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台灣和大陸一直在不同頻道上測試著大陸的容忍度。台灣的心思是:不管統一還是保持現狀,關鍵是要和平,武力解決問題不是選項;而大陸的一貫立場是: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關鍵要統一,武力解決問題一直都是選項。因此對於大陸來說,如果和平統一沒了希望,武力統一就有了希望。

從近期台灣島內的動向看,大陸過去十多年推行的和平統一政策是非常不成功的。不管蔡英文說了什麼和沒說什麼,冰涼的現實是,如果馬上舉行民主投票,島內支持「台獨」路線的得票率不會少於70%,支持統一的一方得票率不會超過20%。要知道,這個比例在20年前還是難以想像的。

相應地,如果現在大陸就應對「台獨」趨勢的方式舉行一次認真的投票,估計贊同「武統」的票數一定過半。現實的難題是,和平統一還有沒有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為什麼還要堅持現有版本的和平統一政策?而值得深究的問題是,台灣怎樣狡猾地利用和精明地揮霍了大陸的和平統一努力?

大陸的兩岸政策是個明顯的「陽謀」,即盡量用和平的方式追求統一,輔之以操作上的利益大放水,取悅台灣工商界人士。大陸方面長於此道、精於此道,而且非常不透明。

相比之下,台灣的反應卻旨在使「陽謀」成功地掩蓋詭計。第一步是不公開反對和平統一的概念,以緩解軍事壓力。第二步是對「和平統一」施以外科手術,接受和平但不談統一,再把「和平」的部分進行魔術化處理,三弄兩弄搞成了「維持現狀」政策,進而再稱之為「台灣的最大善意」。你不得不說這個手法還是很高明的。第三步是精明地利用和平的窗口期,在學術和思想自由的掩護下逐步夯實了「台獨」的社會心理基礎。

概言之,台灣在享受兩岸和平的同時,利用民主民意的形式推進「合法台獨」、「漸進台獨」、「柔性台獨」,手法已相當嫻熟,爐火純青,漸至成癮,如今應被視為一個頗有成效的政治把戲。整個過程的實質是,接受和平、拒絕統一,或者說利用和平推動「台獨」。

在利用大陸的和平統一政策和同胞概念方面,台灣用實力證明自己是一個高手。儘管20年前台商台資對大陸改革和發展有不小貢獻,但現今大陸對台灣「放水」可謂邪乎,台灣獲利之部分竟足以彌補貿易赤字還有餘。

我數次聽到台灣同行就一些微不足道的經貿障礙嘮嘮叨叨。比如某種魚類從台灣進入大陸市場的通關時間偏長,影響了品質和價格……就像一個沒完沒了的怨婦。但他們確實能從悠長的抱怨進行曲中得到甜頭,於是再接再厲。

根據IMF統計,2015年大陸GDP近11萬億美元,台灣0.52萬億,相差20多倍。同年香港是0.31萬億,即說台灣經濟不及兩個香港。據此大陸的和平統一政策當然交得起學費,但恐怕也不能沒完沒了付學費而不長進。

迄今,大陸民眾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被莫名其妙打了「馬虎眼」的重大事件之一,是去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被台灣的年輕人以誇張的歇斯底里方式攪黃了。其實這個結果很好:一方面大陸不必再傻乎乎且一廂情願地持續對台「利益放水」;另一方面,大陸官民有機會見識台灣年輕人「反中」、「反統」意識已有多麼強烈了,及其民主民意的表現形式。可惜大陸各方的心得似乎很有限。

台灣大學令人尊敬的政治學教授石之瑜曾對我說,「你們大陸對台灣民主有很多浪漫的看法」。我認為他很可能手握真理。因為顯而易見的是,大陸既有的對台政策嚴重失衡:對方要利益的時候過於慷慨,在對方把台獨勢力擴張視為民主民意表達時過於沉默。

坦率說,我同意說台灣的民主民意準確表達了「台獨」勢力強力擴張的程度。然而凡議至此,我更樂於以十二分的和顏悅色告訴台灣同行和朋友,兩岸問題一直以來就不是單方面問題,海峽兩邊都有民意,兩岸民意都要起作用。「大一統」文化畢竟有兩千年的歷史,假如現在大陸有更成熟、更規範的民意表達形式,你就會看到大陸贊同「武統」的人很多。

台灣方面一直把兩岸問題視為島內問題,將會令其忽略並最終失去最現實的選項。同時大陸也是時候調整對台政策了,除了不能眼看著台獨勢力做大做強,恐怕更要正視"民主民意台獨"的問題,展開合理和文明的辯論,不要再講什麼「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類不著邊際的話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