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幾年信貸的小夥伴對排污和環評的了解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新入職,或新轉崗的客戶經理,常常把排污證當成了環評,把環評當成了排污,提交信貸申請資料時,理直氣壯地說為啥還要環評,我都有了排污許可證,上面紅彤彤的公章,又不是蘿蔔章?

審批人以極大的耐心,反覆地解釋,還是不能讓客戶經理滿意。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排污證,環評證,二者都有什麼關係。

環評,完整的名稱叫「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這是建設項目的環境准入門檻,它長的是這個樣式的。

排污證,全名叫某某省排放污染物許可證,是項目建設完成後經審批允許排放污染物,它長的是這個樣子的。

兩者的形式區別是,環評是一套文件,有幾十頁相當於一本書,是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製作的,排污證是一張紙,是行政機關(環保部門)發放的,許可制是企事業單位生產運營期排污的法律依據,兩者都是我國污染源管理的重要制度。環評管准入,許可管排污,或者叫排污管運營,銜接好了,便可以實現從污染預防到排放控制、污染治理的全過程監管。這一組制度的銜接有天然優勢,事權同屬環保部門,且都在改革階段。目前,環保部對兩者的銜接也已有細化的設計。2017年11 月,環保部印發《關於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銜接相關工作的通知》,對各種情況下環評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的銜接作了具體安排。

重點來了,二者是是什麼關係呢?

環境影響評價,是申請排污許可證的前提和重要依據。申領排污許可證時,須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文號,或者按照有關國家規定,經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處理、整頓規範並符合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言下之意,取得了排污許可證的,理論上已經完成了環評。所以坊間有個說法,叫做「排污許可證」就是化工行業的「免死金牌」。分期建設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以及審批文件應當列明分期建設內容及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建設單位據此分期申請排污許可證。

排污許可的內容與環評要求的關係。

環保部門結合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進行審查,嚴格核定排放口數量、位置以及每個排放口的污染物種類、允許排放濃度和允許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自行監測計劃等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

顯然,環評與排污不是一回事兒,別再傻傻地分不清。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當法定代表人

徵信報告與趨勢分析

老闆不喜歡驚喜

第三方回款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