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省各地的油菜花是燦爛開放,與江漢平原的一望無際不同,因爲有了山水、梯田和民房的映襯,黃岡武穴市的油菜花海,更像是一幅幅鋪就在天地間的壯麗畫卷,3月22號,武穴市舉行了第七屆油菜花海壟上行活動。

  在武穴市第七屆油菜花海壟上行活動現場,除了好聽的歌曲,更有好看的美景,大法寺萬畝花海、餘川山水花鄉、萬丈湖金色田野等九處特色各異的油菜花海觀賞區讓來往的遊客流連忘返。

  油菜是武穴市的傳統特色優勢農作物,全市“雙低”油菜常年種植面積有45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80%以上。武穴市因此成爲我省“雙低”油菜種植示範大市,中國的“油菜之鄉”。2013年,武穴市舉行首屆油菜花海壟上行活動,此後每年一屆,7年來,僅僅油菜花節,就引來遊客近300萬人次。在全省乃至全國叫響了“中國油菜看湖北 春來武穴看花海”賞花旅遊品牌。

  藉助油菜花海賞花遊引來的人海,當地鄉親也將自己的農產品拿出來展銷。吳師傅是一家合作社的理事長,每年的油菜花節,他都會帶着合作社出產的生態大米來參加,前一年的銷量就有幾千斤。

  油菜花節裏火爆的人氣,讓雙低菜籽油、山藥麪條、武穴酥糖、生態大米等武穴特色農副產品,通過賞花現場和電商平臺行銷全國。

  黃岡武穴市農產品流通協會 祕書長 蘭志勇:

  記得我們第一屆的時候,我們一家的話平均也就是三五百塊錢。現在我們現場半天,就有一兩千塊錢。第五屆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我們有65家企業,而今天我們只有30家企業,但是我們30家企業裏面就有六十多個品牌。

  當地旅遊部門統計,第七屆油菜花海壟上行活動當天,共有32萬人次來武穴賞花旅遊,旅遊綜合收入2000萬元,油菜花海成爲了武穴拉動經濟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文化旅遊品牌。而在當天舉行的招商引資和文旅論壇上,14個項目更是簽下了近20個億的投資大單。

  黃岡武穴市人民政府 市長 李新橋:

  就是以油菜花,來撬動全域旅遊。我們目前正在打造油菜花海,溼地公園爲名片的全域旅遊。

  “一菜六用” 讓武穴油菜“常種常興”

  雖然油菜花好看,可是,近年來,種植油菜的收益,並不比種其他經濟作物高,那如何讓農戶願意種植油菜,並從中感受到種油菜就是“種風景、種文化、種金子”,武穴市也有自己的獨特妙招。

  黃岡武穴市大法寺鎮崇山村 村民 塗玉才:

  我們油菜都是移栽的,移栽的比直播的產量要高一些。一般直播產量的就兩百斤一畝,我們移栽的在四百五十斤左右。

  塗師傅是武穴市大法寺鎮崇山村村民,2013年,以每畝100塊錢的價格,流轉了這一片農戶棄耕的農田,如今,這片450多畝的農田變成了一望無際的金色花海,塗師傅的流轉費也由每畝100塊漲到了現在的300塊。

  爲了鼓勵像塗師傅這樣種田大戶種植油菜,武穴市採取“政府免費提供種子、農技人員田間指導、油菜籽保護價收購、重獎油菜種植大戶”的做法,創新高效模式、推廣標準技術,逐步從育苗移栽技術向免耕直播技術發展,因地制宜推廣免耕直播、油改飼等油菜輕簡高效種植技術與模式。

  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副所長 張學坤:

  我們發明了一個叫三四五技術,就在武穴這個地方起步的,三四五就是油菜的生產程序儘量簡化,把生產成本降到300塊錢以內。產量從原來的一百多斤提高到四百多斤,然後就產生五百塊錢效益了。這就叫三四五技術。從今年去年開始,三四五技術已經在武穴大量地推廣,而且農民的積極性又起來了。

  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融合、糧食、經濟作物、飼料統籌、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武穴市逐步突破了油菜生產的瓶頸,推進油菜生產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和一二三產業融合。

  依託國內農業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如今武穴油菜可以一菜六用,賞花、菜籽榨油、做蔬菜、做肥料、做飼料、養蜜蜂等等,多用途開發,這也調動了廣大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