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大選結果的出爐,這場美國政治大戲也已經落下帷幕。但今天我們不談政治,我們來看看,兩位總統候選人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

川普的五個兒女和希拉里的女兒切爾西,一群是「富二代」,一個是「官二代」,也都在各自領域表現傑出。希拉里和川普在競爭總統的戰場上針鋒相對,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算得上是旗鼓相當。

1特朗普"史上最奇葩的美國總統"如何養出五個出類拔萃的兒女?  新任美國總統川普,全名唐納德·約翰·特朗普一世。之前老以為他不靠譜?今天其他的啥都不說,就來扒一扒他的子女。在競選總統之前川普的身份就是土豪,在商界很出名,老本行是地產,在世界各地好多地方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樓,給土豪居住辦公,私人飛機、賭場......

  除此之外,他還是股神、演員(甚至還得到過艾美獎提名)……當然現在多了一個總統的身份。

  拋開他的身份不說,最令人羨慕的是他這5個孩子個個學業優異,成為了人才。

青出於藍的富二代

川普的五個子女

1

女兒——伊萬卡·特朗普

川普有5個孩子,最為人熟知的是他和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伊萬卡·特朗普。早年是捷克滑雪運動員,從東歐小國嫁人跳到加拿大,再當名模闖蕩紐約。伊萬卡繼承了老媽的美貌,手握老爸的巨額財富繼承權,7歲就有了第一顆鑽石,6歲就開始學炒股,學會自己理財,上高中時就打零工當模特,後來成為了世界超級名模。她不但幫父親做房地產,還自創品牌。她不僅是是《紐約時報》評出的暢銷書作者,這個女富豪還育有3個孩子,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特朗普很看中這個有事業心的女兒,她24歲那年,總算獲准進特朗普集團,一上任就是副總裁,負責重大項目,比如與美國政府合作翻新華盛頓特區舊郵局,這個項目競爭激烈,標的高達兩億美元,她成功拿下。

川普在競選總統之路上,伊萬卡始終是他堅定的支持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在參選現場,她都不遺餘力地為父親說好話。她得體的言談令很多人感慨,那個口無遮攔的川普怎麼會有這樣一個集美貌和智慧於一身的女兒?

下面是伊萬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說的一些話:

  • 「我生下來就知道自己要追隨父親的腳步,我的興趣不是成為娛樂明星。」

  • 「從我懂事起,就知道想要的一切不會從天而降。我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所掙。」

  • 「我既非父親的翻版,也不是他的隨從。父親為家業創下了偉大的品牌價值,我要做的則是將它帶入更高境界。」比起她老爸這一代,伊萬卡又擴大了家族財富。她的品牌從女性頭到腳都掙到了錢,手裡還有21億美元繼承權,福布斯評她是全世界最有錢的80後女富豪。可見她對自己人生的把控能力之強。

  • 集智慧和美貌於一身的伊萬卡↑↑

    2

    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

    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伊萬卡的哥哥,混了捷克名模母親的相貌,長得比特朗普好看,會講流利的捷克語,賓州大學畢業,在父親的特朗普集團當副總裁。28歲結婚,到現在十年生了5個孩子,典型的好好讀書、工作、過日子的男人。在喬治城大學讀了兩年後,踏著老爸的足跡到名校沃頓商學院讀經濟學本科,畢業成績是全優。24歲獲准進特朗普集團,一上任就是副總裁,負責重大項目。除此之外還自創公司,自己設計Ivanka Trump時尚品牌。

    3

    兒子——埃里克·特朗普

    另外一個兒子埃里克·特朗普,伊萬卡的弟弟,也長得比老爸好看。喬治敦大學優秀畢業生,任特朗普集團執行副總裁,十年前建立了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專門幫兒童治病。

    4

    女兒——蒂凡尼·特朗普

    蒂凡尼·特朗普,特朗普第二任老婆生的女兒,20多歲,一邊當模特一邊在幫姐姐伊萬卡經營時尚品牌。

    5

    兒子——巴倫·特朗普

    特朗普現任老婆生的兒子巴倫·特朗普,剛剛十歲。他老媽從斯洛維尼亞鄉下闖到曼哈頓當名模,胸大有腦會六國語言,所以巴倫會講流利的斯洛維尼亞語。

    五個子女個個出類拔萃,特朗普是怎麼做到的??

    1

    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有求必應

    特朗普不是那種事無巨細的「暖男」爸爸,他不常跟孩子一起吃飯、做遊戲或者給孩子讀睡前故事,也不會經常做像換尿布這樣的事。但是,他對孩子在成長中精神層面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他的長女伊凡卡這樣說他:「非常與眾不同。」2抓大放小,給孩子設置堅決底線

    特朗普從不要求孩子們不許吃某樣東西,或者不許看什麼樣的電影,他並不在乎這樣的「小事」。但他並非對孩子要求不嚴格。伊凡卡說:「是一種不一樣的嚴格。」

    當孩子們逐漸長大,特朗普給了他們最簡單的建議:不要嗑藥,不要喝酒,不要抽煙。

    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句頂一萬句」,抓大放小,樹立足夠的父母威嚴,給孩子設置一個底線,就夠了。

    3

    保持威嚴卻不乏惡搞

    特朗普是個「不可思議的父親」,他經常對孩子提出要求,但有時也會惡搞。伊凡卡的初戀男友名叫邦·喬維,一次,特朗普模仿邦·喬維給伊凡卡寫了個紙條:「你真好,我簡直沒法等到你長大了。」但是,他卻簽了這樣一個名字:唐納德·邦·喬維。

    這樣的風趣惡搞會讓孩子們覺得爸爸跟他們是同語境、同時代的人,而不是對年輕人世界什麼都不懂的老古董。

    4讓孩子自食其力

    父母離異、父母都是工作狂、住寄宿學校、還很有錢!這幾乎是每一個放蕩不羈的公子哥和富家姐妹的標準履歷啊。

    為了扳正子女們的發展路徑,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讓孩子們自己去打工,就像其他的青少年一樣,自食其力!

    5

    敬業而充滿激情,為孩子樹立榜樣

    在孩子們小時候,父親總是鼓勵他們走進他的辦公室,去感受他每天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充滿熱情,這也就是他們兄妹後來都參與到特朗普集團工作中的原因。在伊凡卡小時候,就曾坐在爸爸辦公桌旁,爸爸一邊建設真實的大樓,她一邊用樂高蓋小樓。現在,伊凡卡已經在特朗普集團跟父親一起工作十多年了,目睹了父親作為領導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做出那些改變事業格局和扭轉人生的重大決定。伊凡卡說,在他身邊工作讓我受益良多。

    特朗普的育兒方式恐怕不是人人能夠複製的,他給爸媽們提供了5個建議,這對普通父母來說,更適用:

    1. 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會模仿他/她所看到的。

    2. 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比他們現有能力高一點的目標。挑戰是件好事,而且完成目標會塑造健康的自尊。

    3. 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這是一切成功的基礎。

    4. 讓孩子知道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他們的成就也會是獨一無二的。

    5. 通過讓孩子參與慈善事業來建立社群意識。

    2希拉里

    希拉里和柯林頓如何培養女兒成為政界明日之星?

    政界明日之星

    希拉里和美國前總統的女兒切爾西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女兒切爾西·柯林頓。切爾西從小學習表現出眾,繼承學霸父母基因。她12歲開始為父親競選拉票,13歲進入白宮生活,當年,切爾西與父母到了俄羅斯,18歲隨父母訪華。

    切爾西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獲得歷史專業學士學位。之後,她又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國際關係,獲得碩士學位。2011年,切爾西開始攻讀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哲學博士。2011年,切爾西成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記者。切爾西於2014年和2016年分別誕下一女一子,使得希拉里成功晉級為外婆。

    她28歲為母親希拉里第一次競選總統拉票。父親柯林頓在接受德國雜誌採訪時稱讚女兒切爾西是個天才政治家:「在我們家裡,切爾西無疑是最好的政治家。在這方面,她就是個天才。從小到大,她都沒有給我們惹過麻煩,她是我和希拉里的驕傲。如果她進入政界,那簡直太好了!似乎她也有意這麼做。」

    切爾西在接受美國《時尚》( VogueMagazine)雜誌時回憶,在白宮生活時柯林頓和希拉里會與她交談每天世界發生了什麼。「那時,每在晚餐時間,我會同母親交流在學校生物課上發生了什麼,而母親則會對我講述世界各地婦女的健康問題,父親則會告訴我財政話題、或是他何時打算訪問俄羅斯等問題。

    看看,所謂的「政治家」就是這樣耳濡目染熏陶出來的。現在民主黨內有人開始寄希望於切爾西,說她集父親的魅力與母親的嚴謹於一身。

    希拉里夫婦的育兒經

    下面是希拉里夫婦對教育子女的一些看法,大部分選自她的《It Takes A Village》這本書里的故事。

    1

    不要過分保護

    希拉里認為應該壓制住自己保護孩子、不讓任何人任何事傷害他或令他失望的渴望。在切爾西4歲時一個天氣略涼的日子,希拉里建議她穿上毛衣,切爾西卻說:「媽媽,我不覺得冷。也許你覺得冷,但我的溫度計跟你的不一樣。」

    希拉里這才發現,時時刻刻保護著孩子,其實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生命無法預估,而且孩子對於獨立的慾望實在太強大。不如適度讓孩子自己做些決定,至少饑寒飽暖,孩子是可以自己判斷的。

    2多些時間高質量陪伴

    有一天柯林頓抱著2歲的女兒閑逛,並不停地跟她說著話,但是電話鈴頻頻響起,打斷了父女的交流。

    最終,在某一通電話打來的時候,切爾西狠狠地在柯林頓的鼻子上咬了一口,以此來吸引爸爸的注意力。柯林頓心領神會。經濟壓力延長了人們工作的時間,加劇了工作的壓力,使得人們即使回到家後也累得不想說話。

    所以即使再忙,柯林頓和希拉里還是盡量抽出時間能夠高質量的陪伴女兒。

    3注意對孩子的說話方式

    在希拉里所著的關注孩子成長的《It Takes A Village》書中,她寫道:研究發現,在受教育程度高、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里,孩子到3歲時聽到的單詞超過3000萬,是條件差家庭的孩子的3倍。

    而且,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更傾向於說:「很好」「對」「我愛你」等。工薪階層的父母會更多地說:「那樣不好」「你錯了」「住手」「閉嘴」等,對孩子表揚較少,批評較多。

    這種交流方式的不同影響到了孩子的辭彙量,後續測試證明那些孩子上了三年級後,早期語言接觸的影響依然存在。這個發現警示所有父母——無論收入、教育如何——不僅要對孩子說得更多,而且要更具建設性,更為正面。

    4更多家庭活動

    全家人一起吃飯,飯後說說話,聊聊天,可能正在逐漸從緊張的生活中消失,或被加班和快餐取代。即便工作繁忙,希拉里自始至終重視這項「耗費時間」的活動。

    在切爾西小時候,希拉里一家每周抽出一個晚上來進行家庭活動,並輪流決定做什麼活動,比如打迷你高爾夫、看碟、遠足等等。

    有一項調查說,美國母親每天跟孩子說話或給孩子讀書的時間平均不到30分鐘,而父親平均不到15分鐘。即使是陪伴,多數也是陪孩子一起看電視,而不是交流。希拉里建議父母們停下來,聽聽孩子們想說什麼。

    5健康的飲食和運動

    希拉里倡導孩子們食用健康的食物,比如穀物、水果、蔬菜、瘦肉和魚,並保持體育運動。希拉里說,自己上學時每天都有體育課,雖然那時也不能欣然接受,但現在回想起來,那不僅是學習了一些運動技能,更是對身體和心智的鍛煉。

    希拉里建議父母們應該關掉電視、電腦,自己先做起運動,然後讓孩子來加入,這也是絕佳的共處方式。

    教育子女的贏家

    看伊萬卡和切爾西的成長經歷,可以說在子女教育上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是贏家。

    伊萬卡與切爾西↑↑

    【聰明樹】

    期待您的加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