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唯有地球被液態水覆蓋著;水,在地球生命起源及演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

生活中我們能接觸到水的異形體有液體水,水蒸氣,冰這三種,很有一種司空見慣的感覺,我們生活中用到水的地方太多,現代技術也讓我們用水及其方便,很難想像缺少水的日子要如何面對,所以我們都非常愛惜水。

可是細想一下,水不僅僅對我們的生存有很多好處,也常常是災難的創造者,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水在液體時可以隨意的流動,可以達到排山毀樓的效果,固體時又變得堅固強硬,可以摧毀鋼鐵巨輪,氣體時又難以捕捉,無孔不入,簡直讓人又愛又恨。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用水的遇強則強的特質來激勵他人要勇於面對困難,戰勝比自己更加強大的對手,在競爭與挑戰中獲得勝利;同時也告誡人們,在遇到能力或是力量遠不如自己的情況下,要表現得更加弱小,給予他人生存空間。這是提醒世人不要欺軟怕硬,在強大的對手面前不怯懦,在弱小面前也不囂張的處事之道!

如果人的性格真的能如水一般,或許生活會不同!


謝謝邀請!胡亂忙了一陣子,得出以下結論:在我看來,水就是水,沒有什麼善惡之分,如果非要給它加以形容,那我只能說:上善若水,不善也有水。

大家知道我們中國人是講中庸的。

《道德經》裡面,老子認為水至善、至柔,滋生萬物,處下,不爭,故上善若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都離不開水,它始終處在最底層,卻又不和萬物相爭,可謂之至善。

因為水有至柔的秉性,它又多變(固體,液體,氣體),所以我認為水是不太講原則的。

在距今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由此引發的地震、海嘯,火山爆發、臭氧層的破壞,造成了地球上80℅的物種滅絕,這其中破壞力最強的就是水(海嘯)。請問:這時水的「善」從何而來?

因為水的沒有原則,所以萬物皆因水而生,皆因水而滅。

因為水是沒原則的,所以它容易被利用。善人用他灌溉莊稼,用它發電,用它洗滌造福人類;惡人用它做戰爭武器(歷史上有很多水攻)。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胡扯!

最後我們還是要敬佩水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敬佩它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如果沒有水就沒有萬物,自然也就談不上有我們,所以還是那句老話:

水是人類生命之源,請保護每一滴水!


我不認為水變化無形!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水變化是有形的。水可以從液態變成氣態,升到空中化成一朵朵白雲。就像我們常說的,如果一個人在管場混得好??,我們就形容他平步清雲、步步高升!呼風喚雨!水在一般人的眼中,他是液態的,是無形的。就像我們人一樣,如果在社會上混得不怎麼樣,進入工廠當了工人??,他就會隨遇而安、得過且過,就像嘩啦啦的流水聲一樣,整天哎??聲嘆氣、牢騷滿腹!水在嚴寒的天氣下,它是固態的。它會使河流凝動、船隻禁行、河堤裂漏。就像我們人一樣,如果吃不飽、穿不暖、遭受嚴寒,那我們就會團結起來,去反抗、去戰鬥!


兵無長式,水無常形,水這個東西,變化無窮,可化做霧,可結冰,可以波濤洶湧,在大海上隨時可以掀翻巨輪,取人的性命,所以還是非常強大的,遇惹則弱,我的理解是遇見比如沙漠之類的,反被沙漠吞噬, 總之,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不能簡單去理解


一陰一陽謂之道。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水也如此,水弱則靜美而柔順,潤萬物利生長。能容能潛能滲能升,應和萬物而不爭。水雖柔,卻能柔中有剛。滴水久了能穿石,或驚濤拍岸,或乘風起浪把船翻。。。。。。「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正是這種剛柔一體的水的特性,才使先哲悟得「上善若水」的處世之道。所以「智者」不僅要「樂水」,還要有水的美德。水積少為深能行大船,人廣積德才方能擔大任。人的剛柔相濟的秉性,也正如水一樣遇弱則柔遇強則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