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文╱范瓊之】

國立成功大學未來智慧工場,以深度學習、自然語意分析與區塊鏈為三大主題,展示一年來的技術研發成果。成大、永豐於去年(2017)5月共同成立未來智慧工場,雙方組成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團隊,積極對應金融服務改革與破壞性創新,20日舉辦一周年的成果發表,展現7件產學研究成果,包含信用風險評估與徵信報告自動化、證書區塊鏈、社群探勘、智慧監控、財富管理與未來校園。

成功大學與永豐銀行共同合作,運用金融產業真實資料庫,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新模型、區塊鏈技術與虛擬實境發展創新科技,並且融入教育情境,展現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研發能量。

成大電機系教授張天豪,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協助永豐銀行辨識、量化、監督及管理產品業務衍生的風險,改善現有風險評估模型。目前張天豪教授研發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可以作為長期監控樣本,當作信用風險預警模型使用。永豐優先導入法人金融的中小企業,作為信用風險預警使用,加強風險辨識、量化與管理產品業務風險。

永豐銀行改變過去,傳統企業授信需要大量人力實地訪查、撰寫評估報告,現在,透過人工智慧技術與內、外部大數據結合,更能即時掌握產業動態,減少人為誤判,實現人工智慧與產業的深度結合。

永豐銀行藉由成大電機系助理教授黃仁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中文自然語意分析技術,爬梳企業財務資訊與網路新聞,進行資訊自動摘要、徵信報告自動撰寫,並結合信用模型,產出「永豐AI信評報告」,簡化銀行審核流程,協助風險管理與洗錢防制。

另外,成大與永豐推動證書區塊鏈,建置學生數位文憑記錄學習歷程,在安全環境下分享兼顧防止資訊竄改與偽冒。未來智慧工場整合成大的研究能量與永豐的企業資源,開發創新技術並且培育人才,連續3年、每年提供100名獎助學金給成大本地與外籍學生。今年九月將會再次頒發獎助學金給100位學生。

成大多年來整合電資學院、工學院、醫學院、生科學院等跨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運用,發展智慧製造、自駕車、智慧醫療、長照機器人等,去年未來智慧工場成立,結合成大與永豐雙方資源共同研發,共同發掘產學共創改變產業生態的議題,透過深入了解新世代對於未來生活的需求,以人工智慧技術開發為骨幹,以破壞式創新為核心,擴展城市生活的智慧與便利,實驗、演練、 展示下世代生活樣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