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受邀作答!

人蔘可以和黃芪搭配,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他的《脾胃論》中很多方子都有人蔘、黃芪的配伍。比如補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黃芪人蔘湯、等等。

人蔘、黃芪的功效雖然同為補氣,但所補之氣卻不同,對此《中國藥典》是這樣描述的:

人蔘: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從以上描述可知人蔘補的是元氣,黃芪補的是表氣。具體的說:人蔘適用於怠惰嗜卧、四肢疲睏不欲舉;而黃芪適用於自汗不止。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云:「凡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護皮毛而閉胰理,不令自汗;元氣不足,懶言氣喘,人蔘以補之;炙甘草之甘以瀉心火而除煩,補脾胃而生氣。此三味,除煩熱之聖葯也。

儘管《脾胃論》中大量使用了人蔘和黃芪配伍,但那只是在病人暑氣干衛、自汗不止、脾胃虛弱的情況下使用的。而在《傷寒論》中,這種配伍則罕見。

仲景可能是基於參、芪用之不當,會引起諸如胸悶氣脹之類的不良反應。黃芪外固表氣,人蔘內補元氣,用之不當或則令氣不能遊行出入而壅滯於體內,產生一些氣滯類的不良反應。因此人參與黃芪的配伍使用是不能不加選擇的。

/完/

請關注、分享頭條號"抱朴言"

至美中醫、至朴之言!


人蔘黃芪當然能搭配,而且人蔘和黃芪搭配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配伍方式。

人蔘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以人蔘為主葯, 配合 (伍 ) 一味中藥為輔葯, 組成人蔘葯對。以人蔘為君葯, 同其他葯共用, 可以增強人蔘的補氣之功,我們稱這樣的配伍方式為相須。而人蔘配伍黃芪正是這樣的一種配伍方式。

人蔘能夠補充人體的元氣,而元氣是一身之氣的根本,人蔘藥性走里,補元氣,元氣充足了臟腑其他之氣才有生化之源。黃芪能補氣利水,其補充之氣為機體的後天之氣,能夠直接補充臟腑因損耗而導致的後天之氣不足,黃芪補氣藥性走表。兩者搭配,一表一里。兩者共同一起補足身體的先天後天之氣。

黃芪和人蔘均為補氣主葯,二者的配伍應用歷史久遠,常見於古代方劑,在近代復方應用中亦十分廣泛。古代復方製劑如: 保元湯,滋養益氣、補氣溫陽、扶弱補虛; 歸脾湯,主治氣血兩虛、脾不統血。

近現代復方製劑有由二者配伍參與組成的復方參芪沖劑,具有抗腫瘤免疫作用; 人蔘黃芪的組分配伍復方製劑:固元沖劑、由人蔘、黃芪、白朮等組成的兒復康等都有幫助機體增強免疫作用的功效; 參芪膏,可用於免疫缺陷病的治療; 參芪降糖顆粒,可用於糖尿病的治療。

更多醫藥學知識請關注作者。


人參與黃芪能搭配嗎?參芪搭配、是最佳配對。

人參與黃芪都是一味「補氣葯」。亦是日常食療和保健上品。

人蔘的性能:甘、苦,溫。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益智。

適用於元氣虛弱,津液不足,精神倦怠,食少無力,自汗暴脫,虛勞喘咳,驚悸健忘,小兒慢驚,氣血不足。(亦可適用於性腺機能衰退,神經衰弱,糖尿病。

〔使用注意〕反藜蘆,畏五靈脂。

黃芪的性能:甘,微溫。補脾益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排膿托毒。

適用於氣血兩虛,氣短心悸,脾虛泄瀉,脫肛,子宮脫垂,內傷勞倦等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可以的,二味藥材都是補氣的,但在炎熱的夏天,人蔘吃多了,容易上火,黃芪也應控制量,在2O克左右,參如用西洋參比較理想,量控制在1O克以下,二者用開水沖泡,補氣益神挺有精的。


人蔘二錢,黃芪八錢,淮山藥一兩,玄參五錢、花粉五錢,知母四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治療口乾思飲、尿多、氣短、乏力的消渴病患者。說明人蔘可配黃芪用於氣短、乏力。


人蔘和黃芪都是補氣的藥物,不知你是不是放在一起當茶飲,人蔘大補,因此用量不要多,黃芪補多了也容易上火,建議二者放在一起搭配要從小劑量開始,循序漸進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