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裝劇中,衙門用來通緝犯人的畫像其實根本一點都不像,很多人都認爲這是電視劇不嚴謹才造成的漏洞,但其實在歷史上的通緝犯畫像比這還要粗糙很多倍,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畫像如此粗糙,爲何官衙還是能輕易辨認出來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是古代懸賞。咱們都知道,古代官衙尋找犯人都會張貼緝拿畫像,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緝拿畫像一旁還會附上相應的懸賞。這懸賞非常詳細,你只要提供一點線索,便可獲得金銀,倘若是幫助衙門抓到犯人,那拿到的錢可就多了。

  對於古代的窮苦老百姓,懸賞的錢不亞於一筆鉅款。所以即使畫像十分粗糙,還是會有很多人積極尋找犯人,這基數大了,找人自然也就容易很多。

  第二個原因便是古代“身份證”,其實早在秦朝時期,聰明的古人便已經發明出類似於身份證之類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路引。在古代,倘若一個人出門在外沒有路引,那麼根本不會有旅館收留此人,甚至旅館老闆還會稟告衙門。

  另外,古代還有“保甲”制度,全國各地以保爲單位進行排查,一旦發現什麼可疑的人,當地人便會立刻稟告官府,犯人也就抓到了。因爲古代不像現代這樣交通發達,所以一個小地方,出現生面孔很快便會被發現。

  正是因爲有這三個原因,即使古代畫像技術十分粗糙,衙門還是能輕易抓到犯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