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T50是比蘇47和和格1.44要優秀的,無論從氣動布局還是電子設備,設計理念來講T50都是比蘇47和米格1.44優秀。

米格1.44屬於米格設計局設計的第四代機,雖然自稱是四代機,但並不能達到四代機的標準,充其量就是和颱風,陣風一個級別的,主要來講其隱身能力不足以稱四代機,其它的還是合格的,但四代機最重要的就是隱身能力。

蘇47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前掠翼驗證機,只是為了驗證前掠翼的機動性而生產的,而且蘇47擁有比較大的缺點,比如說蘇47採用了內置彈艙,但隱身性依然不能和F22比,而且由於採用前掠翼,機翼飛上一段時間就會損傷疲勞,在當時的加工工藝不足,總不能過段時間就換機翼吧。

而且蘇47的機動性很好,但只有在亞音速下發揮,而四代機強調的超音速機動,俄羅斯對戰機的隱身性能從來都不夠重視。

T50於2002開始設計,於2009試飛,在年代上就比米格1.44和蘇47晚不少,晚有晚的好處,只要根據F22的性能來研製就好了。

T50的隱身性能來說是四代機中最差的,比下35還差,雷達掃描面積為0.5平方米,其它的航電性能只能說是俄羅斯的最好水準,發動機還在研發之中,但俄羅斯的發動機設計能力還是不錯的,有錢就可以造出來。氣動上也比蘇47和米格1.44要出色。

T50是俄羅斯真正意義上第一款隱身戰機,雖然隱身性能不強,但對俄羅斯現在所施行的國土防空上夠用了,畢竟是在自己的國土作戰,有一系列地面雷達和輔助機種支持。

T50很多人覺得不是四代機,但我想說這己經是俄羅斯的全力支持的結果了,而且T50以後可以改進的,只要對其機身蒙皮工藝進行改進,塗上隱身塗層。隱身性能可以達到F35一一還是沒問題的。


很簡單,T-50的技術水平比米格1.44和蘇47強。看上去花哨的東西,往往並不厲害。

米格1.44和蘇47,雖然外形酷炫,但再怎麼改進,也無法達到五代機的水準。T-50雖然獃頭獃腦,但它是一款真正的五代機。

圖一:T-50的氣動設計遠比蘇47或米格1.44優秀。

首先,米格1.44和蘇47並不是東宮太子。這對難兄難弟,從來不是蘇聯軍方或俄羅斯軍方花錢立項搞的項目,而分別是米高揚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自己花錢搞的驗證機。蘇俄搞新一代戰機有個傳統做法,各個設計局先自己搞一些驗證機,用以驗證新一代戰機的某些關鍵技術。待驗證完成後,蘇俄會發布正式需求,各個設計局根據驗證機上取得的成果,重新設計原型機,原型機完善後,才能進入量產和服役。

從以上的流程就能看得出來,驗證機搖身一變成為原型機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不用說成為量產機。不修改得連親爹都不認識,那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

圖二:T-50將蘇27系列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其次,米格1.44和蘇47走上了邪路。

蘇聯航空工業總體上一直落後於美國,從未超越。如果當年不是英國秀逗,給了蘇聯尼恩發動機,那麼蘇聯一開始就搞不定米格15。蘇聯從第一代戰鬥機就開始落後,到第四代戰鬥機幾乎落後了十多年。蘇聯並沒有認識到第五代戰鬥機的重要特性是隱身和超巡。

蘇47還是幻想著機動性優先,搞了前掠翼。但前掠翼對於機動性的提升遠不如預期。裝了前掠翼的戰鬥機,只是在低空低速有一點優勢,高速下的機動性並不見得比常規布局好。而米格1.44就差得更遠,相當於是一個大號颱風戰鬥機。撐死也就是個四代半。

不以隱身和超巡為突破點的蘇47和米格1.44走上了邪路,是不可能通過修改變成五代機的。

圖三:蘇47從來,從來,從來不可能成為量產五代戰鬥機。

第三,T-50是被軍迷低估的戰鬥機。

F-22外形並不花哨,非常平庸。但它實際上設計最為精巧的戰鬥機,相當於戰鬥機中的IPHONE。T-50的設計實際上比F-22更為複雜,這是因為發動機不給力,而且也沒有能力精簡到F-22的境界。但是,T-50已經是蘇俄航空工業能拿得出手的最高成就。

T-50繼承並發揚了蘇27優秀的機身升力體布局,但同時也有創新,比如主翼前具有可動邊條,可以發揮類似於鴨翼的作用,但規避了鴨翼帶來的隱身損失,採用了全動小垂尾,代替了蘇27上巨大的垂直尾翼。

T-50的細節上有很多敗筆,隱身設計並不徹底。這是因為俄羅斯不需要搞一型再需要十年才能服役的完美五代機,需要的是一型能夠儘快服役,儘快大量裝備的五代機。這型五代機可以不完美,但服役之後可以慢慢改進。


米格1.44和蘇47是俄羅斯著名的戰機,軍事迷們都對它們酷炫的外表很有印象。但是外形花哨不代表實用性強,T50外形雖然呆拙,其技術水平卻要強過米格1.44和蘇47。

從氣動布局到電子設備,T50的設計理念更優秀。而且它是米格1.44和蘇47的晚輩,繼承了前輩的一些優勢之處。它在繼承並發揚了蘇27優秀的機身升力體布局的同時,也不忘進行創新。它在主翼前加裝可動邊條,可以發揮類似於鴨翼的作用,但規避了鴨翼帶來的隱身損失。採用了全動小垂尾,代替了蘇27上巨大的垂直尾翼,節約體積的同時,也有利於機身的空氣流動性。

而且米格1.44和蘇47屬於四代機(按照俄羅斯的劃代規則)的行列,而T50是目前俄羅斯最接近五代機的戰機。雖然它的隱身性能並不好,雷達掃描面積為0.5平方米(一說是0.4),但它是俄羅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隱身戰機。隱身性能是個硬傷,但只要是在俄羅斯本土進行防空任務也就夠了。畢竟是在自己的國土上空,有地面雷達和輔助機種這些小夥伴的支持啊。

T50確實還不夠好,有許多細節上的缺憾,但是它還在不斷的改進中,將來肯定會越來越好。它儘管外形平平無奇,但設計很精巧,可以說是代表著蘇俄航空工業的最高成就。

俄羅斯目前需要一款能儘快服役的五代機,而且還得滿足大量裝備的條件。與其再花時間、精力與金錢,去研製一款新的、完美的五代機,倒不如讓T50服役,然後在服役中,對它的總體性能做總結評價,接著慢慢改進,最終讓T50成為一款優秀的五代機。


哈,您在90年代就關注米格1.44還算軍盲?太謙虛了,咱們探討一下能出米格1.44和前掠翼的蘇-47的俄羅斯(蘇聯)目前五代機仍未能服役這事兒。

上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研製新一代ATF先進技術戰鬥機,也就是現在的F-22隱身戰機,蘇聯1986年也啟動了新一代戰機的研製,米格設計局正式啟動代號Изделие 1.44驗證機的研發,米格設計局在重型的米格-31和中型米格-29的研製經驗基礎上,更加強調重型戰機的機動性,追求和蘇-27同級別但更加先進的戰機設計,從外形即可看出,米格1.44並未把隱身性能作為考慮因素。它強調使用相控陣雷達的遠距離發現能力,多目標跟蹤打擊能力,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帶來的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1989年設計完成,但隨著蘇聯解體,這架飛機一直到1993年底才生產完成,1994年底進行高速滑行試驗,但經費嚴重缺乏,導致該機首飛推遲到2000年從得以進行,由於米格-29戰機的出口受挫,米格設計局嚴重經費缺乏,加上俄羅斯經濟正值困難時刻,米格根本無力進行多架原型機的生產和試驗,導致該機雖然有很多成功之處,但最終研發失敗下馬。

在蘇-27系列戰機大獲成功之後,蘇霍伊設計局的日子比米格設計局好過得多,上世紀80年代末以S-37為代號,啟動下一代戰機研製,總設計師西莫諾夫大膽決定S-37的兩個研製方案都採用前掠翼這種看上去無比彆扭的結構,當然,前掠翼有一些很大的優點,比如可明顯增大飛機的轉彎角速度,阻力小增大升力,還可以明顯減小正面雷達反射面積,但種種這些優點,都不能改變它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結構發散問題,看著彆扭肯定有彆扭的原因,所以到今天沒有一架正式服役的飛機是採用前掠翼結構的。

S-37已經考慮了很多隱身設計因素,比如剛才說的前掠翼,還有內部彈倉設計,S-37驗證機在1997年9月試飛,2002年,蘇霍伊設計局被正式確定為第五代戰機的主研製方,S-37也就被命名為蘇-47,但今天大家看到的蘇-57與蘇-47有相當大的改變,說明前掠翼確實不好把握。

說了這麼多,只是說明搞出米格1.44和蘇-47驗證機並不代表俄羅斯掌握了五代戰機的核心技術,只是在很多分系統上達到了五代戰機的要求,現在仍未服役的蘇-57也表明是存在問題的五代機,經過如此多的研發試驗,擁有極強研發能力的俄羅斯兩大設計局,在隱身五代機上的受挫,只能歸咎於蘇聯的解體造成巨大的經濟困境和人才後繼乏力。


不是俄羅斯只能夠搞出T50,而是它只需要一款先進的五代機,這個經濟規模和GTP總值僅相當於韓國的「超級大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同時定型裝備三種戰機。五代機項目是耗資巨大的工程,美國生產2443架F-35的研發成本投入已經高到3790億美元,這幾乎是俄羅斯政府兩三年的軍費總和了,同為五代機的T-50之間都沒有定型量產,這期間資金鏈多次斷裂甚至要向印度尋求幫助。由此可見俄羅斯的實際情況決定它只能堅持發展一款五代機。

況且,蘇-47和米格1.44隻是「技術驗證機」,只是為了驗證某些新技術、新設計的試驗品而已,它和蘇-57的原型機T-50不可同日而語。蘇-47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驗證「前掠翼」的性能,前蘇聯從納粹德國那裡繳獲了最早的前掠翼戰機以及大量技術人員,由此開始前掠翼技術研究一直到今天,在尋求四代機技術突破時終於將全部前掠翼技術成果拿出來。但是,實驗證明它的可行性並不高最終不得不放棄。因此說蘇-47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可能作為一款戰機批量生產,它的前掠翼設計也不可能被俄制五代機採納。

米格1.44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也是為了探索各種新技術的實驗平台。這款戰機採用了三角翼、鴨翼、腹部並列進氣道等設計,都是俄羅斯和前蘇聯從未嘗試過的設計元素。一款戰機不可能同時採用如此多的新技術,通常情況下一款新戰機只允許使用20%左右的新技術,這是為了風險考慮,由此可見米格1.44也僅僅是一款技術驗證機而已,和蘇-47一樣不可能批量生產列裝部隊,但是它的很多新技術都被T50採納並保留在蘇-57上。比如蘇-57進氣道上的鴨翼,不管這種鴨翼有多奇怪其技術來源肯定離不開米格-1.44。


這主要是從俄羅斯需要出發的,並不是俄羅斯搞不出更先進的飛機,參考一下俄羅斯89年的暴風雪太空梭就能知道毛子航空航天多麼有實力。

俄羅斯戰鬥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禦,領海也絕對沒有哪個國家敢隨便進入,並且有世界領先的防空系統,所以隱身就顯得不那麼重要。


美蘇(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下一代戰機的研製標準一直是探索之中,當中的米格1.44、su47和新一代ATF先進技術戰鬥機就是對其中一些技術探索和驗證,即使在美國裝備F-22和中國裝備殲-20的今天,五代戰機的4S技戰標準還在完善之中:「超機動性」、「超聲速巡航」、「隱身能力」這3S基本上可以確定,但最後的「S」是「超視距打擊」、「網路中心戰」、還是「高可維護性」並無統一定論,因而對五代機的技戰標準只能是各國根據自身的技術現狀和儲備、裝備體系發展協調、戰場預測設想、戰略戰術想定等因素來發展。由此,T-50其實應該算是俄羅斯對五代機的理解和實踐,在某項項目可能對比F-22或殲-20有所不足,但可能是俄羅斯根據自身的需要所做平衡與妥協。今後,五代機仍要視各國使用五代機的經驗積累結合自身的技術發展,而不斷的完善和調整。


記得是前蘇聯的五代機(美規4代)比美國早一點,當時的預研的方向就是雙發+鴨翼+優化三角翼。可以說當時蘇聯受西歐的影響了,法國的陣風,四國聯合的颱風,蘇聯的米格1.44都長得的差不多。至於現在的T50完全是俄羅斯搞得,雖然有蘇聯的技術遺傳,但是和蘇聯時期完全不一樣。一句話,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研製偉大的飛機。


題主的意思是米格1.44和蘇47先進過T50嗎! 這觀點我絕不贊成,誠然,米格144和蘇47看上去很先進,好看!特別米格144,外形酷斃了!兩款戰機都是八十代中期蘇聯為制衡美帝F22而進行的新一代戰機項目!可惜的是才立項不久就蘇聯就垮台了?兩款戰機也就勉強造出了樣機就沒了下文!而T50就是在靚款戰機的技術積累和瘋狂魔改蘇27的經驗結合下而研發出來的第四代戰機,這是中美都認同得!是集合俄羅斯戰機研發的大成者!而米格144和蘇47安現在水平來看,拚死也就三代半,你說誰先進


錢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武器設計思路的落後。當今是信息時代,武器設計當以優先獲得、掌握對方信息,延遲、阻礙、破壞對方獲得己方信息為核心。預警機、有源雷達等是優先獲取對方信息的設計思路,隱身飛機、電子戰飛機、反輻射導彈等是阻礙對方獲取己方信息的設計思路。美國在這方面已經給世界各國做出了表率,反觀俄羅斯就有些遲鈍,就說以上三種飛機,雖然設計的都很有特點,但不能否定的是偏離了時代的發展。俄羅斯需要加油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