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的時候,大家如果想要更好的增肌效果,訓練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你的訓練不到位或者過度,那麼對於你的肌肉增長,效果就不是很好。

  並不是每個人健身的時候,都能恰好練到肌肉刺激到位的程度,訓練到位並不是訓練多長時間決定的。

  比如有些玩家雖然每天訓練三個小時,但是訓練比較敷衍,對肌肉的刺激還達不到最大化。而有些玩家則由於比較莽撞,訓練的時候有些過度,最終造成肌肉拉傷。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如何判斷肌肉刺激到位,如何讓我們的肌肉刺激最大化。這裏總結一下老手訓練的三種判斷方式。

  一、肌肉充血泵感

  肌肉充血泵感,適合絕大部分的肌羣,如果我們能練到肌肉充血泵感的狀態,往往代表着肌肉刺激的到位。

  肌肉充血感,具體感受是肌肉開始發脹,有一種強烈的脹感,有些觸覺敏感的人還會感覺到肌肉纖維滑動的癢感。

  比如練背的時候,如果感覺到我們的背部肌肉有一種發脹充血的感覺時,一般就說明背部肌肉刺激到位。

  大部分肌肉組織都可以通過肌肉充血泵感來判斷肌肉刺激的到位,但是還有兩種情況需要注意。

  一種是胸肌充血非常容易,三五組訓練就能讓胸肌充血,這主要是由於胸肌離心臟比較近的原因,所以我們練胸肌的話,儘管肌肉充血,但還是要再加幾組才行。

  第二種是肱二頭肌,這個肌肉一般用小重量多次數來進行訓練,由於次數都是幾十上百次的容量,所以募集肌肉很容易做到,充血也很容易,但是這屬於一種“假泵感”,還是需要再加幾組。

  二、全組肌肉力竭

  大家在健身訓練的時候,聽過每組力竭,比如臥推推不動的情況,就屬於每組力竭,但還有一種力竭就叫全組肌肉力竭。

  什麼是全組肌肉力竭,意思就是我們的肌肉練到最後的時候,肌肉力量募集不起來的狀態,就屬於全組力竭。

  全組力竭新手一般容易體會到,比如練胸肌的時候,練到最後無論你怎麼夾胸,胸肌還是不硬不鼓,這種狀態就屬於全組力竭。

  那麼老手如何判斷肌肉的全組力竭呢?一般我們採取“死亡極限2.5”這種方法判斷,就是你連2.5公斤的啞鈴都搞不標準。

  當然了,這裏舉得例子屬於極端訓練方式,一般針對不同的肌肉和你的水平,有不同的判斷方式。

  比如二頭肌全組力竭就是2.5公斤,但是到了背部訓練的時候,可能是10公斤的水平,如果槓鈴划船搞10公斤很勉強,就屬於全組力竭。

  如果你從未體會過這種感受,就說明你的組間休息時間太長了,所以肌肉力量源源不斷的在恢復,進而三四個小時都無法練到全組力竭。

  三、關節喪失穩定

  而對於徒手健身來說,判斷訓練到位的方式就是關節穩定性,因爲徒手健身一般對關節的刺激都比較大。

  所以當我們感覺到關節穩定性不足的時候,就應該停止訓練,防止關節扭傷,同時這時候也一般說明了我們的肌肉刺激已經到位。

  比如俯臥撐在做的時候,如果感覺手肘不由自主的打閃閃,就說明我們的胸肌、肱三頭肌刺激已經到位,無法維持手肘穩定。

  再比如深蹲的時候,如果走一步路都會膝蓋打趔趄,說明我們的腿部肌肉已經刺激到位,無法維持膝蓋的穩定性。

  最嚴重的一種情況是關節穩定性完全喪失,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是搞體能訓練的人可能會更容易碰到,比方說跑馬拉松的人,跑到最後站不起來那種,就屬於關節穩定性喪失。

  當然了這三種方法,只是一個高水平判斷肌肉刺激的方法,如果真能練到這種程度,一般說明我們的肌肉刺激已經達到最大。

  但是到實際訓練中,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接近這種標準,但不一定非要練到這種程度,比如關節喪失穩定性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危險。

  作者:旺旺的封神日記

  記得點贊關注和評價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