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加利亞近代文學史上,伐佐夫是一顆燦爛的明星。1921年,魯迅翻譯了伐佐夫的小說《戰爭中的威爾珂》,後又翻譯了《村婦》,在後記中魯迅稱他「不但是革命的文人,也是舊文學的軌道破壞者,也是體裁家」。

  伐佐夫1850年出生在保加利亞中部索波特的一個商人家庭。1870年,父親把他送到羅馬尼亞,要他跟隨舅舅學習經商,但他矢志獻身文學,執意寫作。當時保加利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伐佐夫在布勒依拉結識了許多流亡的保加利亞愛國志士,在他們的影響下他參加了反對奧斯曼帝國的鬥爭。187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旗與琴》,詩歌反映了保加利亞的民族覺醒和昂揚鬥志,其後又創作了著名詩集《保加利亞的悲哀》、《被遺忘者的史詩》和中篇小說《流亡者》等,在文壇引起了廣泛關注。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結束後,伐佐夫對繼之登上政壇的保加利亞資產階級非常失望。1887年,他在反動高壓下被迫流亡俄國。在那裡,他重溫了保加利亞人民籌備發動1876年四月起義的悲壯歷程,寫出了保加利亞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扼下》,謳歌人民群眾的解放鬥爭。迄今為止,這部小說已被譯成40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了90多次,為世界文學寶庫作出了重要貢獻。

  1889年,伐佐夫回到了索非亞。從此,他以犀利的筆觸,寫出了大量暴露文學的傑作,鞭撻資產階級的貪婪和野心。他創作的長篇小說《新的土地》以及八本短篇小說集和劇本、詩歌等,同先前的作品一起構成了一部保加利亞近代史。因此,後人稱他是「保加利亞文學之父」。


伐佐夫,也叫伊凡·伐佐夫,1850年生於索波特城,1921年卒於索菲亞。

之所以被稱為保加利亞文學之父,是因為從伐佐夫年輕的時候就積極的參加了民族解放運動,並且通過寫詩,寫文章來號召人民群眾起來鬥爭。他的父親是一個商人,不喜歡兒子所做的事情,一度試圖改變伐佐夫,但是伐佐夫並未如父親希望的那樣,而是秘密的加入了革命委員會,一邊從事實際的武裝工作,一邊堅持寫詩歌,文章。

在伐佐夫的一生中,沒有停下他的筆。他的作品中,鮮活的反應了保加利亞的至關重要的的歷史。他的思想,工作都是和祖國,和人民聯繫在一起的。所有的作品,無不反應著當時的的歷史情況。故而收到保加利亞人民的尊敬,被稱做保加利亞文學之父。

另外,推薦可以看看伐佐夫的《軛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