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東京已經一月有餘了,稍微說點感受吧。

初到時新鮮無措,尤其是我完全不會日語。雖然之前來過很多次了,但這還是第一次要常住。這一個月來也親身證明了,在現代都市日常生活不需要說話也是大丈夫的。這一個月來日語也沒絲毫進步,臉皮倒是厚了不少,現如今敢憑Google Translate闖天下。反正我看日本人在知道我不會日語之後也依然用日語得啵一大堆......

第一個月公司給訂的公寓在北品川,出門就是北品川商店街,穿過品川City就能到達品川站。微軟日本就坐落在品川City之中,天橋直達品川站,聽說他們的程序員每天穿西裝打領帶,著實可怕,不知道這露出的襯袖有沒有影響到他們的APM。品川站雖然名叫品川,實際上這裡已經屬於港區。我住的地方還在品川區,過了鐵路就是港區了。

日本這邊對於戶型有特殊的表達技巧。用數字來表示卧室數,其他的部分用英文縮寫來表示。例如2DK就代表兩間卧室,有一個Dining Kitchen,就是說可以擺下餐桌的餐廳兼廚房,類似於我們常說的二室零廳。1LDK就是有一個起居室(Living)和一個廚房,我們一般叫一室一廳。1K則只有一個卧室和廚房。如果沒有廚房或者廚房和卧室沒有隔開,則被稱作ワンルーム(One Room), 簡稱1R。

我們住的自然是1K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呆久了不免壓抑,活動空間實在太小,感覺還不如在北京合租舒服。我覺得人的領地意識是寫入基因里的,1K(R)實在是太狹小了,雖然實際上生活需求都可以被滿足,但難免讓人覺得這是工業化的鴿籠——還好我沒有去香港。

有鑒於此,在找房時特意多看了一些大戶型,不過中介找的也沒有太滿意的。日本這邊租房市場市場有點過於規範了。北京的房源有特別坑的的同時,也有能撿漏的機會,東京則是大家都商量好了的一樣坑,和對於外國人的特別坑。簽約時要付禮金、敷金,關東地區還有可能有敷引。禮金顧名思義,就是無條件贈送給房東的倒也不一定是房東真拿著,可能也有一部分到了保證公司,管理公司的手裡。敷金就是押金,和北京類似,但一般都會被扣,我在北京住自如的時候,只要不違約不轉租一分押金也不扣,就是掉頭髮(因為甲醛)。敷引就比較坑了,是無論如何都會被扣除的押金,相當於變相的禮金,關東所特有。但聽說關西租房的初期費用更高,畢竟我司relocation關西給報6個月的房租,關東只給報4個月的。簽約一般是兩年,第一年解約有違約金,兩年期滿續約還要交更新費(類似禮金)。

我們非常幸運。公司旁邊的UR團地剛好空出來一間,與公司只有一街之隔,真的是不能要求再多了。UR沒有任何雜七雜八的費用,所有的什麼禮金保證金、鑰匙更換費都沒有,只有2個月的押金,還是先住再交當月房租,相當於只有一個月的押金,解約時也沒有違約金,最後一月住不滿的話房租從押金里扣,非常方便。上下班時從地面走可以看見東京塔,還有地下通道可直接走到公司,實際上能走到惠比壽站。高層公寓西側朝向,天氣晴朗時可以見富士山,搬家時剛好是黃昏,當時看到富士山落日的絕境被美呆。花園廣場確實是個好地方,環境十分幽深靜謐,建築都是統一風格的,經常成為取景地,每逢節日還會有不同的裝飾。

工作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做好眼前的事情就非常的享受,沒有學生時代那種害怕虛度年華的慌張。畢竟最差的結果也是今天白拿錢了不是(笑。每天的空餘時間確實不多,但是如果都能利用起來的話,也有做出很大的改變。說不定微小的進步穩定累加,比學生時代間歇性雞血的推動速度更快呢。indeed的辦公環境,硬體上該有的都有,只是午飯實在太硬核。惠比壽 office的會議室是以動漫角色命名的,Open Space則是中規中矩的以日本城市命名。有一次不小心在和室這邊睡著了,醒來發現東京塔就映在我的身上,第一次覺得玻璃反光居然也可以很浪漫,剛醒來有些恍惚,自己何德何能能享受如今的這一切呢?轉念一想,我肯定是這輩子都會記得東京了,可東京能否像記住鐵塔那樣記住我呢?現如今求田問舍固然不易,但也不該就此滿足。車子房子PR,假以時日,終究能夠得到,但是還覺得人生如浮萍,命運不能自主。

寫到這裡才發現有點亂,東京攻略和個人感受參雜在一起。鑒於東京生活的中文攻略還是不足,我打算在博客上另開一篇霓虹生存攻略,隨著個人見解的提升隨時更新,歡迎大家來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