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風尚的物質反映,對師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在校園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凝聚力展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一種教育管理思想,,其本質特徵是在教育或管理中要堅持以激勵為核心從而激發人的積極性。因此,「以人為本」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

回顧自己走過的校長之路,我越來越感到以人為本是學校發展的原動力。作為一名學校的領頭人,通過建設一個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來構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激發師生的潛力,培養師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校的綜合競爭力是校長的責任和義務,用文化的力量推動學校的進步,實現師生的發展是我的追求!

一、行為育人,發揚教師的奉獻精神。

教師的奉獻精神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來源於校長及學校領導班子的熱情正氣、業務內行、團隊精神等。教師也會有榜樣可循,也會盡心儘力去工作,凝聚力便由此產生。

1、「以班子成員為本」,發揮群體作用。

首先,注重班子成員的思想、業務建設。「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作為一校之長,要管理好學校,要有大智慧、大眼界、大氣度、大膽略。要做到這些只有學習,我堅持每天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無所不學,及時地密切關注教育思想領域的新動向、新變化。在校長的影響下,班子成員也開始堅持學習,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班子成員們有著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感、事業心。成員們能夠將學校壓力自覺化為自身壓力,內化為與學校共謀發展的動力,共同樹立起學校榮譽觀。現在,班子成員凡事都以身作則,帶頭參與,成為教師們信服的表率!

其次,校長放手讓班子成員大膽抓學校管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做到大事不獨斷,瑣事不糾纏,難事不推諉,好事不搶先,工作不挑剔,失誤不埋怨;是否讓分管領導有職有權。為調動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我讓他們「有為有位」,重大事項由領導集體研究決定。作為校長,常常只起一個「抓總」作用,放心、放手、放權讓他們大膽工作,由此鍛鍊出長於業務、善於管理的董萍,事必躬親、一心為校的王雲燕,踏實肯干、工作紮實的王琦,勇於創新、屢獲佳績的張劍……我認為在學校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的前提下,校長應該努力淡化自己,「淡」出管理舞台,因為只有淡化個體,才能突出管理群體,才能真正做到「以班子成員為本」,這樣校長才能從繁重的事務管理中抽出時間與精力,思考學校的發展,解決學校中最棘手的問題,這是我追求的,也是這麼做的。

2、「以師為本」,關注人性化的管理。

我始終堅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教師,為教師施展才幹創造一個團結融洽的環境。這些教師雖有年齡、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差異,但大多數教師都具有奉獻精神,都期盼自己帶出的學生早日成才,所以,工作中他們也焦慮,也思索,也在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因此,作為校長,我充分尊重、信任教師,對教師以誠相待,放手使用,發揮所長,使教師們有被關注的滿足,因而工作的熱情更高了。我很難相信一個不愛護教師的校長能把學校工作搞好。

「以師為本」還要善於容納各種不同特點的人,尤其曾經反過自己的人,要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氣度,使他們親身感受到這裡工作有安全感,不擔心什麼時候挨整、穿小鞋。你容人,別人會靠攏你、信任你,這樣大家工作起來心情就愉快,幹勁就足,教育質量就會上升。

「以師為本」還要求校長拋開個人榮辱。做校長的有時的確有悲有酸,但此時要顧大局、重事業、輕小侮,換來的是教師們對你的信賴,換來的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知己,換來的是教師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有了這些何愁事業不成功。坦率地說,我們學校近幾年在以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區三等功獲得者董萍教導為核心的先進教師的帶領下,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一大批骨幹教師脫穎而出,學校的成長、發展,全都要歸功於這許許多多的好教師!付出總有收穫,學校先後通過了市語言文字學校的驗收、市依法治校、市德育先進學校的驗收,去年我校在區年度考核中獲一等獎。如今,我校又躊躇滿志,準備迎接市常規管理示範學校的驗收,這都是他們為學校迎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

二、環境育人,鑄造校園文化品牌。

學校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氛圍還包括將這種文化映射到學校的辦學宗旨、管理模式、師生意識甚至學校外部建設上,造就新型現代校園文化。其中,環境育人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這方面,學校每年都在努力著。努力使學校的牆壁說話,整個校園環境清雅宜人;利用名言,形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勵人們奮進;懸掛偉人、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英雄模範人物的畫像,張貼他們的警句,讓學生與之天天見面,熟悉他們,敬仰他們,以他們為榜樣,警示自己,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然而環境育人還不僅於此,還包括「教師的示範,教師與學生之間、同學間、學風、社會風氣」等方面。它較之自然環境更加直接,更加深刻。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世界觀。

近幾年,在這方面我校更關注的是兩方面:

1、營造愛才、育才和用才的學校文化氛圍。人力資源是學校中最有活力的發展要素,作為校長,就要思考怎樣用政策留住人才,用良好的機制用好人才,使他們「有用武之地,無後顧之憂」。目前,我校已初步營造出求賢若渴、唯才是舉的良好文化氛圍,並使全體教師都具有認同感。這種校園文化也拉近了教師間的距離,尊重人才、平等溝通,盡量使每一位教師能最大化地體現自己的價值。

2、促學風的形成。我們面對的是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未來需要的是知識廣博的人才,所以,抓思想品德教育,尤其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習慣。首先,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生閱讀、作業、思考的習慣,而這一習慣的形成要從學生一入校就開始抓起。其次,培養學生勤奮刻苦的精神,以中外史上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激勵學生,保持奮發向上的學習鬥志。再者,培養學生「不恥下問」的精神,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勤于思考。當然,校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的是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

三、學習育人,實現學校與師生的成長最優化。

現在,學校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要有全新的校園文化。只有擁有了校園文化的優勢,才能擁有學校的競爭力。校園文化在不斷地積澱、修補、提煉、升華,學校也將會在這種變化中不斷發展。因此,學校要注重提高整體的學習能力,在學習中不斷地揚棄過去,糾正偏差,實現新的超越。在我看來,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必定強調學習。使每個人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當師生個人的學習持續轉變為一種深層次的、長期的、互相關聯的組織學習時,學校必將會生髮出更大的生機與活力。

除了關注教師思想教育,我們更關注教師的業務發展。我校紮實地抓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凡是有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從不放棄,並要求外出培訓、聽課的人員回校後,舉辦講座,上示範研討課,千方百計吸收外地經驗;每學期組織優質活動課、說課等教學練兵競賽。近幾年,教師寫出的論文、總結及活動設計等在省(市)、國家刊物發表39篇。在實踐中,教師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於是也開始了新的更加執著的追求。而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則是在校園環境尤其是學風的形成中逐步完善。面對如此龐大的新蘇州人隊伍,面對良莠不齊的學生和家庭,我們更感到學習對學生終生髮展的重要!對於學校發展的重要!我們深知:只有促進了師生成長的最優化,才能保證學校發展的最優化!為此,我們將不懈努力!

綜上所述,「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並不是可以任意割裂開的,它是一個水乳交融的體系。它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因此,建設一流的校園文化,吸引和培養一流的教師、學生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作為校長,這將是我追求的目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