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在一路讚譽的影響下,靜心觀賞了《流浪地球》,也許是期待太高,也許是長年醉心於世界各類科幻片,看到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毫不吝嗇的牆裂推薦甚至一刷二刷三刷,突然有一種我是不是理解有偏差的錯覺。

後來豆瓣因為這片子的評分引起公憤被攻擊上了熱搜,更讓我忍無可忍,現在的7.9我都覺得高了1-2分,欠缺有三:

一、演員演技一般

除了戲份不多的吳孟達、雷佳音,其他所有演員並沒有達到角色本身的預期,形象與演技均欠缺火候,中間看著看著甚至有一種陷入青春片的幻覺,科幻片如果演員們不在線,觀眾的想像為什麼會在線?大多數是被恢弘的背景轉移了關注視線吧......

二、故事講述一般

聽說這部電影只取了原著中木星過頂這個情節進行豐富和演繹,但科幻片慣用的「絕望與生機」套路,在《流浪地球》里轉換得太生硬,如果明知道地球會成功逃離且會怎麼逃離,觀眾看到影片最後刻意渲染的所有人哭泣絕望慢鏡頭,真的能感同身受嗎?

三、情感衝突一般

兒子與父親的衝突缺少鋪墊,爺爺與養女的情感揭曉突兀,哥哥與妹妹的情感表達混亂。重要任務中救援隊長和飛機失事後技術人員,前後的反差態度更是讓人莫名其妙,所有的人物感情都是影片強制性告訴觀眾:他就是這樣,沒有原因。

當然《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夠取得目前的票房和口碑,也有它的明顯優勢:第一個把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特效做得很成功的國產電影。

看到吳京,想起他大賣的《戰狼》系列,雖然我一部都沒有看過,但想必他已經深諳其道——能讓國人覺得驕傲無比的電影,最終必定會獲得空前的成功。

但相比於美國的《太空旅客》、《地心引力》等片,《流浪地球》確顯稚嫩,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我相信總有一天中國人也能拍出在美國院線上映的電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