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不才說幾句

量變引起質變

華為在技術上的投入是長期而且非常之大的,幾千億的鈔票大把大把的往下砸,短期雖然沒有什麼收入,但是砸到一定程度就不一樣了。

比如海思麒麟,當年的麒麟的晶元怎麼樣我想大家心裡都有底子。不說其他晶元,單說手機soc華為的進步都是飛速。麒麟950算是初漏端倪,麒麟960評價還可以,麒麟970真正有了可以和高通獵戶座扳腕子的能力,而最新的麒麟980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突破,但是依舊比較保守,而這一切才區區5年

再說華為的拍照技術,徠卡認證可能剛開始大家都覺得沒有什麼卵用,但是現在華為和索尼以及徠卡磨合了這麼多年,能從索尼最早拿到最新的感光元件,和從徠卡手裡買到鏡頭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幹成的。

最後就是華為的主業——通訊技術。4G本來就是高通和華為以及愛立信等等眾多公司一起交叉專利授權的,而即將到來的5G時代,要不是因為某公司的原因,華為現在也不用依舊和高通交叉授權。5G的這麼多專利是可以實實在在變現的,某公司首發5G手機還得給華為交專利費,有什麼意思呢?諾基亞雖然不行了,但是人家憑藉手機的一堆專利活的依舊美滋滋。

總結一下,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對小米期望太高,小米本質上在自己能做的範圍內做到了相當好,但是往年同行襯托的好今年不行了;對華為期望太低,華為確實非常給力,相機cpu等突然發力,比往年提升的不止一點半點,讓人刮目相看;兩家公司在18年的產品其實都不錯,產品都是好產品但是落差感在那,原本想像中小米是很酷的公司,18年的產品似乎不怎麼酷了,原本想像中華為是個商務機型的手機,18年的產品卻又意外的能打動年輕人


17年的時候,小米6風靡一時,當時特別多人買,供不應求,性價比,綜合性能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18年卻沒有聽說小米系列比較好的手機。反而華為手機在18年給人驚喜,身邊很多人都買了華為手機,各方面相比之前都有所提升,比如像素、CPU等,聽到的聲音大部分是正面的,華為手機18年還是沒有讓人失望的,希望19年能帶來更多的驚喜。


小米mix3隻是一台845+6+128售價3299的真全面屏手機,那其實沒多大問題,性價比還可以。

但它是小米mix3,世界前五大手機品牌之一的小米的當家旗艦,素以黑科技自居的小米,居然在整個2018年就拿出了這麼一台自家技術極致的產品。

遙想mix一代發布時候的震撼,恍如隔世。

兩年過去了,在各家都奮勇前進,大步向前的時候,小米依然是那個小米,從驚艷走向平凡,從平凡走向平庸。


雖然說小米在前半年推出了miui10以及類全面屏mix2s,但隨著同行們的競爭,小米漸漸的沒有剛開始那麼驚艷了。反而來看華為,在18年里有了很大的突破。麒麟成為國內唯一一款能和高通驍龍相對比的處理器。華為的高端機黑科技非常不錯,在硬體方面也達到了頂峰,華為用高性能高價位走出了國門,成為了世界品牌。


還好吧,畢竟都是國產的,支持國產,


這個問題引戰!小米的東西人家米粉就覺得好,就算是有點像蘋果,人家照樣有粉絲買賬!至於華為嘛,喜歡的人還是喜歡,討厭的人還是討厭!我因為任正非和余承東,挺喜歡華為的,也覺得這兩年他們進步明顯,不過,還是覺得華為跟國際第一的三星和利潤第一的蘋果有差距,努力吧!華為!


還是米粉但是多多少少失望叭,懷念mix剛出的時候,還有米6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