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開始表演藝考培訓至今,已經十餘年。這期間幫助過不少有演員夢的同學實現了他們的夢想。但也有很多同學未能如願。

藝考如同戰場。千軍萬馬勇闖獨木橋一般。我05年參加藝考那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報考人數就在8800人次,十三年後2018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報考人數在一萬人,有增無減;而每年錄取人數不超過100人。

學生藝考失利對於老師來說,有的是早有預料,但有的卻是極為惋惜。有些考生並非自己的條件不好,專業不行,或是不夠努力;而是犯了表演藝考的禁忌。那麼表演藝考的禁忌都有哪些呢?崔老師在此幫助各位總結了一些,希望對各位表演藝考考生有所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台詞考核準備及考試中的禁忌。

1. 找段子另闢蹊徑,非要找個沒人用過的段子。

這可以說是我遇到過最多的問題。每年都會有學生拿著不知道那裡找來的,何人所寫的文章問我:「崔老師,這篇可以嗎?那這篇呢?」之所以同學們會去找來這些段子,主要的原因絕對是:這篇好像沒有別人用過。每每這時候我都會語重心長的問他,台詞書上的那些段子不行嗎?學生會回答:用的人太多了吧。

我舉個例子,你們想請崔老師吃飯,我們去了一個地方,好幾家餐廳人滿為患,排著大長隊,有一家餐廳只有一桌人在吃飯,還是服務員,請問各位會帶我去哪家?是不是寧可排隊也不敢去那家沒客人的?除非你們跟我有仇。

舉這個栗子是想告訴大家,段子用的人多是因為它好,符合考試要求,有利於考場表現。我們自己找的段子風險就比較大。

我們考試經常用的和台詞書上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名家名段。之所以用這些段子是因為名家名段在價值觀上沒有問題,在語法措辭上沒有錯誤,最重要的是這些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更加飽滿和深刻,有利於我們去體現。我們自己找的作品可能是我們個性層面很喜好的,甚至有些是有叛逆情懷的,但是應用在考場上就不太合適了。而有些我們同學認為是蘊含情感的段子在老師看來卻是膚淺和幼稚的。

從另一個角度講,台詞考試看似是個主觀考試,但是因為這些我們常用於教學和考試的段子老師都非常熟悉,對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中心非常了解,也沒有異議,這就相當於把主觀考試變成了客觀考試,在考官心裡對這篇作品有了正確答案,並且每個考官的正確答案都差不多。我們在考場上只要體現出考官的正確答案,就能到分數或投票。反之,我們找來一篇考官從未聽過的段子參加考試,考官對於文章中心思想,主要內容不熟悉,特別是小說節選和獨白,那麼老師心中對於作品的理解可能就各有不同,甚至猶豫,那麼是否讓你通過考試就也要猶豫一下了。

同學們的心理是,那麼多人用過我再用多沒有新意啊。但是要知道,考官是來考試的,不是來欣賞新段子的,你一張嘴,考官就知道你朗誦的是哪篇,對於作品的得分點非常熟悉,心理上就會輕鬆很多,我們和考官的距離也會因此拉近,至少比「不知所云」要好的多。我們只要把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想得更深入些,自然也會脫穎而出。

這一點再補充說明一下。並不是說完全不讓同學們用新段子。而是說要找新段子也一定要是出自名家的名段。隨著時代在發展,不斷湧現出新的文學家,也創作出了很多新的名詩名段,同學們也可以挑選自己適合的去參考。只是不要選擇那些不知名的,甚至價值觀有問題的網路文章。

2. 輕易刪減段子內容。

這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現象。同學們知道台詞考試一般只有2到3分鐘的展現時間,甚至有的時候只有1分鐘。所以考生們經常願意刪減自己的作品,企圖把作品偏後面的某個情緒轉折或者強聲高節奏提前展現出來。

其實這是因為考生們根本不知道考官的評判過程。大多考官在初試複試階段每天要看成百上千的考生。每個考生的台詞展示時間也確實只有2分鐘左右。那麼這2分鐘的展示時間對於考官是如何分配的呢?其實一個考生從自我介紹一張嘴的時候,你的台詞素養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老師心裡已經有個大概其了。進入作品一兩句,考生的成績基本已經在老師心中有數了。剩下的時間第一,老師要思考量分;第二,看你的發揮是否穩定;第三,考察考生對於內容是否熟練,會不會後面有磕巴或忘詞的情況。所以,即使你後面所留的包袱沒有機會展示對你的結果不會有多少的影響。

況且,很多作品考官比考生還要熟悉,你說上句的時候,考官心裡已經有了下一句,但是你的下一句和考官心裡想的不一樣,考官就會恍惚,會誤會你丟句漏句的。

隨便刪減作品也是對原作者的一種不尊重。作家往往惜字如金,絕不會把可有可無的文字留在世上。我們刪減了作品一定會破壞作品原有的節奏,對於我們體現文章情感也並沒有好處。

只有一種情況我們可以刪減作品內容,就是這段內容與我們朗誦的主體內容沒有關係,是插入性的,如果不刪除會影響朗誦主體內容的完整性的。

3. 選擇「小丑」式的段子,嘩眾取寵。

這種現象雖不多見,但也是有的。有些同學會選擇一些行文另類的文章;或在朗誦處理方式上採用陰陽怪氣的「不說人話」的方式,企圖以此來展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雖然在戲劇藝術風格上我們有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等,但是首先我們作為還沒有經歷過表演基礎教育的考生,任何非現實主義的風格都是不合適的;我們也沒有能力真正把握好那些題材。而且,那些風格的作品也確實不符合表演的藝考要求。所以不要耍這樣無謂的小聰明。

4. 企圖用技巧代替內心。

還有些同學在準備台詞考核內容的時候,特意選擇了一些技巧性很強的內容。比如《北京人》中江泰的獨白,很多同學選擇了後半段報菜名的段落,覺得這個段落可以展現更好的嘴上功夫,但其實正好弄巧成拙。我們考的是表演系,技巧的東西上學以後有的是時間學習和練習,而學校考核的是考生成長過程中是否具備了演員的基本素質。我一直在強調,藝考的考察核心是你對世界的認知,對世界的理解和對世界的情感,我們不是考相聲科班。而這個獨白的前半段正是體現了江泰的人物性格和此時的內心活動,我們如果這樣做豈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真正打動人的表演一定是出於真誠的內心感受加上適當的表現技術。只有技術沒有內心體驗的表演是程式化的表演,我們要堅決杜絕。

5. 一篇段子闖天下。

有些同學企圖對一篇散文或詩歌或獨白精雕細琢,然後所有考試階段都用這一個段子。這種現象一般出在裸考的考生身上。一定不要這樣做!因為不符合考試要求。大部分學校現在都規定初試的台詞考試內容是現代詩歌,古代詩歌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複試一般是散文,故事,小說片段。有個別學校三試考獨白。所以我們每一個考生必須準備至少三篇台詞考核內容,即現代詩歌、散文或故事或小說片段、獨白各一篇。我們也沒必要準備更多的內容,將我們寶貴的備考時間分散。

(未完待續。請期待下一篇《表演藝考考生禁忌之表演考試禁忌》)


千錘百鍊,只為萬里挑一

如有問題諮詢或關於表演藝考內容交流可以以下方式給我留言:

藝考生app搜索:崔臻允

知乎搜索用戶:索南曲桑

歡迎關注知乎專欄:表演藝考專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