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爾風景優美,是旅遊天堂。

【星島日報報道】印度洋島國塞舌爾的總統富爾昨日創全球先例,乘潛水器下潛至一百二十米下的深海,發表水底直播講話。他呼籲全球加強保護海洋、守衞「地球跳動的藍色心臟」。塞舌爾有「旅遊天堂」的美譽,但正受到全球暖化的威脅。

穿着T恤和短褲的富爾乘坐載人潛水器,潛到水深一百二十米的塞舌爾外島海底。事後他對記者說,這次經歷「很棒」,他體驗到甚麼是生物多樣性,也令他更堅定要為保護海洋發聲。他在講話中說:「在這個深度,我可以看到需要我們保護的、令人難以置信的野生動物,以及破壞這個已存在了數千年的龐大生態系統的後果。多年來,我們創造了這些問題。 我們可以解決它們。」

富爾說,人類維持生命所需的氧氣有一半源自海洋,但許多人低估了海洋在調節氣候方面的作用,及海洋面臨的威脅。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的面積被海洋覆蓋,但目前人類對深度三十米以下的海洋所知甚少。

全球受保護海洋面積僅佔整體百分之五。各國已同意到了二〇二〇年將保護面積增至百分之十。但專家和環保運動人士認為,各國領海之外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海洋也應該獲得保護,以確保海洋生物多樣性。

富爾說,人類手上的火星地圖比海牀地圖還要好,「我們不能等下一代解決問題。我們快沒藉口不採取行動,也快沒有時間了。」將富爾帶到海底的科研團隊由英國主導,牛津大學的海洋科學家正利用載人潛水器和水底無人機勘探,繪製大面積的海底地圖。他們在水底五百米處搜集資料,是人類首次探索這個陽光減弱、深海生態開始發展的區域。

研究人員會與聯合國分享數據,協助製作首份公海環境保護條約。而塞舌爾將利用相關數據,在二〇二〇年底前達到保護三分之一國家水域的目標。塞舌爾提倡「藍色經濟」,試圖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之間取得平衡。

塞舌爾等島國深受全球暖化威脅。氣候變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以及土壤侵蝕、珊瑚礁死亡和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增加,都影響島嶼國家的生存。

環保團體主張,簽署海洋保護國際公約刻不容緩,因為氣候變化、過度捕撈和深海採礦造成的壓力,讓海洋生態難以永續,陸地上的生物也可能承受災難性後果。十一月將在智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已將海洋列為七大議題之一。聯合國目前也正就簽署史上第一份公海環境保護條約進行討論。

塞舌爾為英聯邦國家,位於非洲東部的印度洋上,東北距印度孟買二千八百外公里,由一百一十五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四百五十五平方公里,領海面積約四十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面積約一百四十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九萬六千人。

該國終年高溫多雨,以旅遊業為經濟第一支柱,創造七成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被譽為「旅遊天堂」。漁業構成經濟另一支柱,漁業資源豐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