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尤其是今年,農業炒得火熱,被稱為未來的房地產業,農產品電商被稱為電商的最後一片藍海,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資農業,認為做農業很賺錢,或者至少將來很賺錢。尤其是很多人,認為有機農產品的價格這麼高一定存在暴利。

實際上這是不對的,目前我們的情況並不是有機農產品價格太高,而是普通農產品價格太低。我們的普通農產品價格是在剝削農民勞動力的情況下實現的,也就是說如果把農民投入到田裡的工,按照市場價折算工價,目前的農產品價格一定會高很多,這也是為什麼農民覺得種地不划算,紛紛出去打工。目前的有機農場大多數是產業化 運營了,一旦開始產業化運營就要計算地租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所以一下子價格就高上來了,導致大 家認為有機農產品價格存在暴利。

實際上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搞有機農業困難重重,基本90%以上的農場都在虧損。第一批的有機農場開始洗牌,紛紛倒閉,倒閉的原因各有不同,以下是筆者根據這些年考察農場的經驗列出的幾點,供大家參考。

死於鄉土社會的隱形成本

1

我們有不少人搞有機農場,就是先找地,哪裡環境好,就往哪裡去。通常就是和政府合作把 村民的地租下來來做,尤其現在國家推動土地流轉,這種做法和國家政策一致,所以更加加強了 這種做法。

首先我們並不贊同這種方式,因為像溫鐵軍教授講的,全世界的工業化才解決了幾億的勞動 力就業問題,而光中國的農村過剩勞動力就是幾個億,我們不可能通過城市化和工業化來解決全 部的就業問題,那麼土地就是農民的最後的生存保障,發生經濟危機了,在城市裡面沒有工作了, 回到農村,最少有地種,有飯吃,不會發生大的社會問題,否則這部分人往哪裡去。我們看看印度,看看巴西就知道,就會形成大量的貧民窟。

其次中國目前還是一個鄉土社會,或者說是原住民社會,我以前看美國人寫的書,無論在哪 里搞農場都一樣,買一塊地就行了,不會有什麼問題。原先覺得很羨慕,公民社會呀,後來才慢 慢想明白了,美國的原住民己經基本被白人殺光了,所以大家都是外來的,平等了。但是在中國 不一樣,中國仍然是原住民社會,也就意味著,你租下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埋著村民袓先的骨血。 村民能夠同意嗎?也就是在你租下地的那一刻,你天然就站在農民的對立面:「資本家來了要奪 走我們的土地。」

大家有機會看看《鄉土中國》,第一章就講熟人社會,熟人社會的一個特徵就是村民對本村 人和外人的道德標準不一致。看上去這句話輕描淡寫,但是對於不是在本鄉本土做農場的人來說, 這是致命的,因為村民偷你的、甚至搶你的,都會成為正常的事情,沒有任何道德壓力。我們有—個朋友,一個晚上被偷走了 500隻土雞,直接損失五萬以上。這個還不算什麼,最近聽到一個案例,一個老闆農場做的很大,整整包了兩個村子的土地,其中一個村子是和他有親戚關係的, 另外一個村子沒有,結果到了傍晚,另外一個村子的村支書就在村委的大喇叭裡面喊,鄉親們天黑了,我們去農場偷菜去。結果被另外一個村子的親戚聽到了,通知了這位老闆,調動了整個縣的警察才阻止了這件事情。

所以很多農場就是這麼被偷死的。我碰到比較聰明一點的做法,就是找一個當地人一起入股, 做合作人,這樣有這些問題,都會由這個本地合伙人處理。

死於用工廠的思維來管農業

2

很多人老闆原先是開公司的,搞農場經常會按照原來公司運營的思路來做,找一個職業經理 人來做管理,找一些農大的畢業生來做技術,找一些農民來做勞動力。這樣做幾乎是必死無疑的。

首先,我們看這種方式和中國傳統的小農耕作生活方式嚴重違背。對於傳統小農來講農業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早上天一亮就起來,趁涼快下地幹活去,等太陽大了再回家吃早飯,然後干點家裡的雜活。中午吃完午飯睡個長長午覺,下午太陽沒那麼大了,再下地幹活去,一直干點天黑才回家。現在你做成早上9點上班,下午六點下班,這是農民最不願意幹活的一段時間。

其次,我們搞有機農業,初期通常是沒有辦法做績效考核的,這就是為什麼聯產承包責任制 最有效率。一旦沒有辦法做考核,農民必定就會出現磨洋工的現象。我老講一對干自己家活的夫 婦,幾乎可以頂十個農業工人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就會出現勞動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情況。

然後,我們農大出來的畢業生,基本上是沒有實踐經驗的。也很少有職業經理人有農場管理的經驗,因為搞有機農場是新生事物,目前在這樣圈子裡有失敗經驗的都是人才。

所以我通常見到能夠活下的農場,都是經營者自己對農業有興趣,自己專研有機農業技術, 自己做管理。以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為例,市集的攤主基本上都是這樣子的,而且以自己家勞動力為主的農場效益最高。

死於對有機農業的錯誤理解

3

過去我們通常一提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必定要提生物多樣性,提種養結合,提生態循環。但是我們發現這個觀念害死了很多人。

因為農場管理上,一個品種就是一個專業,養豬是一個專業、種水稻是一個專業,種水果是多個專業,種菜也是多個專業。一個農場是沒有辦法這麼多個專業搞好的,技術上有難度,管理上也有難度。

這件事情我們要回歸常識,我們看看傳統小農是怎麼做的,我是農村長大的,以我小時候, 我們家也是多樣化的,比如我們通常會養上十幾隻雞,雞和雞蛋都是自己吃的,養上一頭豬, 過年殺年豬,種上兩份菜園子,也是自己吃的,家裡院子里種上幾顆果樹也是自己吃的,種上點小麥也是自己吃為主,種上點黃豆是換豆腐的,種上點玉米是餵豬的,種上點花生自己家榨油的。我們真正拿來賣的就是一種:煙葉。所以我總結小農生態農業叫多樣化的自給自足和優勢品種的銷售。

另外我們看看農村,有養豬專業戶,有養雞專業戶,有種菜大戶,種糧大戶,就是沒有什麼都搞的大戶,因為這不符合常識,但是我們搞有機的人,通常就忘記了這個常識,一搞有機就什麼都種,什麼都養,而且都是要拿來賣的,這樣的農場必定忙死亂死。除非有一個超大的運營團隊,但是成本超聞。

死於資金鏈斷裂

4

很多人認為做農業花不了太多錢。實際上做農業的基本特徵就是投入大,周期長,回報慢。所以很多人對於投入的預期是有嚴重的誤差的。

曾經由三個年輕人,投資搞一個100畝的農場,因為30萬足夠了,但是僅僅半年30萬就燒光了,如果你要問我,做農業需要多少的準備金,那麼最少一畝一年需要1萬元的投入,要有預期最少三年不盈利。所以最少300萬,之前小毛驢的朋友說通常把你自己的預算加個零就是最後的實際投入,這個說法是很準確的。所以要準備充足的資金,如果你有30萬,最多搞10畝就夠 了,不要搞100畝,最後資金鏈斷裂,必死無疑。

死於沒有市場

5

很多人認為目前食品安全這麼嚴重,身邊這麼多朋友有需求,種出來一定大家搶著要。實際 上不是這樣子的,我們十年前就吃過這個虧,當時發動南馬庄合作社種生態大米,結果種出來,賣不出去,最後拉到北京找溫老師賣,找何慧麗老師賣,結果就搞出了當時的教授賣大米事件。

很多人老是算,現在的高收入群體有多少,那麼有多少的比例吃我的產品就夠了,或者這個小區有多少人,有多少的比例就夠,這都是算不準的。實際上由於價格和信任的問題,有機產品 的推廣需要很大的成本和時間。

前一段時間圈內最著名的新聞就是深圳的一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的倒閉,這家公司2年積累了 2000個訂戶,每個訂戶的獲取成本5000元,大約每個試用客戶要送100元左右的菜試吃,試吃的人裡面大約每50個會有一個成為最終的訂戶。所以兩年光是推廣就花了 1000萬。最終因為推廣成本太高死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