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7英國退歐,日元升值為哪般?徐瑾按照「蝴蝶效應」的理論,大西洋畔的一隻蝴蝶震動翅膀,可能會迎來太平洋這邊的海嘯。這種說法聽起來誇張,但是在全球化時代卻並非危言聳聽,東西經濟體一體化之下,確實容易出現各種誤傷。典型如同6月末英國退歐全民公投,其結果是以微弱優勢離開歐洲,這結果其實出乎主流精英以及金融市場預測之外。這對於歐盟、英國的影響自不待言,對於亞洲的日本,也不啻於一個重大打擊。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日元升值。在英國脫歐之後,日元兌美元匯率立即上升超過4%,幅度幾乎接近二十年內最高,日元兌英鎊(1.3105,-0.0111,-0.84%)更是大跌超過12%;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中以來,日元兌人民幣(6.6876,0.0122,0.18%)升值足有三成。在經濟低迷之下,強勢貨幣並不是福音:日元升值打擊日本出口,而安倍經濟學的核心要點之一正在於貨幣貶值。日元在國際貨幣中處於一個非常弔詭的情況。在常規情況之下,日元因為利率低廉,一直是各類「息差交易」的主角,投資者一般借入日元買入其他資產,從利息之差獲取穩定收益,因此日本家庭主婦也是其中主力,她們甚至有一個外號叫「渡邊太太」,昔日名聲之大,幾乎可以和買黃金的中國大媽們相提並論。當英國退歐這樣的極端情況出現,日元的避險屬性開始體現,投資者開始賣出其他資產買入日元。日元之所以升值,正是在於其避險貨幣屬性在歐洲政經波動中凸顯優勢,投資者從高風險資產撤回到低風險資產,日元首當其衝。所謂避險貨幣也就是價值穩定,不太受政治以及經濟波動影響的貨幣,一般公認的傳統避險貨幣是瑞士法郎、英鎊、美元。儘管如此,日元位列避險貨幣,一直是耐人尋味的經濟之謎,迄今解釋並沒有很完整。表面看起來日本經濟長期低迷,政府債務已接近GDP三倍,日元何以側身避險貨幣之列?但當歐洲出現波動時,日元的避險屬性的確再次凸顯,日本本身的外匯儲備以及經濟實力成為日元受到關注的優勢。儘管如此,日元升值對於日本來說並不是好消息,這也是日本股市在英國脫歐之下大跌的原因,領跌的股票包括各類汽車製造商。首先,日本企業出口對於日元升值分外敏感;其次日本大企業隨著日本經濟起飛以及衰落,多數已經完成其國際化,這意味著海外收益極為重要,日元升值意味著海外收益相對減少。出口企業在日本話語權很大,也正因此,「安倍經濟學」雖然號稱有三支箭,名目從寬鬆貨幣政策到刺激性財政政策,再到結構性改革,手段也有量化寬鬆以及提高消費稅甚至負利率等,但是最為核心的要點還是在於貨幣貶值。在過去幾年,日元靜悄悄的貶值最終有所回報,日元兌美元從最高點1美元兌75日元貶值至1美元兌125日元,貶值最高達4成。廉價日元不僅拉動了日本企業出口,也成為中國人在日本「買買買」的最大動力之一。如今風水輪流轉,隨著日元升值,不少國際評論家認為安倍經濟學已經失敗,論據正是在於安倍經濟學核心基礎在於日元貶值,但是按照這一邏輯,斷言安倍經濟學失敗也時日尚早。2016年7月,日本四年一屆的參議院選舉剛剛結束,安倍內閣及其聯盟可謂大獲全勝,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席位,自民黨如果再多一票即佔據半壁江山。除了比較爭議性的修憲等政治問題之外,日本民眾關心的就業率以及社會保險等問題確實在過去幾年有所好轉。官方數據表明,2012年12月求職人倍率只有0.83,到2016年4月達到1.34,這一指數意味平均每個求職者幾乎有超過一個以上的崗位可以選擇。從這個意義而言,當下安倍內閣民間支持率可謂達到一個小高潮,尤其是自民黨一黨獨大而各路在野黨並沒有更好替代方案之前。如此情況之下,安倍經濟學可能故技重施,再次加大力度,或許三支箭重新輪流再射一次。如此看來,日元對比美元的升值很可能已經結束,未來轉折下跌或者維持震蕩的可能性更大;至於日元對於人民幣走勢而言,日元方面基本戲碼已經結束,未來這更多取決於中國「印鈔者」即央行的決策。對於安倍經濟學而言,日元升值會帶來短期衝擊,不過長期來看不是最大問題。但是,日元的回復平靜,並不意味著安倍經濟學能夠自動成功。安倍經濟學最核心問題在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始終有盡頭,尤其日本當前國債纏身,極端貨幣政策已經悉數用盡,未來最終拯救安倍經濟學的,正是當前遲遲沒有用足的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不過,在一個風氣保守、老齡化的社會,結構性改革談何容易?人口因素與債務因素,將是日本經濟乃至社會最大問題,這也是日本社會暮氣沉沉的根源所在。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是安倍內閣必須面對的歷史課題,讓大家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