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沃福珍藏 Woodford Reserve (Labrot & Graham) 45.2%
  [Batch:516/Bottle Number:05112]

  目視:略帶深沉的暗琥珀色,酒腳滑落速度中等偏緩且斷續

  聞香:開始為明顯的木桶味與酒精味但不刺激嗆鼻,

       哈密瓜、蜜桃、淡梅子、薄荷味接踵而來;
       香氣遠播且持久不散,不需特意貼近鼻子即可聞到驚人香氣

  純飲:入口是持久類似細砂糖的甜帶些微微苦味,

       嚥下後以酒精嗆辣味結尾,尾韻甘甜且悠長

  加冰:酒色稍微變淡、清透澄澈且無白濁現象;推測為冷凝過濾,

       是至目前為止品飲計錄中加冰後香氣雖稍有減損但依舊十分強烈

       的特別品項(尤其梅子香味),酒液變得稍具黏性與鹹味;

       酒體反見渾厚,依舊為苦味與辣口結尾。

 

2.班摩四桶 BenMore Four Casks 40% (3yo?)

  目視:溫暖的深黃色,酒腳滑落速度快速

  聞香:主要為酒精嗆辣味,放置半小時後出現淺淺的水果味(柚子)、

       麥餿味、塑膠燃燒味(?)。

  純飲:甜味、淡煙燻味、木桶焦味,尾韻回辣做結

  加冰:加冰後酒色澄清,應為冷凝過濾;甜味與辣味都變淡,

       出現苦澀的藥水味。

 

 

3.新白州 The HAKUSHU 43% (3yo?)

  目視:明亮純淨的淡金黃色,酒腳不明顯;滑落速度快速且綿長,

       推測油脂並不豐富。

  聞香:酒精嗆辣味稍嫌明顯,幾乎無法確認極淡的煙燻味、竹子香味、

       清新的花香與櫻桃。

  純飲:入口微甜過後迅速轉為苦澀再轉微辣,酒精味依然嗆鼻,

       略帶令人不悅的泥煤味;另有柑橘香氣、隱晦的酸味口感,餘韻辣口回甘。

  加冰:加冰後原先就不明顯的香氣聞香時已完全消失,

       酒液混濁應為非冷凝過濾,入口甜膩感增強許多,

       花香與木質香氣則是較純飲時更為明顯。


<關於新白州的後續>:

從5/27晚上10點開瓶,到5/31整瓶喝乾;
中間還經歷了英人琴酒浸泡葡萄乾/Anakena晚收葡萄酒的插花品飲;

新・白州只用了三個晚上就喝乾;
算是破了自己近幾年來夏季飲酒速度紀錄。

    為了它,讓喝威士忌一向只純飲與加冰的我使盡渾身解數;
氣泡水、蘇打汽水、薑汁汽水、通寧汽水、檸檬汁、石榴糖漿...
家樂福裡能買到的什麼步數都用上了,就只是為了讓從外表誤判
"啊~這種配色一定是清涼很適合夏天的酒"的我能順利的把它處理掉。

     試調Highball的過程裡;我嘗試了各種不同比例,
只為了讓它更順口。

     但不論再怎麼調整、降低新白州在Highball裡的比例

到邊喝腦中邊出現"我現在到底在喝什麼鬼?"的錯亂心態,
惱人的泥煤味依舊矯矯不群、一枝獨秀的佇立在我的喉頭和鼻腔之間,
比前陣子喝過的教師牌讓我更難以接受。

提供嘗試後自覺最理想的比例給可能會和我有相同煩惱的同學作參考:
新・白州:2 Shot
Schweppes Soda Water:3 shot
檸檬汁:1.5瓶蓋
一般製冰盒製作的冰塊:6個
(杯子使用前請放置於冰箱冷藏降溫。)

    在無愧於老婆大人的愛心後、
在染指連睡夢中都跟我招手的巴布萊爾前,先做個結論:
    之前有幸試喝過酒專老闆的白州18年,
或許是年份的沉澱已讓那份突兀的不快化為醇厚...
要說新白州好喝? 我的答案是"未必";
說很糟是個大雷? 其實也不見得。
但它的確摧折了我對白州蒸餾廠無年份品項的信心。

用假掰的說法來形容:
新・白州是個處在何時何地都很吸引人眼球的型男;
但因此硬要說他是個帥哥? 我想不見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