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局勢激化至此,誰也沒有想到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能夠回馬一槍,突然間宣布要派團參加即將要在韓國平昌舉辦的冬季奧運會。一時間,先期到達韓國訪問考察的朝鮮「三池淵樂團」團長玄松月成為了各大媒體的明星人物。

很多人將這個突然之間的接近看成是朝韓之間轉變關係的大好時機,畢竟雙方要在開幕式中再次共舉「半島旗幟」出場,同族同心的意願讓多少人為之感動。

回顧歷史,這不是韓國和朝鮮之間第一次利用奧運會來緩和彼此的關係。

但歷歷在目的往事也同樣在訴說,最容易辦的事也就只是最容易的事。它對問題的解決起不到絲毫的作用,有時甚至還會激起意料之外的麻煩。

01

奧運情結同樣從悲劇始

儘管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顧拜旦是懷著一顆世界大同之心來倡導奧運的體育精神的,但是在實踐中,體育高度的競爭性早就將奧運會的意義變得複雜起來。對於強大的民族與國家來說,能舉辦奧運會簡直就是一種宣言,這點,08一代應該深有感觸。

而對於弱小的民族與國家來說,能在奧運會上拿到一塊金牌,那也是在世界面前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朝鮮民族早早就得到了他們的機會,可惜的是,這個榮耀的時刻竟然不屬於他們。

孫基禎,1936年柏林奧運會馬拉松項目的冠軍,亞洲第一位馬拉松金牌獲得者。

1911年,孫基禎出生於朝鮮新義州的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喜歡跑步,具有過人的天賦,在1935年柏林奧運會的馬拉松預選賽上,他一舉跑出了當時世界的最好成績。他的這個成就被日本人看上了,於是在參加比賽的時候,他的名字被改成了「孫龜亭」,國籍變成了「日本」。

雖然當時的朝鮮早已經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但是要代表日本而不是自己的祖國參賽,讓孫基禎百感交集。雖然在最終的正賽上,孫基禎毫無意外的獲得了第一名,可是在這位冠軍的臉上卻絲毫沒有看到勝利者的喜悅。

賽後的頒獎典禮上,孫基禎小心翼翼的用頒發的月桂樹擋住了自己胸前的日本國旗,算是表達了一種無奈的抗議。

比賽的結果傳到國內,當時韓國的輿論都沸騰了。這樣一個表現民族自豪感的時刻決不能放過,「韓國人贏了」的口號在大街小巷裡傳播,受日本殖民地政府管轄的韓國報紙也紛紛在刊登消息的時候,用「打碼」技術將孫基禎胸前的日本旗幟抹去。

報紙的編輯們當然受到了處罰,孫基禎從此也成了真正的「民族英雄」。了不起的是,他沒有因為自己的遺憾而放棄這個行業,反而又在後來韓國的田徑事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培養的很多弟子都在國際賽場上替韓國取得了好成績。也正因為如此,他在漢城奧運會時,得到了入場火炬手的尊重。

朝鮮民族的近代史充滿悲情,朝鮮民族的奧運情結同樣也從悲情開始。

02

統一旗的誕生

然而在朝鮮民族的文化里,多少有點「悲情即是力量」的感覺。最大的悲情反而成了表達民族感情最好的方式。

戰後的朝鮮與韓國可謂是水火不容,但是仍有很多人出於民族情感想要完成統一。由於有了東西德五六十年代一起組隊參加奧運會的先例在前,於是奧運會變成了民族和解的一個標誌。朝鮮和韓國也試著在六十年代初討論過一起組隊參加東京奧運會的事宜,無奈由於分歧太大還是放棄了。

時間到了1990北京亞運會之前,雙方再次商討組隊,並且設計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半島旗」,朝鮮民族在這面旗幟上完成了和解(所以韓朝方面稱為「統一旗」)。可惜的是,最終雙方還是未能就聯合組隊一事達成共識,「統一旗」並未出現在北京亞運會的舞台上。

1991年,在國際乒聯前主席荻村伊智朗的勸說下,雙方終於同意聯合組隊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4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決賽中「半島女團」最終擊敗了中國隊贏得冠軍,國際賽場上第一次升起了代表朝鮮民族的旗幟「統一旗」,而升旗所演奏的代國歌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朝鮮民歌《阿里郎》。

不久之後,半島局勢再次升溫,「統一旗」曇花一現,除了在同年五月的葡萄牙足球世青賽上用過一次,就再沒出現過了。

直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統一旗再次出現在奧運的舞台上,成為當時的美談。

當時韓國總統金大中對北採取「陽光政策」,朝鮮關係升至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而且兩方商議只在開閉幕式時共同組隊,比賽時還是各自分開,這樣就將分歧降到了最少。所以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際賽場上經常可以看到飄揚的「統一旗」。

2000年悉尼奧運會

2002年釜山亞運會

2003年大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2004年雅典奧運會

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

2006年澳門東亞運動會

2006年多哈亞運會

後來的後來,半島局勢因為核問題再次升級,兩國關係陷入僵局,本來打算在北京奧運上一同出場的計劃也宣告破產。從此「統一旗」一直消失到今天。

「統一旗」動蕩的命運向世人宣告著民族感情的弱勢,如同韓國左派電影里那種無厘頭的暢想,讓人感動又激動。可是冷靜下之後,每個人都會發現,這是一副美麗的沙畫,轉瞬之間就可以被抹去。

因為,奧運也不是總是帶來和解,它還帶來衝突。

03

漢城奧運會Vs平壤奧運會

在西德舉辦的國際奧委會第84次會議上,韓國成功的為首都漢城(今首爾)爭取到了198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朝鮮方面獲悉消息後,找到韓國,希望兩國可以合辦奧運會,並且將一半的比賽項目放到朝鮮去舉行。

韓國方面拒絕了這一提議。朝鮮惱怒之下宣布抵制奧運會,並且派出了特工擾亂奧運的籌辦。這就是著名的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爆炸案。事後被逮捕的朝鮮特工金賢姬將朝鮮方面的企圖一一供出。

*金賢姬被捕時的場景

但事情並未如朝鮮所願,相反,韓國舉辦了一屆空前成功的奧運會。之前相互抵制的美國和蘇聯都派出隊伍參加,中國在當時和韓國並沒有外交關係的情況下也派團參加,而宣布抵制不參加的除了朝鮮,就只有古巴、尼加拉瓜、阿爾巴尼亞、衣索比亞、塞席爾和馬達加斯加。

*漢城奧運會開幕式

通過成功的舉辦奧運會,韓國大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國際地位。朝鮮領導人對此非常生氣。這是「和解」的舞台,但歸根結底,這是競爭舞台。運動員和運動員之間的競爭,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兄弟之間既然和解不成,剩下的就是要競爭。

朝鮮希望他們也能通過舉辦一屆超級盛會,來壓過韓國的風頭。所以,一年後(1989年),他們投入了巨資,大興土木在平壤舉辦了第13界世界青年聯歡會。

*朝鮮方面當時設計的海報

我們現在能在平壤街頭看到的標誌性建築物,基本上都是當時為了舉辦這次「盛會」而建造的。邀請的來賓也很給面子,共有來自177個國家超過一萬五千人參加了這次的聚會。

*平壤當時興建的所有大型標誌性建築

*「平壤奧運會」盛大的開幕式

後來的數據顯示,這次「平壤奧運會」花費了朝鮮政府整整四分之一的預算,但是朝鮮的國際地位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

而根據一些朝鮮研究專家的觀點,這次超規模的投入直接導致了朝鮮社會經濟發展失衡,加上蘇東劇變,朝鮮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困難期,無數人因此而死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