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不得不接受這樣的遺憾——

好些老片,我們一直想看,遍尋網路,最終卻只能找到渣畫質版本。

香港電影新浪潮、台灣新電影的一些片子,就是如此。

不過,正因為有此種遺憾,生活中也多了一種驚喜的可能。

去年,許多影迷歡呼雀躍的一件大事,就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出了藍光修復版。

最近,又有一部華語經典的高清修復版新鮮出爐——

《似水流年》

這部片子很多人未必看過,但它的同名主題曲大家一定聽過——

似水流年梅艷芳 - 似水流年

這首歌第一次出現,就是在本片中,演唱者是梅艷芳,後來張國榮演唱的其實屬於翻唱。

影片由嚴浩導演,和徐克、許鞍華一樣,他也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1984年,該片在香港上映,之後,在第二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它包攬了6個獎項——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女演員 、最佳新人、最佳美術指導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影后的斯琴高娃,是歷史上第一個拿金像影后的內地女演員。

其實有點奇怪,嚴格意義上來說,斯琴高娃在片中的角色,並不能算作第一女主角。

而真正的女主角,顧美華,則憑藉此片獲得了最佳新人獎。

這種少見的特例,多少會讓人想起去年的金馬獎,《七月與安生》的周冬雨和馬思純雙雙獲得影后。

《似水流年》的故事,一定程度上,與《七月與安生》是一樣的


推薦《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里的男主角克萊門特?馬修是一個音樂家,1949年他來到外號叫「池塘之底」的一所男子寄宿學校擔任學監,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孩子。到任後馬修發現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行動-反應」是這裡的教育原則(即發現學生犯錯,立刻實施懲罰),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創作了一些合唱曲,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

在教師馬修的身上,看到了一個好的教育者是什麼樣子,也感受到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教育的力量。


個人覺得太多了。不過你可以先看一下世界頂級電影學院推薦的影單,橫跨了上個世紀20年代到現在,我只能說真的是部部經典:

《諾斯費拉圖》by F.茂瑙 德國 1922

《福爾摩斯二世》 by 巴斯特·基頓 美國 1924

《戰艦波將金號》 by 謝爾蓋·艾森斯坦 蘇聯 1925

《淘金記》 by 查理·卓別林 美國 1925

《聖女貞德蒙難記》 by 卡爾·西奧多·德萊葉 法國 1928

《藍天使》 by 約瑟夫·馮·斯登堡 美國 1930

《亞特蘭大號》 by 讓·維果 法國 1934

《遊戲規則》 by 讓·雷諾阿 法國 1937

《淑女伊芙》 by 普萊斯頓·斯特奇斯 美國 1941

《美人計》 by 希區柯克 英國 1946

《俠骨柔情》 by 約翰·福特 美國 1946

《羅生門》 by 黑澤明 日本 1950

《蘭閨艷血》 by 尼古拉斯·雷 美國 1950

《風燭淚》 by 維托里奧·德·西卡 義大利 1952

《西鶴一代女》 by 溝口健二 日本 1952

《東京物語》 by 小津安二郎 日本 1953

《大地之歌》 by S.雷 印度 1955

《卡比利亞之夜》 by 費里尼 義大利 1957

《灰燼與鑽石》 by 安傑依·瓦伊達 波蘭 1958

《春風秋雨》 by 道格拉斯·賽克 美國 1959

《四百擊》 by 特呂弗 法國 1962

《桃色公寓》 by 比利·懷德 美國 1960

《奇遇》 by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義大利 1960

《泯滅天使》 by 路易斯·布努埃爾 墨西哥 1962

《五至七時的奇奧》 by 阿涅斯·瓦爾達 法國 1962

《法外之徒》 by 讓·呂克·戈達爾 法國 1964

《奇愛博士》 by 斯坦利·庫布里克 美國 1964

《金髮女郎的愛情》 by 米洛斯·福爾曼 捷克斯洛伐克 1965

《阿爾及爾之戰》 by 吉洛·彭特克沃 義大利 1966

《冷血驚魂》 by 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 1965

《假面》 by 英格瑪·伯格曼 瑞典 1966

《穆謝特》 by 羅伯特·布列松 法國 1967

《獨行殺手》 by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法國 1967

《雌雄大盜》 by 阿瑟·佩恩 美國 1967

《西部往事》 by 瑟吉歐·萊昂內 義大利 1968

《推銷員》 by A. & D. 梅索斯 美國 1968

《日落黃沙》 by 薩姆·佩金帕 美國 1969

《午夜牛郎》 by 約翰·施萊辛格 美國 1969

《同流者》 by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義大利 1970

《小姐弟荒原歷險》 by 尼古拉斯·羅伊格 英國 1971

《香蕉》 by 伍迪·艾倫 美國 1971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 by 沃納·赫爾佐格 德國 1972

《教父》 by 弗朗西斯·科波拉 美國 1972

《特殊任務》 by 哈兒·阿什貝 美國 1973

《恐懼吞噬靈魂》 by 萊納·法斯賓德 德國 1974

《惡土》 by 泰倫斯·馬力克 美國 1973

《新科學怪人》 by 梅爾·布魯克斯 美國 1974

《受了影響的女人》 by 約翰·卡薩維茨 美國 1974

《竊聽大陰謀》 by 弗朗西斯·科波拉 美國 1974

《讓娜·迪爾曼》 by 香特爾·阿克曼 比利時 1975

《納什維爾》 by 羅伯特·奧特曼 美國 1975

《熱天午後》 by 西德尼·呂美特 美國 1975

《美國哈蘭縣》 by 芭芭拉·卡頓 美國 1976

《殺羊人》 by 查爾斯·伯內特 美國 1977

《憤怒的公牛》 by 馬丁·斯科塞斯 美國 1980

《丹尼玫瑰》 by 伍迪·艾倫 美國 1984

《天堂陌影》 by 吉姆·賈木許 美國 1984

《搖滾萬萬歲》 by 羅伯·萊納 美國 1984

《迷失的美國人》 by 艾伯特·布魯克斯 美國 1985

《爸爸去出差》 by 埃米爾·庫斯圖裡卡 南斯拉夫 1985

《喋血雙雄》 by 吳宇森 中國 1989

《甜妹妹》 by 簡·坎皮恩 澳大利亞 1989

《大地的女兒》 by 茉莉·黛許 美國 1991

《兩生花》 by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1991

《大紅燈籠高高掛》 by 張藝謀 中國 1991

《錯誤行動》 by 卡爾·富蘭克林 美國 1992

《赤裸裸》 by 邁克·李 英國 1993

《破浪》 by 拉斯·馮·提爾 丹麥 1996

《櫻桃的滋味》 by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伊朗 1997

《四個小女孩》 by 斯派克·李 美國 1997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by 佩德羅·阿莫多瓦 西班牙 1999

《羅塞塔》 by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 比利時 1999

《校園風雲》 by 亞歷山大·佩恩 美國 1999

《捕鼠者》 by 琳恩·拉姆塞 美國 1999

《花樣年華》 by 王家衛 中國 2000

《愛情是狗娘》 by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墨西哥 2000

《熱帶疾病》 by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泰國 2004

《隱藏攝像機》 by 邁克爾·哈內克 法國 2005

《色|戒》 by 李安 中國 2007

《魚缸》 by 安德里亞·阿諾德 英國 2009

《預言者》 by 雅克·歐迪亞 法國 2009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