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扣籃大賽中的扣籃要求球員在騰空過程中盡量多的完成精彩而複雜的動作,而這讓扣籃大賽的扣籃其實質發生了變化,相比於籃球,這種動作打分體系反而更接近體操。

那麼體操運動員的選材是什麼樣的呢?首先身形肯定不能大,體重要嚴格控制,年齡也不能太大(柔韌性受影響),這顯然都和NBA球員強調身高+肌肉對抗的原則是相悖的。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以扣籃大賽的審美來看,NBA球員反而可能是比較不適合參賽的。而事實上在美國本土,扣籃大賽的精彩程度也從來都是NBA<NCAA<高中聯賽,因為NBA球員為了在聯盟中生存不得不提升的對抗和肌肉,反而成了阻礙他們空中起舞的負擔。

(這幾年NBA扣籃大賽之所以經常請年輕球員參加,就是因為這些還沒肌肉膨脹的起來的球員反而可能是最適合參加這項賽事的人,而前年全明星正賽暫停時負責表演的那個牛仔褲大哥一鳴驚人,實際上就說明民間扣籃王的水平很可能早就超越了NBA大佬了)

因此吐槽NBA扣籃大賽難看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NBA球員本來就很難扣的很好看。

而且如果你看過早年NBA的扣籃大賽,你就應該知道NBA的扣籃大賽除了能拿出來當門面宣傳的幾屆之外,大部分實際都相當雞肋,其中很多質量相當差,甚至奪冠的大佬們的表現也不怎麼樣。

比如1997年的科比,公平來去掉鏡頭效果,他的扣籃平移到現在也相當稀鬆平常。

至於笑料那就更是了……比如這兩個註定要被歷史銘記的傑作:

巴郎-戴維斯的頭帶蒙眼三不沾扣籃

阿姆斯特朗致敬喬丹空中扣改舔

早年扣籃大賽由於對於時間和嘗試次數有要求,導致很多球員最後只能拿出一些比較穩健的套路,而有00年卡特加持之後,梅森理查德森和弗雷德-瓊斯幾乎已經把比較難的擰麻花胯下換手扣籃都表演完了,這就導致NBA扣籃大賽在06年之後進入了一個無限月讀+噱頭為王時代。

04年理查德森這個轉身胯下換手做了6次全失敗,最後只能換一個簡單的,導致他輸給瓊斯

當參賽者一次次重複失敗扣籃時,被劇透的動作對於參賽者來說以及毫無吸引力,尤其是內特-羅賓遜+霍華德時代, @潘志立 老師今年吐槽自己出門扔個垃圾回來洗個澡發現史密斯還在扣,當年比這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而NBA扣籃大賽=春晚的吐槽段子就是從那時開始有的。

從此,NBA扣籃大賽成為尬梗中心,什麼往籃筐上拍大頭貼啦,提升籃筐高度來一個普通動作扣啦,飛躍汽車啦,甚至類似伊巴卡請小演員來完成劇情殺啦(起跳幫小孩把丟在籃筐上的玩具用嘴叼下來然後完成普通扣籃)……可以玩的東西基本都已經被嘗試過了,這才逼出了NBA後來連續的扣籃大賽改革。

今年這個打飛機扣籃和去年奧拉迪波的黑豹臉小巫見大巫

拉文和戈登的扣籃之所以被人津津樂道,除了水平確實高以外,一次完成動作的爽脆感實際上才是NBA扣籃大賽的精髓所在。

而這麼多年唯一一個連續扣失敗最後完成還能讓我們張開嘴巴表示吃驚的扣籃,大概就只有麥基的這個打板雙扣。

所以相比之下,今年的扣籃大賽,除了相對比較清爽的迪亞洛以外,其他人的表現的確只能用稀鬆平常來形容(甚至這麼說都客氣了),從動作設計,完成質量,甚至到噱頭和造勢,實際上都比過去都差了很多。

當然,這其實也是NBA扣籃大賽的常規狀態了。

而扣籃大賽和正賽的春晚形象,估計也會一直延續下去……

最後上一個薩克雷大帝在日本聯賽扣籃大賽的表演鎮樓。


謝邀。

哈米杜-迪亞洛,捧起了2019年扣籃大賽冠軍獎盃,本屆全明星周末單項賽的重頭戲落下帷幕。

迪亞洛在預賽兩扣拿到98分,決賽輪兩扣拿到88分,擊敗了丹尼斯-史密斯(尼克斯)、布里奇斯(黃蜂)、科林斯(老鷹)拿到了冠軍。

儘管今年扣籃大賽出現了四個滿分扣籃,但仍然被吐槽聲環繞,觀眾的胃口並未被滿足,這項賽事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致敬+COSPLAY!扣籃大賽創意不足

扣籃大賽永遠都是全明星周末單項賽的重頭戲,也是最令人心血沸騰、最受人期待的賽事,因為這是身體天賦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展示,充滿不可預測性,充滿力量和血性。

而在今年扣籃大賽上,四位球員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個創意主題,那就是致敬!他們或致敬NBA傳奇,或致敬自己喜愛和崇拜的說唱歌手。

比如說「東道主球員」布里奇斯,他在預賽第一扣數次嘗試均未成功,本以為他會慘淡收場,沒想到第二扣驚艷四座,讓夏洛特球迷興奮不已,除了與肯巴-沃克配合完成360度翻身暴扣確實精彩之外,布里奇斯的致敬也為他增分不少,他先是請來黃蜂名宿、身高只有1米60的博格斯,隨後還身穿另一名宿拉里-約翰遜的2號黃蜂球衣完成扣籃,一次扣籃致敬兩位傳奇,布里奇斯做到了!

要說迪亞洛捧起今年扣籃大賽冠軍也是實至名歸,彈跳爆發力確實出眾,他在首輪第二扣時也選擇了致敬,他致敬了霍華德的「超人扣籃主題」,雖然沒有像霍華德那樣披上披風,但他撕開球衣露出了超人服飾,總之他想表達的意思和霍華德一樣,那就是「自己也是超人」。而且迪亞洛飛躍奧尼爾之後,還完成掛臂動作,致敬2000年文斯-卡特的動作。迪亞洛在一個扣籃也同時致敬兩位前輩,他在奪得冠軍之後,表示在空中飛行的時候,感覺自己就是一個超人!

小史密斯連續兩年沒能捧杯有些遺憾,畢竟他的爆發力和身體舒展性都太好了,只不過多個扣籃都沒能一次完成,他在首輪第二扣時選擇了致敬主題,致敬的是他的好友娛樂明星J-科爾,他不僅邀請科爾來到現場,作為自己表演的一部分,更是穿上了科爾的球衣,而且這一扣還是史密斯今晚最亮眼的一扣,他拿到了50分的滿分。

老鷹新星科林斯在新秀賽上數次上演勁爆扣籃,讓人們對他在扣籃大賽的表現充滿期待,只不過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他在預賽第二扣時選擇「COSPLAY」主題,化身一位「飛行員」,飛躍飛機模型扣籃成功,之前有格里芬飛躍汽車,如今又有科林斯飛躍飛機,雖然COSPLAY創意很有趣,但扣籃難度確實不高,這也是他兩扣只拿82分的原因。

評委遭吐槽!決賽打分太隨意?

今年扣籃大賽的評委選擇很有意思,採用「男女混搭」,有三位NBA名宿(莫寧、大衛-湯普森、迪-布朗),兩位WNBA球員(坎迪斯-帕克、阿薩-威爾森),他們今天共給出了四個50分,但決賽輪的打分也引發吐槽。

首先是小史密斯的決賽第二扣,他邀請兩位現役「流量大神」庫里和韋德助陣,動作創意則是庫里傳球,小史密斯飛躍韋德完成扣籃,這個扣籃理論上難度極高,但小史密斯嘗試四次,並最終通過雙手支撐韋德肩部才完成扣籃,得分理應「被打折」,但裁判卻不這麼認為,五個十分送上!

其次被吐槽的打分則來自迪亞洛的決賽第二扣,他邀請說唱明星來助陣,在空中摘球後完成雙手暴扣,這個一次性完成的動作卻只拿到45分,就連確定奪冠的迪亞洛本人都露出一臉詫異的表情,很顯然,他認為自己不應該只獲得45分。

當然不得不說的是,這兩個爭議打分都來自決賽第二扣,決賽第一扣時小史密斯並未完成,而迪亞洛的扣籃非常精彩,幾乎將冠軍收入囊中,裁判在第二輪打分時顯得有些隨意,至少並未改變比賽的結果。

星光慘淡!扣籃大賽越來越難

從今年全明星扣籃大賽名單公布之日起,人們就開始吐槽「星光慘淡」,但畢竟這是扣籃大賽,往往能有超出預期的精彩,但結果卻沒有太多驚喜,這時候,不得不提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扣籃大賽真是越來越難了。」

難,難到什麼地方?

難就難在扣籃大賽考驗的不僅僅是身體天賦,更考驗創意和創新意識,這就決定了扣籃大賽的門檻非常高,對於一些已經聲名遠揚的球星來說,他們也不願意嘗試參賽,比如勒布朗-詹姆斯,他的身體天賦足以讓他完成很多高難度的扣籃動作,要說也不缺乏創意和創新意識,但他始終不願意去觸碰扣籃大賽。

文斯-卡特今日曾表示,「我當年參加扣籃大賽很簡單,不明白現在很多大牌球員為何不參賽。」其實如今社交網路如此發達,球星的受關注度不可同日而語,這或許就是很多大牌球星不願意參賽的原因之一。

其實像小史密斯、科林斯、布里奇斯這些球員,雖然名氣不夠大,但身體足夠出色,為什麼還引發這麼多人吐槽呢,其實這就取決於扣籃大賽的另一面——創意,如果光有身體天賦,創意不足,就很難滿足觀眾的胃口,而很多創意都已經被用過,球員們只能選擇致敬主題,這時候,複製和模仿很難拿到高分,就像科林斯飛躍飛機一樣,如果說沒有此前格里芬飛躍汽車這樣的「飛躍主題」,科林斯的得分不會那麼低。

而回顧今年扣籃大賽,迪亞洛飛扣奧尼爾確實是一大亮點,預賽第二輪三個滿分動作令人熱血沸騰,但實話講,除此之外的扣籃要麼太過平淡,要麼經過多次扣籃才得以成功,確實不夠「勁爆」。

此外不得不提的一件事就是扣籃大賽也是比賽,也需要強勁的對手激發自己的潛能,就像當年的喬丹和「人類電影精華」的對決,像卡特和弗朗西斯、麥蒂的對決,像扎克-拉文和阿隆-戈登的對決,都是最強的對手幫助自己打出更強的表現,而近三年扣籃大賽之所以有些「平庸」,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手也是一大原因。

因此,我們在吐槽扣籃大賽的時候,不要忘記這麼一件事,那就是「扣籃大賽已經越來越難了,參加需要勇氣。」


迪亞洛實至名歸啊,這小伙看起來扣籃輕鬆頭部超框!

預賽第一扣

老鷹柯林斯第一扣反響平平

迪亞洛第一個大風車就輕鬆超框

近距離看看

史密斯第一扣

黃蜂的新秀布里奇斯第一扣失敗,只得到33分


預賽第二扣

第一扣失敗的布里奇斯第一個上場

柯林斯飛躍飛機,機尾都讓你踢掉了

這一扣很勁爆,50分

迪亞洛飛躍超人奧尼爾,同樣50分

這樣,經過預賽,史密斯95分、迪亞洛98分,兩人進入決賽


決賽

史密斯第一扣失敗只得到35分,第二扣接庫里傳球飛躍韋德,得到50分

史密斯第一扣失敗後迪亞洛第一扣求穩,但高度驚人,得到43分

近距離看看

迪亞洛鎖定冠軍,45分

迪亞洛兩扣88分戰勝史密斯85分奪冠,走上人生巔峰

反正騰訊倆主播強行尬吹電視機也是沒誰了,電視機難度是高但是幾乎每一扣都要重試。迪亞洛前面幾扣也不低,而且飛躍奧尼爾還掛框就算拿到16年拉文戈登那一屆也算很不錯了。就算決賽第一個難度不算大的劈扣也是平筐。


由奢入簡難 只能說我已經被拉文和戈登寵壞了。。。

有句港句,卡特是掄圓了的那種暴力美學,動作舒展,可能是暴力美學和舒展度結合的最好的球員之一

戈登拉文這一屆神仙打架是卡特之後最強一屆應該沒什麼異議吧,拉文的飄逸流,戈登的這麼多創意加上高難度坐扣,這倆人光論難度應該是在卡特之上(當然不意味卡特就扣不出),尤其是戈登吧,難度創意美感結合的真的是精彩

當然了看扣籃本來就是個審美的過程,個人口味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再往前的扣籃大賽我也沒看過,個人覺得戈登拉文的對決在我看過的之中是最精彩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