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軍事報道】3月27日,印度成功進行首次反衛星導彈武器試驗後,舉國歡騰。隨後,印度媒體OPINDIA網站發表文章直接對《紐約時報》曝粗口。同時,攻擊矛頭還直指印度議會(反對派),稱本國議會裏也有類似《紐約時報》的精英主義心態。

如今激烈反應的源頭,就是2014年《紐約時報》發表的一張漫畫。在漫畫中,一名赤腳印度男子,牽着一頭水牛,敲響“精英太空俱樂部”的大門。

OPINDIA稱,2014年9月,在莫迪領導下,印度開創了歷史——印度通過“火星飛船”任務(Mangalyaan mission)首次登陸火星。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成爲俄羅斯Roscosmos,美國NASA和歐洲航天局後,第四個將探測器送達火星的太空機構。

OPINDIA認爲,這項任務最有意義的部分是,Mangalyaan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火星探測器,它的成本約爲45億盧比(約合43.8億元人民幣)。印度的這一“壯舉”甚至超過了中國。

而對於印度當年的這一行動,英國《衛報》評論說的很明白:印度首次向紅色星球發射探測器,意在與中國的太空競爭。

據報道,2011年11月中國“螢火一號”與俄方探測器捆綁搭乘俄羅斯火箭奔向火星,由於火箭變軌失敗,導致任務未能成功。但是印度則以閃電般的速度展開火星探測行動,要當第一個完成火星探測的亞洲國家。Mangalyaan火星探測器在2013年11月5日發射,2014年9月24日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

就在這個時候,《紐約時報》發表這張漫畫,立即遭到印度媒體強烈批評。

3月27日,莫迪宣佈成功測試反衛星導彈後。對於很多印度人而言是“揚眉吐氣”的時刻。OPINDIA再次批評在漫畫背後《紐約時報》毫不掩飾的精英主義,並譴責這部漫畫充斥着種族主義。

3月27日,印度反衛星導彈發射升空。

也就是在莫迪宣佈反衛星試驗成功後,印度議會立即在其社交媒體賬號發文稱,印度太空計劃是1962年在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領導下建立的。英迪拉·甘地總是通過其成就讓印度感到自豪。而DRDO是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1958年成立的第一個政府機構,負責國防研究與開發,它爲我們印度武裝部隊裝備最新技術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OPINDIA稱,這是印度議會在“搶功”,把成績都歸功於英迪拉·甘地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同時,大力讚揚莫迪的“謙虛”與“奉獻”,並表示,和《紐約時報》的精英漫畫相似,那些在印度議會,坐在“俱樂部”里人,對出身卑微、把所有工作都奉獻給國家的莫迪總理,不太高興。

軍事觀察人士表示,現在正值印度大選投票前的關鍵期。莫迪政府在這個時刻批准實施反衛星試驗,顯然有自己的盤算。包括早前空襲巴基斯坦,通過這次試驗也多少挽回一些在印巴空戰中丟掉的顏面——爲了選票連任,滿滿的政治考量。印度反對派政黨當然也不會錯過給自己漲分的良機。只是反衛星武器成果,卻成爲印度國內政治鬥爭的資源,可惜了。

莫迪資料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