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產五大元素

 

台灣位處於亞熱帶及熱帶交接,是個高溫、多雨、多濕的環境,加上高度密集的耕種土地,使得台灣農地容易引起地力衰退,土壤疲乏或是忌地症的發生,尤其旱作跟蔬菜連作引起的土壤問題更是值得深思。

 

我們常常說土壤生產力要好,要能種出鮮甜的水果,翠綠的蔬菜,甚至活性要夠的中草藥(當然這有道地藥材的問題,往後也會跟大家討論),那我們要先知道生產五大影響因子,分別為土壤因子、作物品種、環境氣候、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不管從土壤學還是經濟學上來看,我們要有一個好的品質生產,要有好的投資,當然要選最好的作物配上適合的土壤囉!

 

 

此五大因素,給各位農事夥伴們,我們以學術的角度切入,要思考自己的農地現在進行到哪裡,還缺少什麼不足,是不是都已經顧及了,當經驗配上前人的智慧,那就可以創造一個品質奇蹟。

 

 什麼是肥沃的土壤?

 

講了那麼多,那到底怎樣才叫好肥沃的土壤呢? 講的饒口一點就是"最能滿足作物生產需求的土壤",實際一點,我們首要考慮的就是"營養分"及"水分",這些營養素包含植物大量元素氮、磷、鉀、鈣、鎂、硫,還有一些微量元素跟稀有元素,那他們之間的比例要如何調配呢? 隨時關注辣蘿蔔動態消息,將會有更多篇幅進行介紹!! 

 

當然除了營養分跟水分,還有一個關鍵因子就是"氧氣",尤其在旱作的需求尤切,作物的根系都需要氧氣供應呼吸作用,因此,土壤的通透性在旱作就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加上良好的水土保持與微生物管理,做好土壤的肥力維持與保育也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如何管理土壤達到增進地力?

 

問題一  土壤酸鹼度不適合及土壤酸化現象

1.發生問題: 台灣因為雨水豐沛,所以在大量雨水沖刷之下,淋洗現象與母質酸化都很嚴重,而植物吸收大量正離子營養與不當的施用酸性肥也是造成土質酸化的原因。

2.測定方法: 利用簡單的石蕊試紙(顯現紅色表示酸性,藍色表示鹼性),一般的材料行都買的到喔,但這裡有一點要提醒大家,在測定酸鹼時,要讓土壤跟水混合攪拌之後在測定,不應在乾燥下測定喔!! 因為我們主要是測水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

3.如何解決: 
可以施用中和劑,如果遇到太酸的土壤,通常是農用石灰、白雲粉、蚵殼粉等。中和土壤則應該配合有機質施用。若是太鹼則應該施用硫磺粉、稀硫酸等,但都不能施用過量。

而緊急補充葉面施肥可暫時改善太酸或太鹼的土壤性質,雖然這些都不是治本的方法,但如果真的遇到了,還是可以先立即性的處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