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1890年7月20日-1964年6月18日)意大利畫家,一生活動主要在博洛尼亞,1907年入博洛尼亞美術學院進修,1930-1956年在此任教。他擅長靜物畫,畫風受到意大利古典畫派、熱裏柯、塞尚和立體派的影響。他畫的關於瓶罐器皿的油畫就超過1000張,在其畫作中,這些靜物成爲抽象的符號。1948年,獲威尼斯雙年展繪畫獎。

德庫寧

威廉·德·庫寧,簡稱德·庫寧 (1904/4/24 – 1997/2/19),荷蘭籍美國畫家,抽象表現主義的靈魂人物之一,新行動畫派的大師之一。在他創作生涯中,人體成爲其繪畫創作的主體,加以風景及書寫的符號來發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將歐洲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的風格融於自己大而有力的繪畫行爲之中,把激進藝術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即使是極端的繪畫作品也具有藝術美感,試圖喚醒人們心中一種與所有生命事物的內在關聯感。

巴爾蒂斯和節子

被畢加索稱爲"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的巴爾蒂斯,原名巴爾扎塔夫,"巴爾蒂斯"是他從藝後使用的筆名。1908年,巴爾蒂斯出生在巴黎的一個波蘭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美術史學家和畫家,母親也在繪畫上很有建樹。巴爾蒂斯的家庭和當時法國著名的藝術家都有交往,這使幼年的巴爾蒂斯耳濡目染。雖然從小巴爾蒂斯沒有受到正式的美術教育,繪畫卻成了他終生不棄的事業。

高更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高、塞尚並稱爲後印象派三大巨匠。保羅·高更生於法國巴黎,年輕時做過海員,後成爲一名股票經紀人。1873年,高更開始學畫,並在1883年成了一名職業畫家,他曾連續4次參加印象主義畫派的展覽。1886年,高更離開巴黎來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鎮作畫。第二年,高更又橫渡大西洋來到西印度羣島的馬提尼島,島上的熱帶風光給他的藝術以啓發,他的作品在形式和色彩上進一步簡化,以此來傳達純粹的感受和心靈的內容。1890年之後,高更日益厭倦文明社會而一心遁跡蠻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島成了他的歸宿。1897年,高更貧病交加,曾企圖自殺。1901年,他離開塔希提島前往馬克薩斯羣島,兩年後去世。

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爲“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1876年2月19日-1957年3月16日),羅馬尼亞、法國雕塑家和現代攝影家。他是繼奧古斯特·羅丹之後,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雕塑家,被譽爲現代主義雕塑先驅。他在1904年進入布加勒斯特國立藝術大學就讀,畢業後前往巴黎發展。在完成傳統學院訓練後,布朗庫西受到非洲藝術和羅馬尼亞民間藝術薰陶,逐漸形塑出他獨特的雕塑風格。

Helen Frankenthaler

美國近代藝術家 Helen Frankenthaler ( 1928-2011 ) 以抽象潑彩聞名於世,她以稀釋的油彩互相浸染,產生深植人心的畫面,她說:“ A really good picture looks as if it happened at once. It's an immediate image. 一幅真正好的畫作看起來都像是瞬間所產生的畫面。”,這些畫面可能是創作者在某個瞬間的情緒、也許是她想到春天的紫紅牡丹花或豔紅秋葉的那一刻,也有可能是老天的安排,在她創作過程中所有變數在最後結合的那一刻,不經意所形成的一幅感人畫面。

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出生日期1912年1月28日,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人)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藝術家以及抽象派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運動的主要力量。其名字又譯做傑克森·波拉克,以巨幅的"滴色"畫(如《第一號》,1948)而獲殊榮。他把自己的作品題材解釋爲繪畫自身的行動。他的創作並沒有開始的草圖,而只是由一系列即興的行動完成作品。他把棍子或筆尖浸入盛着通常是琺琅和鋁顏料的罐子中,然後把顏色滴到或甩到釘在地上的畫布上,憑着直覺和經驗從畫布四面八方來作畫。這些留在畫布上縱橫交錯的顏料組成的圖案具有激動人心的活力,記錄了他作畫時直接的身體運動,於是觀衆可以分享到創造這些色跡的經驗。

Louise Bourgeois working on Sleep II, Italy, 1967

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女性藝術家之一,而且她的名望隨着歲月的流逝還在不斷增長。很少有人直到90歲時還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創造力,她的存在本身就演繹了一段生命的奇蹟。

路易絲·布爾喬亞,1911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童年時期就看見父親將情婦接到家中同住,而母親的一味隱忍讓她感受到沉浸在悲痛中的情緒,讓她的童年經驗一直處於焦慮和不安的狀態中。1932年,她的母親過世,21歲的路易絲·布爾喬亞進入大學,開始她專攻數學專業,旋即則因興趣而轉向藝術領域繼續學業。1938年,路易絲·布爾喬亞與美國藝術史家羅伯特·哥德瓦特(Robert Goldwater)移居美國,她追尋着母親的溫柔特質,渴望寧靜而平和的家庭生活。最初幾年布爾喬亞將繪畫當作藝術創作的主要表現方式,但是後來她越來越感覺到,平面繪畫不能真正將內心積壓的情緒完整地表達,因而轉向雕塑的創作,她說:“爲了完全表達我對這個家庭不能容忍的極限,我必須選擇一個形式發泄心中的焦慮,並且可以不斷改變、毀滅並重生。”

卡米爾

卡米爾·克洛岱爾,--十九世紀末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情人、學生、模特兒,一位才華橫溢的雕塑家。1883年,漂亮而極富雕塑才氣的卡米爾闖進了羅丹的生活,此時羅丹已是舉世聞名的大師,但43歲的羅丹與19歲的卡米爾一見如故,兩人從此一起分享藝術和生活的樂趣。在同居的十五年中,羅丹在藝術上達到高峯,創作出《達娜厄》、《吻》、《永恆的偶像》等象徵着兩人情愛的作品,而他的代表作《地獄之門》也有相當一部分的作品構思和構圖來自卡米爾的雕塑。這是羅丹一生的黃金時代,他享受着藝術家和情人的雙重快樂。

然而卡米爾在藝術上的成就始終被羅丹的光環所遮掩,對羅丹的愛和恨致使她被關入瘋人院,或許冥冥之中已有定數,在她被關的當天羅也因中風而癱瘓。世人的不解和嘲諷使得卡米爾最終在自己因病將不久於人世前砸毀所有的作品,除了羅丹工作室內的幾座小型精品。

Georgia O'Keeffe

喬治亞?奧基夫(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國藝術家,被列爲20世紀的藝術大師之一。奧基夫的繪畫作品已經成爲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手法聞名,其主題相當具有特色,多爲花朵微觀、岩石肌理變化,海螺、動物骨頭、荒涼的美國內陸景觀爲主。她的作品中常充滿著同色調的細微變化,組成具有韻律感的構圖,某些時候奧基夫畫中的物品外輪廓,讓觀者感到此物品的清脆感。

Ruth Asawa

RuthAsawa,一位美籍日裔藝術家,於1926年生於南加州一個農場社區。Asawa贏得獎學金,就讀於北加州黑山學院,和德國鮑豪斯建築學派的先鋒藝術家約瑟夫·亞伯斯(JosefAlbers),以及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Fuller)(最卓著的成就是發明了圓頂建築結構)一起學習研究。

在Asawa的繩結線雕作品中很容易發現Fuller的痕跡,線雕像雪花或樹木的自然形狀,這些繩結作品,以及更加惹人注目的線籃,是用長銅絲,黃銅絲和鐵絲手工編織而成。Asawa富有美感的透明的雕塑作品懸掛在屋頂上或粘附到牆上——當你漫步在這些作品周圍時,可以捕獲光線,發現空間以及改變維度。

Jean Arp

讓·阿爾普(Jean Arp,1887-1966年),法國雕塑家、畫家、圖形藝術家。受到過P.克利、W.康定斯基等人的影響。1915年以前,創造了不少暗示植物葉子或動物幼蟲形象的近似抽象的作品。1916年的《查拉像》(敷色的木質浮雕),是純粹抽象的平面組合,這些抽象的平面暗示着某種成長者和繁殖者的有生物。阿爾普的有機抽象創造一直延續到50年代。1953年的石雕《水中物》,好像是沉在海底的生物,也暗示女性的軀體。阿爾普不願用“抽象”一詞來稱呼自己的作品,而把它們稱爲實體,說明構思作品時是從人體得到啓示的,實際上是把實體的物象抽象化了。他是達達主義的創始人之一。他拋棄了傳統的油畫,採用木刻、編織、拼貼及其他媒介來創作抽象的、妙趣橫生的作品,包括彩色木浮雕、抽象形式的雕塑、彩色紙的拼貼畫等。

Joan Miro

胡安·米羅(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和畢加索、達利齊名的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

米羅1893年出生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父親是一位金匠和珠寶商。米羅從小對大自然的風景非常熱愛。畫畫對於安靜及敏感的小米羅來說,似乎是一總習以爲常的工作。胡安·米羅14歲時(1970年)進入巴塞羅那的St.Luke藝術學院學習,早年接觸過許多前衛藝術家,如梵高、馬蒂斯、畢加索、盧梭等人的作品,也嘗試過野獸派、立體派、達達派的表現手法。逐步形成了完全屬於自己的超現實主義藝術風格。當然,這成功還得益於他家鄉美麗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藝術傳統,尤其是受到二維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民間藝術以及羅馬式教堂的壁畫的影響。米羅的藝術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畫中往往沒有什麼明確具體的形,而只有一些線條、一些形的胚胎、一些類似於兒童塗鴉期的偶得形狀。顏色非常簡單,紅、黃、綠、藍、黑、白,在畫面上被平塗成一個個的色塊。看起來,這些畫自由、輕快、無拘無束。但是,如果你認爲它們是漫不經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錯了。它們其實是藝術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慮相結合的結果。正如米羅自己所述,“當我畫時,畫在我的筆下會開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時,形式變成了一個女人或一隻鳥兒的符號……第一個階段是自由的,潛意識的。”但是,“第二階段則是小心盤算。”因此,儘管米羅的畫天真單純,彷彿出自兒童之手,但它們絕沒有兒童畫的稚拙感,它們是縝密思考後的流暢活潑。

Frida Kahlo

墨西哥女畫家Frida Kahlo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充滿跌宕起伏。無論是她留下的一百五十多件畫作,還是有關她本人的一切影像資料,都在不斷激發着這個時代的設計師們產生新的靈感。影響時尚界恐怕不是她的本意,Frida Kahlo幼年時患過小兒麻痹,少女時代經歷了一場近乎致命的車禍,這令她之後的一生都在與後遺症、手術和身體的痛苦作戰。但也因爲如此,她以墨西哥傳統民族服飾作爲自己的風格,以華美得近乎戲劇化的着裝來表達她不屈服的人生態度。Frida本身就具有一副美人的相貌,她帶有標誌性的濃眉、緊閉的嘴脣,和透出畫外的眼神,都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畢加索

巴伯羅·魯伊斯·畢加索(西班牙語: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爲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着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加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加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

蒙克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偉大的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愛德華·蒙克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加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啓發。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達利

薩爾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託·達利-多梅內克,普波爾侯爵(西班牙語: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i i Domenech, Marqué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簡稱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因爲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把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

在1982年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爲普波爾侯爵,與畢加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爲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

賈科梅第

瑞士藝術家賈科梅第,是20世紀存在主義雕塑大師,也是一位開創寫實新視野的人像藝術大師,賈科梅第曾表示“人爲什麼要畫,要雕塑呢?那是出於一種駕馭事物的需要,而唯有經由瞭解,才能駕馭”他的雕塑、繪畫及素描,都源於他對人物形象的獨特觀點,也反映出20世紀人類的軟弱與不堪一擊。他的雕塑呈現典型的特色,孤瘦、單薄、高貴及顫動的詩意氣質。

野口勇

日裔美國人野口勇(Isamu Noguchi,1904-1988年)是20世紀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也是最早嘗試將雕塑和景觀設計結合的人。

1930年他前往莫斯科與亞洲,曾在中國北京師從齊白石學習水墨畫和中國園林的造園心法。最後他回到了日本找尋他的詩人父親,並接觸到日本禪宗庭園的風格思想,對他來說,1930年是一個風格上的轉變,他開始跨領域到了整個景觀花園的設計,將東方的空間美學,逐漸的帶到西方的現代理性當中。

羅思科

馬克 羅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生於俄國的猶太人,1910 移民美國。年青時以兼職賺取費用求學,當過演員、場記、畫家、待者、捱過餓。1929年成爲一所猶太教會的兼職教師,亦是表現主義 (Ten) 十的創始成員。 馬克·羅斯科最後卻不忍折磨,切斷靜脈自殺身亡。

2012年5月8日,在佳士得拍賣會上,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油畫《橙、紅、黃》以8688萬美元(約5.47億人民幣)成交。2014年11月11日,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的作品《No.21》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成交,成交價爲4500萬美元。2015年5月13日,馬克·羅斯科創作於1958年的《No.10》在佳士得以8192.5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5.08億元。羅斯科的畫作拍賣價格持續走高,對他不熟悉的人看到他的畫很容易不屑一顧:就這些團團的色塊,哪裏好看了,要被炒得這麼高。

對此,或許羅斯科的一句話可以代表他的回答——許多人能在我的畫前悲極而泣的事實表明,我的確傳達出了人類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畫前落淚的人就會有和我在作畫時所具有的同樣的宗教體驗。如果你只是被畫上的色彩關係感動的話,你就沒有抓住我藝術的核心。

夏加爾

馬克·夏卡爾(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的猶太家庭,家境貧困,是超現實主義畫家之一,現代繪畫史上偉人,遊離於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

羅丹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國雕塑藝術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紋理和造型表現他的作品,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響力,被認爲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羅丹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爲歐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個偉大的雕刻家。

霍克尼

霍克尼(Hockney,David,1937~ ),英國畫家。生於布拉德福德。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受現代主義思潮影響,創作了大量腐蝕版畫,其中《浪子的歷程》最爲傑出,受到藝術界的重視。20世紀60年代多次到美國旅行,開始轉向寫實風格。代表作《克利斯多夫·伊修伍德和唐·巴查笛》和《克拉克夫婦倆》,含有深刻的哲理,使人回味無窮。70年代任教於依阿華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

Lam Qua,(林官)

Lam Qua,(林官,又譯林奎) ( 1801年~1860年)是一名來自中國廣東省的受過西方訓練的中國畫家。林奎是第一位在西方展出的中國肖像畫家,以其醫學肖像而聞名。他在中國廣州市的工廠開了一個車間。“one of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artists resident in Hong Kong in the 1870s.”,19世紀70年代居住在香港的最著名的中國藝術家之一 。

Camille Pissarro in his studio at Eragny, about 1897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是一位法國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是一位較不被大衆所知的法國印象派畫家,然而卻是塞尚所大爲尊敬的一位畫家。畢沙羅的畫乍看之下非常平凡,沒有梵高的熱情與憂鬱,也沒有高更的陽光和原始,但看久了能夠漸漸看出來畢沙羅在沉默之中的特色。畢沙羅是一位個性堅強,重視友情的印象派畫家,他也喜好寫生,畫了相當多的風景畫,他的後期作品是印象派中點彩畫派的佳作,此外,畢沙羅的人像畫也有他特殊的風格。

Barbara Hepworth - Hollow

芭芭拉·赫普沃斯,英國雕塑家,被國際雕塑界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她的作品包括石雕、大理石雕像、木雕,以及青銅作品和大型戶外雕塑作品。其作品是現代藝術的代表作,她對現代藝術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尤其是雕塑)。

“師法自然”, 在藝術創作中追求簡潔和率直的風格是中外藝術家們共同的品質。出生在英國約克郡威克菲爾德的抽象雕塑藝術大師芭芭拉·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 1903-1975) 創作的頗具力度的雕塑作品充分表現了她與周圍環境的密切關係,我們從那些線條簡潔的抽象造型和作品所表現的主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康沃爾地區的風景和海岸留下的印跡,正是約克郡西萊丁詩一般的景緻賦予她一生創作的靈感,給她的雕塑藝術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穆夏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與 印象主義、 野獸主義或是 立體主義等 藝術流派相比起來,新藝術運動作爲第一個真正將普通大衆當作藝術的觀衆、且時間跨度達30年之久的藝術運動如今卻似乎被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穆夏的創作經歷幾乎就是“新藝術運動”的一個縮影,他的創作涵蓋了招貼畫、油畫、雕塑、書籍插圖、建築設計、室內裝飾、首飾設計、彩色玻璃窗畫等許多藝術領域,還包括傢俱和咖啡壺等日用品的設計以及大量的商品包裝畫。而其中他那些被稱爲“穆夏風格”的招貼畫展現了成熟的追求極端唯美的新藝術 曲線裝飾風格,幾乎成爲新藝術招貼畫的同義詞。

Studio of Alex Calder

亞歷山大·卡爾德龍( 1898 - 1976 )是20世紀最受喜愛的美國藝術家之一。他發明了動態雕塑,現在被稱爲移動雕塑,在重塑現代主義歷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亞歷山大·卡爾德龍對其他媒體的使用,包括繪畫、設計、電影和戲劇。它追溯了他的作品的演變,從他最初的幾年以馬戲團的表演來娛樂兩次大戰之間巴黎的藝術波西米亞,到他後來的生活,那時他因其移動和穩定的雕塑而廣受歡迎。

巴斯奎特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是二戰後美國塗鴉藝術家, 新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

1960年12月22日,讓·米歇爾·巴斯奎特出生於紐約的 布魯克林區。他的母親具有 波多黎各血統的黑人,父親則具有海地血統。巴斯奎特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對繪畫的興趣,他的母親則經常帶他參觀博物館,如布魯克林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983年,巴斯奎特參加了在紐約 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行的雙年展。他是這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展覽歷史上最年輕的參展藝術家,從此奠定了這位二十三歲藝術家無可比擬的知名度。1988年,巴斯奎特前往歐洲,在巴黎的Yvon Lambert美術館和Berubourg美術館以及杜塞爾多夫的 Hans Mayer美術館舉辦展覽。在紐約Baghoomian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6月,巴斯奎特前往夏威夷並在那裏接受戒毒治療。8月12日,巴斯奎特被人發現死在位於 Great Jones街上的公寓中。他的死很可能是因爲吸食海洛英過量引起的。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法文: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又譯柯布西埃或柯比西埃,原名Charles-?douard Jeanneret-Gris),法國建築師、城市規劃師、作家、畫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被稱爲“現代建築的旗手”。他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並稱爲現代建築派或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

Bill Traylor,85歲開始創作生涯

Bill Traylor 是一位非裔美國藝術家,85歲時纔開始了他自學成才的藝術生涯。他最著名的一些作品回憶了其年輕時在南方種植園的生活。

1853年左右,Bill Traylor 出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種植園的一個奴隸家庭。儘管十二歲時,南北戰爭使他法律上的奴隸身份得以解除,但他的基本生活方式卻沒有改變——之後的六十年,他仍然住在出生地附近,作爲農場的契約勞工爲他的“主人” Traylor 家族效力。

1920年代後期,由於糧食收成不好,加上身體狀況不佳,Traylor 搬到了蒙哥馬利縣(Montgomery),在“種族隔離”的黑人社區打零工。他晚上睡在殯儀館後院的地板上,被一堆棺材板包圍;白天則駐紮在馬路上,用找到的鉛筆頭和襯衫包裝裏的碎紙板畫畫,創作他眼中的路人印象。他是一個狂熱的觀察者,從不透露創作的過程,畫完之後把作品掛在柵欄上,向當地人展示。

塔瑪拉德蘭陂卡(Tamara De Lempicka)

塔瑪拉·德蘭陂卡(TamaradeLempicka),1898-1980,波蘭女畫家,後移居美國。其作品風格受上世紀初立體畫派影響,她的畫帶有強烈的裝飾性。1898年,塔瑪拉德蘭陂卡(TamaraDeLempicka)出生于波蘭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從小過着富足生活的她在16歲就發誓“一生只過奢華的生活”。因此在她18歲那年就嫁給了俄國律師T蘭姆皮庫奇(TadeuszLempicki)開始了她的奢華生活。20歲那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爲沙俄效力的丈夫遭到逮捕,爲了營救丈夫,她四處周旋,最後不得不以出賣自己的肉體爲代價,做了瑞典外交官的情人。1918年塔瑪拉與獲釋的丈夫雙雙逃往巴黎。牢獄的經歷使其丈夫一蹶不振,加之女兒古塞特的出生,使他們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爲了生活,塔瑪拉不得不拿起兒時頗爲得意的畫筆,爲捍衛自己的誓言,做起了一個職業畫家。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德國著名藝術家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國著名藝術家,以裝置和行爲藝術爲其主要創作形式。他在七十年代享受着政治預言者完美名譽的一位美術家。他作爲雕塑家、事件美術家、“宗教頭頭”和幻想家,變成了後現代主義的歐洲美術世界中的最有影響的人物。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他那種具有以賽亞精神的仁慈性格。

Lenore Tawney at work / 1961.

Lenore Tawney(1907-2007)她將傳統的靠牆的壁毯畫離開壁面用線和光創造出來一個獨特的空間,同時讓它散發出本來的個性和魅力。

1954年開始創作壁毯畫時,她作品中自由的繪畫性線條就十分突出了,用古老的祕魯紗布編織技術和鑲嵌多彩的紗線來創建似乎漂浮在空間中的繪畫效果,之後她深入實驗 開創自己的編織方式,她常被人稱道的是,將織造之美轉變成爲當代媒介的纖維藝術 並結合了禪宗哲學和人生的精神問題。

安迪·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英語: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出生於美國匹茲堡,是一位美國藝術家、印刷家、電影攝影師,被譽爲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沃霍爾是視覺藝術運動波普藝術最有名的開創者之一,他大膽嘗試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複製技法。他不僅是波普藝術的領袖人物,還是電影製片人、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他是紐約社交界、藝術界大紅大紫的明星式藝術家。沃霍爾發明了廣爲流傳的“成名十五分鐘”理論,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有安迪·沃霍的博物館紀念這位偉大藝術家的作品及不平凡的一生。2014年,他的作品毛澤東畫像在英國以76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7663萬元)的高價被拍賣。

James Rosenquist painting in his studio, 1967

詹姆斯·羅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是上個世紀美國波普運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在早期他剛出道的時候,這位來自明尼阿波利斯的藝術家,其實在美國街頭畫廣告牌畫了三年。不過,1957至1960年這三年的從業經歷卻絕妙地爲詹姆斯後來的藝術風格走向埋下了伏筆。處理巨幅商業形象的經驗在他60年代的創作中起了很大作用,詹姆斯把立體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藝術中的結構方法擴大,巨大的幅面間有似是而非的結構,他的作品極大,猶如電影特寫鏡頭一般,1965年那幅著名的 《F-111》問世,詹姆斯被奉爲了波普先鋒之一。

Frank Stella, 1967

弗蘭克·斯特拉(1936年5月12日出生)是一位美國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以其在極簡主義和後繪畫抽象領域的作品而聞名。斯特拉在紐約市生活和工作。1959年,弗蘭克斯特拉用他的一系列冷酷無人的黑色條紋畫作獲得了早期的即刻認可,這種畫作將抽象表現主義的手勢筆觸和存在焦慮轉變爲頭腦。

“我喜歡真正的藝術。很難定義真實,但它是描述我喜歡從藝術中得到什麼和最好的藝術有什麼最好的詞。它有能力讓你相信它就在眼前——它就在那裏。你可以說這是真的……但“真實”這個詞可能更寬泛,但實際上是一個更好的詞。”

Lucian Freud

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表現派畫家 英國最偉大的當代畫家之一,偏好人物畫像與裸體畫像。他在1995年創作的畫作《Benefits Supervisor Sleeping》在2008年以創記錄的3,360萬美元被賣出,也是在世畫家畫作的最高記錄。作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盧西安·弗洛伊德堅持畫畫直到他去世之前。儘管在二十世紀,抽象表現主義佔領了整個藝術世界,但是弗洛伊德一直堅持表現主義繪畫,最終成爲英國最偉大的當代畫家之一。

被泰特美術館譽爲“20世紀畢加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的盧西安-弗洛伊德2011年7月20日因病在倫敦家中去世,享年88歲。

Model and artist Marc Chagall in his studio, 1955

馬克·夏加爾,英文名:Marc chagall,生於1887年,死於1985年。馬克·夏加爾是白俄羅斯裔法國畫家、版畫家和設計師。夏加爾的作品依靠內在詩意力量而非繪畫邏輯規則把來自個人經驗的意象與形式上的象徵和美學因素結合到一起。

夏加爾幾乎一直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油畫色彩鮮豔,別具一格,每每把猶太民間傳說融入作品,並從自然界天真樸實的形象中汲取素材。馬克·夏加爾是一位追求天真純樸,從俄國鄉下猶太居民到巴黎的畫家。馬克·夏加爾歷經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現代藝術實驗與洗禮,發展出獨特個人風格,在現代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Fano Messan, 1921, Paris. Photo by Emmanuel Sougez

Fano Messan (1902-1998年)是一位致力於雕塑的藝術家,她以《Un Chien Andalou》( 1929年)中的雌雄同體而聞名,這是路易斯·布努埃爾的第一部電影。因爲她參與了這部電影,並且習慣穿男裝,所以她經常被誤認爲是一個男人。她被曼·雷拍到,並參加了20世紀20年代後期的巴黎文化活動。

Jasper Johns

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1930年5月15日-),生於美國奧古斯塔 (佐治亞州)。爲美國當代藝術家,主要媒介爲油畫和版畫。

瓊斯被譽爲美國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旗幟(1954年-1955年),此作品是由他夢見的美國國旗所啓發而作的。

Yayoi Kusama at Kusuma Studio, 1958.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她曾與當代卓越的藝術家如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克勒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一起聯展。

Henry Moore

亨利·摩爾(Sir Henry Moore 1898--1986)。1932-39 Teaches at the Chelsea School of Art

在現代雕塑家中,迄今爲止,還沒有一個能超越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的國際聲譽的。他的名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響亮的藝術家名字之一。他之所以贏得世界人民的尊敬,是由於他的藝術緊緊地與現代工業社會的時代氣息相連着。有史以來,雕塑的對象總是以塑造神聖的英雄、賢者、政治領袖或運動員爲主。在20世紀以前,塑造一個既無實際目標,也不具備具體內容的形象的雕塑,是聞所未聞的。

亨利·摩爾的作品爲時代創造了一種新的雕塑語言,那是一種與環境對話的語言,一種充滿人性的現代語言。

以上內容來自最陶瓷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最陶瓷

編輯|易向

趙麗華老師帶你深入解讀

世界上最頂級的

藝術家

以下圖片爲零基礎梨花公社趙麗華學員作品:

東書房零基礎梨花公社學員作品展:

https://m.icjsq.com/wapH5/promotions/index.html?id=1815&isShare=1&vid=-9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和趙麗華老師學畫加微信

zhaolihua39

標註學畫二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