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兵,1998年生。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網絡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常務副祕書長,2013~2016年在中學時期創作小說散文發表於《中國校園文學》《花火》《小說繪》等刊物。2017~2019年簽約於掌閱,起點,發表網文作品達五百多萬字。2018年9月於河南青天河發表散文《青天河隨想》被南陽日報,華僑報等報紙多次轉發,並當選爲第九屆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副主席。2018年12月入選《躬耕》雜誌封面人物。

  預告海報

  /青天河隨想——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紀行/

  李奕兵

  突然想起在90後作家聯誼會,那一個晚上喝得有點多,我走出酒店,看見李開濃正坐在門口那塊大石頭下面,吹着風。

  我搖晃着走過去,一把搭上開濃的背,在那瞎侃。

  我們談文學,談電影,談青春,談事業。

  談着那一個,在陽光下奔跑的白衣少年。

  這些年來,李開濃身爲業界資深製片人,製作過如《捉妖大仙》等等爆火的網劇,票房分賬千萬。無論從哪裏看,他都是90後成功人士,西裝一穿,精英範兒呼之欲出。

  可是今晚,他卻不是這番樣子。

  靠在大石頭後的他,更像是一個看盡人世間浮華的老頭。帶着上帝視角,默默地俯瞰着95後作家的一切。

  這個老頭兒,在此時似乎有些懷舊,有些傷感。

  我們95後走過的路,他走過,我們95後沒走的路,他也走過。

  我們聊到大學,他對我說,大學一定要多去圖書館讀讀書,要好好地沉澱自己,提高自己。

  多寫幾篇文章,多去參加一些活動,多去一些地方旅行,多認識一些有趣的人,多談……要好好談一場戀愛。

  我笑着說這事兒都可以啊,但談戀愛就算了,小弟現在只想做事業。

  李奕兵新書《雨夜歸路》

  開濃沒有搭話,而是講到自己當在大學時可是學校裏面有名的才子,講到那時在大學校園裏面的姑娘。

  最後我笑着調侃說只有人老了纔會懷舊,他來了一句——在這裏,我還是陽光下奔跑的白衣少年。

  我哈哈大笑,摸摸他那啤酒肚,笑着說:“你快瞅瞅,這哪裏來的白衣少年。”

  開濃也笑,不接話。

  可是越到後面,這句玩笑一般的話語,卻怎麼都讓我笑不出來。

  我默默地靠在大石頭上,看着隱匿在夜色中的青天河。這時,有一艘火車從蒼茫大山穿梭而過,在羣山萬壑之中,那艘奔馳的火車,竟給人一種難以言明的孤寂感。

  蒼茫大山,夜色繚繞,星辰斑駁,火車飛馳,還有陽光下奔跑的白衣少年……這一幅幅畫面像是夢魘一般,在我的腦海裏深深印刻,揮之不去。

  我突然感覺鼻子發酸,一種悲劇性的色彩漸漸從那一副副畫面中滋生出來,繚繞在心中,久久不散。

  我們,都已經不是陽光下奔跑的白衣少年了。

  牛衝曾談到,當年窮,上大學時,爲了參加90後作家聯誼會,買站票去哈爾濱,火車開了二十個小時,他就站了二十多個小時,下車後,累得走不動路。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看着他的眼睛,帶着追憶,帶着緬懷,帶着驕傲,也帶着對歲月逝去的追悼。

  那時的牛,還是陽光下奔跑的白衣少年吧。

  “你倆抱着大石頭幹什麼,來吃泡麪。”牛衝這時也走了出來,還提着一袋子泡麪。

  我擡頭一看,發現康遠飛,趙全鑫,張培亮他們都出來了。

  我們就坐在青天河景區的木椅上面,搬來啤酒,繼續開始不知道已經是第幾場的酒會。

  這一晚上,都在文學的暢談中,迷迷糊糊地過去了。

  在夜晚的夢裏,我看到一匹白色的天馬踏空而去,奔向金色的夕陽。那白色的光羽灑下,與金光交織在一起,絢爛得近乎夢幻。

  我伸出手,想去抓住那匹白色的天馬,可是當我一伸出手,所有的畫面破碎了。

  我醒了,恍恍惚惚,看着窗外昏黃的燈光,彷彿一切都搖擺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充滿着困惑。

  那個白衣少年,在哪兒呢?

  一個學妹曾對我說——學長,你有一種近乎瘋狂的理性,一切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安排得井井有條。

  我承認她說得沒錯,可是在這,在青天河,在那充滿着蒼茫氣息的夜裏,我怎麼都理性不起來。

  甚至,有點兒矯情。

  我開始被自己的感覺帶着走,我無法駕馭那些超越出理性的東西,反而將整個意識沉浸在蒼茫的夜色裏,任由內心遊成一條虛無的魚。

  那氾濫開來的情緒,漸漸成爲了夜色中的主色調,奏響出整個蒼茫的夜曲。

  人吶,真的是會長大的,當年那些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愁緒,似乎今天已經開始在自己身上一一應驗。

  我們不斷在過往的記憶中尋找那一個白衣少年,尋找我們的青春,尋找那一個還年輕的自己。

  那一個,還不曾孤獨的自己。

  可是,在繁華都市,在無數個浮躁的夜色,給我們的總是孤獨,燈紅酒綠狂歡過後,回到家裏,剩下的只有吐得一地的殘渣和昏沉的頭腦。

  就如同那蒼茫大山飛馳而過的火車,彷彿它一直在青天河的羣山之中游走,它像極了一個孤獨的行路者,從青山的這一頭,駛入了青山的另一頭,沿途只有一片蒼茫。

  將這一副畫面撕扯開來,似乎只剩下大片大片蒼白的寂寞。

  那一天夜裏,我都有些惶恐,我很想擺脫這一種孤獨,很想找回在陽光下奔跑的感覺,可是現實卻讓人十分無力。

  我想從開濃身上找答案。

  聯誼會第二日,關於文學創作的論壇,如期舉行。

  開濃換上西裝,步伐穩健,雙目如電,又恢復到了一個成功人士的姿態,在大會上面講述着網絡電影的發展史。

  牛衝豪情萬丈,激情四射,與大家共同討論着純文學創作,飽含着當初站二十個小時也要來聯誼會的熱情。

  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友,都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家爭相發言,不斷討論。

  我似乎從中明悟了什麼。

  我認真聽着,一陣陽光從窗外透過來,照亮會場。恍惚中,我彷彿看到那一個個陽光下奔跑的白衣少年,又回到了90後作家聯誼會。

  open兄說,菸酒不可辜負,抽菸並不是喜歡煙味,而是喜歡那種口腔的灼熱感。

  這種灼熱感,記錄了當時歲月和年代的感覺。

  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做到第九屆,歷時九年,在我的感覺中,這已經不僅是一場關於文學的聚會了,這是一場關於記憶,關於青春,關於歲月的盛會。

  關於一羣白衣少年的聚會。

  我們總是能夠在這之中,找到當年的自己。在時間地不斷推移中,聯誼會不斷成長。在這一刻,在開濃的身上,我很清晰地感受了它所擁有的時代感。

  它太可貴了,因爲——

  這是獨屬於90後作家們的時代感。

  我相信無論過去多麼漫長的時間,這種時代感都會深深凝聚在聯誼會中,只要我們還在聯誼會,還在相聚。

  那麼我們,無關年齡,無關歲月,只要來到這裏,都還是那一羣羣白衣少年。

  在這裏,因爲有文學,因爲有朋友,所以沒有繁華都市中沉重而又隱匿的孤獨。

  在這裏,那一根菸,那一杯酒,那一場聚會,都在大聲告訴着我們——

  奔跑吧,白衣少年!

  來源:藝元堂(微信公衆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