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廣東行腳~工藝大會串。廣州陳家祠

   

揮別陰霾,晴空萬里。來到廣州的陳家祠,湛藍的天空,襯映著陳家祠漂亮的瓦脊格外耀眼。

   

趨近觀賞,屋脊、垂脊、山牆上佈滿了形形色色、五彩繽紛、造型不一的人物、祥獸,每個圖框都在述說著一個故事。而建築物本身也充滿了傳奇性,是目前廣東省保存相當完好的清末民間建築。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16年〈西元1890年〉,原為陳氏書院,是由曾任翰林院編修等職的東莞陳伯陶等48位陳姓紳士倡議建立。以「漢代太邱太祖」為始祖。共有廣東72縣陳氏宗族只需繳納一定的金錢,均可加入陳氏書院,並可將祖先牌位放入神龕中供奉,宗族子弟到廣州準備科舉考或辦理各種事務時均可入住。換言之,這裡是一個陳姓的合族祠堂。

  

門口立有一對石獅,相傳光緒年間大水成災,眼看老百姓就要屋倒人亡,深夜只聽石獅怒吼,第二天早上,大水退去,從此,這裡附近再也沒有水患,因此當地人民把牠們稱作是「聖獅」。

   

主體建築正門外牆上有精緻的磚雕,不讓陶塑瓦脊專美於前。

   

 

 

步進祠門,可以充分領略到這座典型廣東民間宗祠建築的特色。寬縱均為80公尺,平面呈正方形,由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而且處處有驚喜、有亮點,讓人目不暇給。

 

  

正廳的雙面鏤空木雕大屏門,雕有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20幅木雕。雕工細緻,有人稱它是「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

   

(石雕欄杆鐵鑄通花欄板)

 

事實上,在全區的門、窗、屏、牆、欄、梁、屋脊等各處可以看到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

 

 

    

其中最精彩的莫過建築物上形象生動、色彩豐富的石灣陶塑花脊。屋面高低錯落有致,舖設綠灰筒瓦,硬山頂封火牆,正梁塑花鳥、人物灰塑紋飾,砌石灣陶塑人物瓦脊,垂脊塑壽果、蝠鼠和獅子等。走在院區,抬頭張望,聲聲讚歎,頻頻按下快門,顧不得講解員的催促,參觀其他的展示。

    

 

 

(身後背景為「聚賢堂」)

    

光是建築本身就值得細細觀賞。過去百餘年來,對日抗戰期間曾遭破壞,但所幸躲過日軍的轟炸;「文化大革命」期間,工作人員據理力爭,奇蹟式的逃過紅衛兵的破壞,即使在兩隊紅衛兵的爭執下,居然達成共識「陳氏書院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國家藝術寶庫,不能砸毀,但是後殿的神主牌位是『四舊』不能留存。」於是,5000多個陳氏列祖列宗的神主牌,除兩個被偷偷拾獲保存外,全部付之一炬,而陳氏書院得以躲過文革浩劫。

 

 

  

現在,根據資料復原當年供奉祖先牌位的樣貌,讓今人對陳氏慎終追遠的舉止有所認識。名位高者居中,低者分居兩側,十分講究,規矩森嚴。並且用中國商用數字或是千字文表示牌位的排列順序。

 

(欖仁毫芒雕刻,放大鏡內為赤璧圖之遊船) 

 

(象牙雕刻)

 

(粵繡,釘金銀繡八寶紋荷包,清光緒年間製作)

 

(潮汕金漆木雕神亭,據推測應是供奉媽祖遊行時用,造型特殊,作工精緻,十分珍貴)

在這裡,利用寬敞的廳堂房舍,展示了廣東人引以為傲的工藝品,可以說是全廣東民間工藝美術精華薈萃,種類繁多,光是雕刻作品便有木、石、玉、竹、象牙、金屬、貝殼等十餘種。工藝之精湛,令人咋舌。

  

穿梭在各廳堂之間,盡情瀏覽嶺南建築藝術明珠之美,欣賞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精彩的展示,豐盛的視覺饗宴,美好的一個早晨,也為嚮往已久的廣州行開啟一個振奮的開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