史”,而將事實經過編著者自以爲是的理解(甚至篡改)後再寫出的“史”,肯定是僞史;只有在事實的基礎上,加上專業、客觀的分析,纔能有效地還原“史”的真實面貌。——就這點而言,《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叢書》爲今後寫作這段文學史的人,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福柯在《權力的眼睛》一書中說:“爲了弄清什麼是文學,我不會去研究它的內在結構。我更願去了解某種被遺忘、被忽視的非文學的話語是怎樣通過一系列的運動和過程進入到文學領域中去的。這裏面發生了些什麼呢?什麼東西被削除了?一種話語被認作是文學的時候,它受到了怎樣的修改?”——爲了弄清什麼是文學,許多時候需要藉助於非文學話語的參照,才能看到那些有可能被削除或被修改的部分,這是多麼具有啓示性的一種提醒?因此,在文學研究的歷史上,我們不可小看資料工作的意義,更不可漠視文學現場中出現的各種症候。所謂“非文學話語”,就是文學現場的各種合力是如何共同作用的,就是潛在的研究現狀和研究脈絡,就是許許多多的文學關係的分析——而《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叢書》在專注於文學研究資料的整編的同時,也充分兼及到了對文學研究現場這種內在脈絡的把握。因此,它的出版,對我們認識新時期文學的整體面貌,對我們“弄清什麼是文學”,有着重要的學術價值。

(謝有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