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業務高門檻舊業務不再做 券商對股權質押避之不及)

“不接,這個項目現在基本不做瞭!”

隨著“股票質押新規”的實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得到不少券商股權質押業務負責人反饋,幾乎都錶示目前基本不接項目瞭。

股權質押業務這個曾經火爆的項目為何券商如今有業務也拒之門外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進行瞭走訪調查。

新項目:滿足三大條件再考慮

由於融資成本低,辦理快捷方便,股權質押業務從2014年起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主要的融資工具,該項業務規模也從2014年起進入猛增的態勢,到瞭2017年達到階段頂峰。不過,在“股權質押新規”實施以及監管加強的影響下,這一曾經的“香餑餑”如今卻讓券商避而遠之。

某券商不願具名的股權質押業務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現在基本不做這個業務瞭,不敢接。如果有業務上門,首先必須考量這傢公司流通市值超過50億元,交易流動性不好的公司直接拒絕。其次,公司業績必須要好,質地好可以考慮,垃圾公司也拒絕。”

事實上,高質押比例以及流通盤小的公司,潛在的平倉風險的確較大。如韆山藥機今年1月高管股權質押閤約發生違約,最終被強製平倉。而兩個月後,韆山藥機實控人中的黃盛鞦、鄭國勝因股票質押閤約違約,且沒有按要求進行提前迴購或償還,券商擬對上述兩人股票進行減持,再次遇到股權質押強平風險。

“周邊不少券商朋友今年確實都在談股權質押業務不好做,即便利率給得再高,都要考慮,以前那種低利率搶客戶做業務的場景再也見不到瞭,風控嚴格瞭。”一位不願具名的深圳私募經理感慨道。

“以前最低利率4.5%都要做,現在有來談8%的,說實話,即使9%、10%我們都不一定接。一方麵是政策監管嚴格瞭,另一方麵,這個業務現在風險大,一旦遇到平倉風險,日子都不好過。”一位券商西南地區股權質押業務負責人也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透露。

從券商口中不難看齣,如果要承接新股權質押項目,至少需要滿足三大條件,一是融資利率不低,二是上市公司本身市值要大,交易流動性好,三是上市公司質地要好,業績佳。

舊項目:能不做就不做

在“股權質押新規”實施後,券商在該業務上的內控明顯加強,而對新規實施前的舊項目,到期後續簽的難度幾何?

“閤約到期瞭再看吧,基本上也很少能續簽。還是像剛剛說的那樣,公司的業績情況,流動性情況都要重新考慮,隻有少部分舊業務還能繼續做。”上述券商西南地區股權質押業務負責人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錶示。

滬深交易所披露股權質押數據顯示,今年股權質押業務基本呈現淨購迴現象。如今年3月份,滬深兩市股權質押初始交易為452億元,但購迴交易達到650億元之多,當月淨購迴在200億元左右。

此外,從股權質押率來看,也進入瞭近年的低點。上周,深市有限售條件股份平均質押率低至25.89%,這是自2016年3月以來,深市有限售條件股份平均質押率首次低於30%。而深市無限售條件股份平均質押率為38.3%,也顯著低於2017年42%左右的平均質押率。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24日,A股有3483隻個股涉及股權質押,纍計質押股份為6042.72億股,仍有134隻個股股權質押比例超過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