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ley 2400系列源表是精密電壓/電流源和五位半萬用表的組合體。Keithley 2425是這個系列的頂配型號,電壓/電流輸出能力分別達到±1μV~100V和±10pA~3A。至於價格么……看這個截圖吧。揉揉眼睛,真的是10萬出頭。

ps. 同檔次也只有Keysight的2900系列可以選,兩家都是美國的。我們在科研儀錶領域的差距就是這麼大,得正確面對,不要提什麼「舉國之力造CPU」了,舉國之力搞出的多半是紅芯瀏覽器之類貨色。

實驗室的一台Keithley 2425幾年前壞了,開機沒任何反應,屏幕不亮,風扇不轉,檢查保險絲,沒斷。讓廠家修當然是天價了,還好當時不急用,這一閑置就是好幾年。某天我把它拆開研究了一遍,感覺太複雜,又原樣裝回去了。

前兩天再一想,這個故障應該不至於太麻煩,多半只是電源部分的某一個或幾個器件壞了,換上可能就好了。於是決定再拆一次,死馬當活馬醫吧。

拆掉上蓋,最上面一層電路板是20多隻160V/470uF電解電容和幾隻大功率線繞電阻,應該是輸出濾波用的。拔掉左上、左下的兩個大電流插頭和下方中部的排線,拆下螺絲,就可以把這一層取下來。

中間層是主要的信號處理部分,密密麻麻的一堆ic,看暈了有沒有?右下貼紙的IC是Altera的EPM7160作為主控,上方共用大散熱片的8隻TO-220功率管應該是輸出級,右邊另有7隻帶獨立小散熱片的TO-220功率管,也許是驅動級。拔下前後輸出端子背面的引線(得提前拍照記錄顏色),取下左下、右下兩隻磁環,再拆下螺絲,就可以把中間層電路板取下來。

底層是電源及通信介面板,看上去似乎簡單多了。右下最大的IC是MC68332,是個比較古老的32位單片機,片內RAM只有可憐的2K,右側兩片估計就是外擴的RAM,其他幾片應該是GPIB和RS-232之類介面晶元。中部和左上方必然就是供電部分了。

前面板背面這塊電路板比較簡單,正中的HV518PJ是VFD(輝光數碼管)驅動晶元。

現在來找故障點,怎麼找呢?在只有電源板和前面板的狀態下開機,還是沒反應,前面板不亮,風扇不轉。這時突然聞到了一股糊味兒……於是斷電,用熱像儀一照,果然發現紅圈處溫度異常高,接近200度了。

等它晾涼,看了一眼型號是IRFI540N。再查參數,和大路貨IRF540N性能類似,不過最大電流稍小些,主要區別是這貨的散熱片是絕緣的,不象普通TO-220的MOS管或三端穩壓那樣連通到中間管腳。拆下電源板,從背面測量,G-S、G-D電阻都只有幾歐到十幾歐。焊下來再測,結果一樣,看來是燒壞了。

在立創商城查找IRFI開頭的MOS管,只有IRFI1310N,再查參數,基本都比IFRI540N稍強,於是下單買兩個。再檢查電源板背面,又發現一處明顯的故障,燒黑了一大塊:

原有這個電容幾乎沒法辨認了,只好把旁邊的電容拆下來,一測,10nF。1206的封裝,估計是高壓電容,於是再下單幾個10nF/500V/1206的電容。

等到MOS管和電容都到貨了,換好MOS管,把燒壞電容這個位置清理一下,電容直接一端焊在上方焊點上,另一端飛線到下方焊點。接上電源,再開機,風扇轉了!再看前面板,亮了。不過沒幾秒鐘又滅了,同時熟悉的糊味兒又來了,趕緊斷電。

用熱像儀一照,MOS管溫度正常,看來問題還是背面。翻過來看看,電容是好的,但用萬用表測量,電容兩端有幾k的電阻。估計是之前被烤得太久,PCB部分碳化形成了通路。

沒辦法了,先用無水酒精+小牙刷盡量把電路板上的黑碳洗掉。剩下怎麼也清理不掉的部分只好請出電磨了,把能看到黑色的位置都打磨乾淨。再通電,這次似乎沒什麼異常了。

把中層、上層電路板依次裝回原樣,開機,自檢正常!但是測什麼都沒反應……再仔細檢查,原來是一組排線沒插。只好再拆,再裝,再開機,接上電阻箱,實測一下,這次似乎正常了。

到此基本算是修復成功了,明後天繼續測試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