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44359_1517341568346898_295103190_o.jpg      

全面啟動        

2010年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

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艾倫佩姬(Ellen Page)、渡邊謙(Ken Watanabe)、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瑪莉詠柯蒂雅(Marion Cotillard)、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


  

        已經是七年前的電影了,網路上的影評和文章也是多不勝數,現在才看這部電影對於超級愛看電影的我來說還蠻奇怪的,但的確就是一直沒有找機會來看這部討論度這麼高的電影。

        許多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提出不少其中有關劇情的分析以及劇中提到有關夢的概念解析。這麼多大神寫過評論(甚至有人對於最後一幕陀螺旋轉底最後有沒有停止提出數據表示,那個陀螺真的停了,而男主角Cobb的確回到現實世界),我在這裡似乎多說這些並沒有特別意義,不如就寫自己對於劇情悟出的感受和稍微解釋一下許多場景的意義解讀吧~

                                                                                                25323314_1517333021681086_1005017921_n.jpg

       

        首先提出三幕我最喜歡也是認為最能代表本片的橋段。

        第一幕是造夢者Ariadne(艾倫佩姬 Ellen Page飾)被男主角Dom Cobb(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飾) 首次帶入自己的夢中,進一步解釋造夢的運作方式。Ariadne學習神速,馬上就能創造出令人驚訝甚至跳脫物理邏輯的夢的場景。Cobb在發現她以自己的記憶片段去造夢時喝止她,告訴她用記憶片段造夢的「危險性」,此舉容易造成造夢者將現實和夢境搞混引發混亂走不出夢境的危機。這一段除了街道房屋整個翻轉令人目眩神迷的特效(這和《奇異博士》裡打鬥的場景特效有異曲同工之妙)之外,整個過程將夢境的存在做了一個快速易懂的描述。夢境時常來自潛意識的映射,就如Ariadne以上學時經過的橋景作為夢景是一樣的,路上的行人或許看似素未謀面只是映射,但事實上他們或許都是我們平時有一面之緣的路人們。

         特別讓我有感觸的是,這和我一直以來對夢的想法不謀而合,不知是否很多人有相同的經驗,Cobb提到夢境的開始總是突然的,忽然置身於某個場景而夢境便開始了,沒有邏輯也沒有原因。這或許就是許多夢境令人著迷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魅力吧,許多科學家不段解釋夢境、分析夢境的意涵,網路上關鍵字隨便一打就有「周公解夢」來告訴你為何昨晚你夢見自己的牙齒掉光了。而對我來說,我們每個人其實就跟Ariadne一樣是造夢師,夢境的一切都實數於我們卻又看似不是,因為我們確實很難控制我今天想要夢什麼抑或促成怎樣的夢境產生。人的大腦之所以奇妙我認為是因為它有太多太多我們不能理解的地方,研究顯示人類的一生事實上對大腦的使用不到其十分之一的功能,好比電影《露西》裡所提到的,大腦的開發如果到達100%會如何,後果會不會如導演盧貝松想表達的一樣呢?至今仍只是個猜想。未來又會如何更是沒有人說得準,或許未來的人類只以大腦本體方式存在也說不定(聽起來很獵奇XD)。

 

         第二幕應該算是比較偏向我私心喜歡的場景,也就是Cobb「說服」(其實是植夢)妻子Mal(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飾)躺在鐵軌上準備結束生命從夢境醒來。(喜歡臥軌的場景也是第一次啦XD) 這一幕令我動容的是Cobb對妻子的愛以及導演的拍攝技巧,場景營造和配樂。首先,Cobb讓妻子背對火車然後對他說了一段話,那段話其實在電影裡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Ariadne進入Cobb的回憶夢境時Mal說的,而其實這段話就是Cobb跟他說的!

”You are waiting for a train, 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 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is train will take you, but you can't be sure.

   But 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we'll be together. “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台詞,寫的跟詩一樣(笑。Cobb想讓妻子安心地跟著他,相信他們可以在回到現實世界後依然幸福,但這段話是承諾也是讓Mal選擇自殺逃離現實的契機,既矛盾且悲傷。Cobb因為愛對Mal植夢希望她能認清夢境和現實,回到孩子們身邊。但Mal卻把能分辨夢境和現實的圖騰(Totem)─陀螺給藏起來,默默的希望自己永遠活在夢中。我們是否也曾在一場美夢中醒來,而且通常都是在最美好的部分發生時就醒了,多希望自己可以在夢中多待一刻。不過其實人們雖然愛好這樣的夢境卻沒辦法真正屬於夢境,因為這夢其實也只是來自我們的一部分。現實複雜又令人筋疲力盡,時常無力改變很多很多事情,但是又因為現實是如此「不完美」那些完美的時刻才特別令人珍惜。這段也讓我體會了有關愛情,Mal是個傑出的造夢者,她想要Cobb配合她永遠跟她常相廝守,在他們創造的美好世界裡永遠幸福快樂,甚至到她認為夢境才是真的;這給Cobb帶來極大的壓力以及在妻子死後的無比愧疚感(除了因為他對妻子植夢之外)。愛情使人生也能使人死,自古以來似乎就是如此。Mal代表的就是理想主義的情人,帶給你無比的快樂但又給你無比沉重的負擔,他想照著自己的意思走,對於你的選擇也一樣。最後,這個場景的拍攝也真的是讓人身歷其境,火車來開過來的剎那我居然閉眼睛(沒錯就是這麼誇張),就像午休時夢到自己從樓梯摔下去驚醒一樣,如此真實,搭配火車逼真的音效。場景營造的功力不在話下,也特別讓我有共鳴。

 

            25287190_1517333015014420_278668062_n.jpg

 

            第三幕又是Cobb和Mal的互動,Cobb最後正視了自己對於Mal死去的愧疚,像夢裡的Mal說

” I can't stay with her anymore because she doesn't exist. I wish. I wish more than anything. But I can't imagine you with all your complexity, all you perfection,      all your imperfection. Look at you. You are just a shade of my real wife. You're the best I can do; but I'm sorry, you are just not good enough.”

            他知道夢裡如影隨形的Mal並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他對於妻子的死滿滿的愧疚感以及對妻子的依賴和無法忘懷,所以看似是對夢裡的Mal說話其實是對子己說,妻子已經不在了你要認清現實。Cobb最後說I have to let you go時我淚流滿面,除了感受到Cobb的心情之外,我也深知自己有相同的經驗。亡者已逝,他們已經到達我們無法得知的世界或是甚至已經消失(比較少人能接受這個說法),真正放不下的往往是生者,也就是我們。不敢相信自己深愛的人已經離開,緊緊抓著不放。看著Cobb因為對Mal感到愧疚所以更放不下,以至於在他的夢境中永遠都有Mal的存在,讓我想起在我阿嬤過世後我時常夢到她,但夢裡的她不是從前健康和藹的她,每每夢見她都是如她生命的最後一年那樣病懨懨的,夢醒我時常是淚流滿面。在她生病的其間我時常陪她進出醫院,每一次對她都是煎熬,對我也不例外。看著自己愛的親人受苦看她變得和從前判若兩人,而我卻無力為她做什麼。當時正值大二的我,盡心經營著自己的大學生活,甚至一度覺得在醫院看著阿嬤讓我無法跟上系上的活動計畫進度而非常煩躁,阿嬤過世後我十分自責,氣自己為什麼不好好把握最後和她相處的時光。那種極大的愧疚感讓我連續好久好久都沒辦法夢到我阿嬤健康快樂的樣子,而是一直看見痛苦的她。某一天夜裡我夢見她抱著我說沒關係,我才慢慢的能夠放下那種愧疚也接受阿嬤離開的事實,知道她在另一個世界希望我不要為她難過,她過得很好。Cobb流著淚向Mal說她要讓她走的那一幕真的打入我的心坎哩,也令我感嘆生生離死別對人來說的那種難以放下的痛苦和無奈,就如《通靈少女》的最後,小真必須學習的不是喚回亡者而是放下已逝的愛人。而Cobb必須放下死去的愛,自己才能活下來。

 

           最後,整體來說這部電影是非常推薦的,如果你對夢境有興趣或是想看看李奧獨特魅力以及鬼斧神工的場景營造的話,就不要猶豫了~

電影裡非常多值得探討的劇情以及意象,我認為導演也順便給了我們一個想法─現實和夢境其實是融合的,許多時候夢境就在訴說著現實而現實造就夢境,當然也有非常多不能掌握的因素,即便我們在了解夢境也無法完全解釋夢境。

                                                                                                                  25286255_1517333018347753_414135671_o.jp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