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1 三地山(農曆正月廿四)

三地山 海拔1,053公尺 三等三角點 編號7123號 屏東縣三地門鄉

三地山南峰 海拔758公尺 省政府圖根補點 屏東縣三地門鄉


我的路線:

地磨兒公園停車場 ↹ 三地山登山口 三地山南峰 三地山

undefined


進入地磨兒公園停車場,續右彎上行,於石板涼亭附近皆好停車。

(11:51)[358M]

把車停靠蔭涼處,再循柏油路往上走。

undefined

 

涼亭裡,好歇涼,可以俯瞰屏東平原,識途的遊客,都會來此休息用餐,閒話家常。

undefined

 

柏油路的盡頭是最後的停車處,但空間不大。路面趨窄,轉為平坦步道。

undefined

(12:01)

大片的板岩阻道,前行中止,左側有塊箭頭指示牌,即是三地山登山口,跨上水泥護坡,循左側繞行。

undefined

 

才步入登山口,就有拉繩伺候,整條步道的拉繩密度很高,可見三地山屏東熱門的郊山。

undefined

 

圓木步階,就地取材相思樹來鋪設,簡便又省錢。

undefined

(12:14) [498M]

第一棚架,搭建於步道左側的高位平臺上,視野還不錯,就是熱了一點。

undefined

 

拉繩被固定的很緊實,呈閃電狀。

undefined

 

相思林,位在陡坡上,悶熱喘息,挺累人的,無遐害相思。

undefined

 

繫綁在相思樹上的拉繩,可說是一條安全線,循著拉繩就可安全抵達山頭。

undefined

(12:21) [570M]

第二棚架,位在相思林上緣,少了視野,卻多一分幽涼。

undefined

 

步道旁有展望點,俯瞰隘寮溪屏東平原風光。

undefined

 

江某鵝掌柴),掌狀複葉具長柄,果實有縱稜,成熟時黑紫,喜好陽光,生長快速。

undefined

 

步道陡斜,拉繩不斷,豔陽直曬,實在有點吃不消,還好不是夏天,否則可能中暑。

undefined

(12:38) [700M]

第三棚架,位在步道轉彎處,環境清雅,林間蔭涼。

undefined

 

陣陣清香撲鼻,仰頭尋覓花蹤,高大的水錦樹,散發幽香,不覺神清氣爽。

undefined

 

拉繩夾道,努力攀上,已可聽到人聲喧鬧,三角點就在上頭了。

undefined

(12:49)[758M]

三地山南峰,山頭腹地寛闊,有三座棚架,是山友重要的休息站。

undefined

 

大部分的遊客,並不會續登三地山,視南峰為終點站,停留於此消磨美好的時光。

undefined

 

刻意種植的巴西野牡丹,儼然已成為郊山休息站印象中的植栽。

undefined

 

南峰的展望良好,遙望北面的錐狀山頭,才是今天的目的地~「三地山」。

undefined

(12:53)

南峰做短暫的停留後,繼續前進三地山,得先下切到鞍部。

undefined

 

原始林中出現咖啡樹,似乎疏於照顧,和雜木生長在一塊了。

undefined

 

蔥鬱的大樹,嫩綠的新葉,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顯得油亮搶眼。

undefined

 

血藤,蔓性大藤本,三出複葉,莖汁紅色,花序著生在木質莖上,花的氣味不好聞。

undefined

 

鞍部的山徑,並未走在稜線上,而是另闢蹊徑於稜線下緣,林中略顯幽暗,不過也免去日曬之苦

undefined

 

岩石坡亂石雜陳,步徑並不明顯,拉繩是最好的指示線。

undefined

 

密竹叢,在陽光處會長得更茂盛高大。

undefined

(13:08)

翻上岩稜,竹叢密集如走迷宮,強勢的阻擋視野和展望。

undefined

 

峭岩上有展望,東眺群山,有田良井山井步山霧頭山等。

undefined

 

山徑崎嶇,罕見人煙,適時出現的步條,讓人踏實安心。

undefined

(13:14)

突然出現的電線桿,一下子把我拉回到文明世界,竟然有產業道路通達,可見這裡曾經開發過。

undefined

 

沿產業道路續行,行至正前方的電線桿時,得改繞到電線桿後方的林徑。

undefined

 

林徑裡,平緩通直,甚是好走,或許可通行機車。

undefined

 

走上稜線,相思林裡,清風徐徐,總算可以享受相思林裡的微風。

undefined

 

通過緩坡的相思稜線,有一段巨岩拉繩,強陡坡攀上。

undefined

 

經過巨岩,接著長坡累人,拉繩徐上,氣喘噓噓。

undefined

(13:44)

長坡上頭開闊地,有一間小鐵皮屋,裡頭空蕩蕩,應該是工程後所遺留。

undefined

 

開闊地長滿茅草,或許其他工程遺跡,都已掩沒在野草叢裡,山頭上可見二根尖尖的建築物。

undefined

(13:49)

原來是中央氣象局的雨量測報系統三地山中繼站,分AB兩座。

undefined

(13:51)

循稜往內,穿過樹林,另有南方之音廣播電台

undefined

 

廣播電台,有產業道路通達,並有電力輸送。

undefined

 

路況和前段的產業道路岔路雷同,再次走入林徑裡,步道平坦緩坡,呈S形迂迴。

undefined

(14:02)[1053M]

三地山三角點,腹地適中,容得下團體休息,四周林木高大,並沒有展望。

上回登德文山,可輕易看到三地山,這回登三地山,卻無緣一見德文山

undefined

 

三角點西稜,可通往賽嘉飛行場,是三地山的另一登山口。

不過,八八風災後,步徑毁壞,荒蕪廢棄,已少有山友踏足。

undefined

 

印度苦櫧,果實叢生,殼斗密生長刺,銳鋸齒緣有芒尖,是台灣原生種野栗子,分布以恆春半島最為普遍。

undefined

(14:39)

獨享三角點,吃飽喝足,蹓躂閒散,附近留有一座水泥遺跡,回程經過三德縱走岔路,不是很明顯。

undefined

(14:46)

南方之音廣播電台,天色頓時暗了下來。

undefined

 

柚葉藤,附生藤本,以氣根攀附在岩石上,葉柄翼化成小葉狀,肉穗花序具長梗。

undefined

(14:51)

雨量測報系統中繼站

undefined

 

下長坡

undefined

 

緩行相思稜線

undefined

 

難得平緩的直線步徑

undefined

 

鞍部岩石坡,藤蔓交織。

undefined

 

走在稜線巨岩牆下方的步徑

undefined

 

全唇指柱蘭,花莖直立,開花時葉片常枯萎,全株被毛,花色平淡,喜生原始林底層。

undefined

 

毬蘭是攀岩高手,荒嶺鞍部的岩壁上,到處爬滿了毬蘭

undefined

 

就連竹叢裡也有毬蘭的蹤跡,一度以為毬蘭會爬樹,沒想到攀岩、繞竹都難不倒牠。

undefined

 

切割平齊的岩塊,怎麼看都像鋸過的倒木,橫斜躺臥窄稜上。

undefined

 

穿梭在竹叢迷宮裡

undefined

 

紅莖椒草,莖直立、暗紅、被毛,基生三出脈,生於岩壁上,台灣特有種。

undefined

 

白匏子,隨處可見的先驅植物,種子球形,黑色光亮,成串掉落,台灣原生種。

undefined

(15:38)

三地山南峰,來時熱鬧喧囂,此刻人群散去,山嶺回歸寧靜。

undefined

 

看次端詳三地山,由南峰去回三地山,扣除休息時間,約需2時。

undefined

 

狂下陡坡,二條拉繩,左右逢源,步履輕快。

undefined

 

下斜坡相思林

undefined

 

下相思圓木階梯

undefined

 

平順的步道,午後斜陽走來恰恰舒暢。

undefined

(16:12)

出登山口

undefined

 

台灣鱗球花,穗狀花序頂生,小白花極細微,莖有稜,低海拔林緣、邊坡常見。

undefined

 

柏油路彎道上有一只大水槽。

undefined

 

板岩涼亭裡,遊人依舊,談笑生風,只缺夕陽紅。

undefined

 

台灣赤楠,葉全緣,側脈明顯,小枝紅色,新葉褐紅,台灣特有種。

undefined

(16:30)

換裝完畢,褥熱消退,輕鬆返家。

 

後記:

1. 登山口至三地山三角點,單程約3.3公里,落差近800M,往返約4-5小時,多數遊客到達三地山南峰後即返程。

2. 三地山南峰前的步道,是寛大多曬的拉繩段;三地山南峰後的山徑,為窄小幽暗的原始段。

3. 裡納里部落產業道路眺望三地山和三地山南峰,山形優美,惹人讚嘆。

undefined

 

我的足跡:

undefined

 

GOOGLE地圖:

 

延伸網頁:

2018/02/28 觀望山(德文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