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浪人

  第三屆WESG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落下帷幕後,緊接着全國電子競技大賽(NEST)宣佈4月開賽。而在更早之前,有着“電競奧運”之稱的WCG在2014年停辦後,再次迴歸。

  瞭解電競的人都知道,承辦大規模的第三方賽事需要支付大量的資金到遊戲版權、場館、設備等,而杯水車薪的門票和直播版權收入根本不能平衡收支,所以贊助商的態度直接決定了第三方賽事的生命週期。當年三星撤資就造成了WCG的土崩瓦解。

  另一個方面,高額的賽事獎金加上體系化運營的第一方賽事逐漸成爲俱樂部的首要選擇。當這些賽事佔據了俱樂部的時間後,廠商主導的第一方賽事也成爲大衆關注的主流。第三方賽事逐漸失去了它的價值。

  按理來說,第三方賽事會越來越少纔對。但我們反而看到,第三方賽事逐漸在增多呢?

  這一切的破局要從政府說起。

  這幾年來,電子競技聲量越來越大。從TI到S賽,每一次都聚集了一大羣年輕人的目光。《2018年電子競技產業人才報告》指出,2018年電競用戶規模達到4.28億人,有68%屬於18-35歲的年輕羣體,也就是說有近七成的電競用戶是情感特徵鮮明的80、90後甚至是00後。

  可以說,電競成爲年輕人最時髦的社交方式。騰訊提出的“新文創”戰略,電競的獨特屬性使其自然地成爲了新文創的重要一環:一方面,電競的文化價值正隨着受衆人羣的增加而凸顯;另一方面,多元深入的商業化步伐和廣泛的地域融合,都在推動電競的產業價值。

  而這正是打動各地政府的地方。2017年重慶市忠縣宣佈將投資約50億元來規劃建設電競小鎮,而在2016年忠縣的GDP總量僅爲240億元,佔了約五分之一。

  不僅僅是重慶,上海、西安、成都、廣州也都紛紛參與其中。2017年3月,成都市政府和騰訊簽署的協議,圍繞成都團隊開發的“王者榮耀”打造電競之都;2017年12月,上海政府發佈“上海文創50條”,其中就要求打造“全球電競之都”;2018年8月,西安出臺《關於支持電競遊戲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拿出最高1億元的獎勵;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主要任務中提出,“支持電子競技類遊戲發展,培育全國電子競技中心。”

  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夠出臺一系列政策是對新文創概念的認可。另一方面,新華社瞭望智庫發佈的“新時代中國互聯網發展六大趨勢”中,“新文創”戰略構思位列第四。

  但北京、上海、成都佔據着有利優勢,以《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爲主的第一方賽事的舉辦地和俱樂部都深深紮根於這三大城市。重慶、西安想要把第一方賽事落戶下來,必須要花費好大一番力氣。以2018年在德瑪西亞杯西安站來說,是西安落地的第一個英雄聯盟官方賽事。

  對於西安和重慶來說,要想快速的切入,必須尋找其他方法。根據之前公佈的消息,WCG2019落戶西安;而重慶和阿里體育簽約,將WESG永久落戶於重慶九龍坡區。或許這也是我們看到WCG和WESG落戶到這兩座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是有前車之鑑的。2015年開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主辦的全國電子競技大賽(NEST)便連續4年落戶廈門。此舉開創了政府支持第三方賽事模式,並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賽事影響覆蓋超8000萬人羣。廈門也借NEST打造了電競的城市標籤,已讓“電競”成爲“互聯網+體育”模式下廈門市的新名片。

  不難發現,重慶和西安正是在效仿廈門的做法。因爲電競不再是單一的遊戲競技比賽項目,如何更好地與城市結合,體現具有城市特色的電競文化,已成爲電競與城市結合的發展之道。西安市曲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邯玥曾表示:“曲江新區聚焦文化新興產業,以電競產業爲突破口,吸引各大賽事落地西安,爲西安電競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通過耳熟能詳的城市文化標誌作爲城市電競標籤的基石,將城市與賽事聯繫起來,如連續四年在廈門舉辦的全國電子競技大賽,NEST已成爲廈門市的電競城市標籤;WESG永久落地重慶亦是同樣的目標,即將WESG打造成爲重慶市的電競文化標籤。

  如今,通過政府的支持,NEST、WESG改變了過去脆弱的第三方賽事無法撐到商業價值變現的情況,甚至可能改變整個電競行業未來的格局。

  此外,年輕人對於電競的接受度遠高於其他人羣,年輕人是城市活力發展的源動力,藉助於賽事,像西安,重慶這樣的城市將吸引廣大年輕人加入,有利於城市年輕化、活力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