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Wabi-Sabi: for Artists, Designers, Poets & Philosophers
作者: 李歐納.柯仁
原文作者:Leonard Koren
譯者:蔡美淑
出版社:行人

 

在一次參訪 Yohaku Gallery時の余白に 京都松樂窯國寶茶碗時,

聽到松樂窯第四代窯主─佐佐木大和曾多次提及侘び寂び(Wabi-Sabi),

那時候對侘び寂び(Wabi-Sabi)的概念還非常模糊,只能隱約感覺

因該是非常樸實簡單的設計風格之類的吧?

 

侘び寂び(Wabi-Sabi)的概念非常遼闊,有種只能意會不能言行的感覺,

即使是日本人也很難說個明白。很有趣的是從國外遠渡日本的Leonard Koren,

試著以條列化、格式化的方式解讀侘び寂び(Wabi-Sabi)的意思。

 

Leonard Koren認為的Wabi-Sabi是一種事物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之美。

那是一種審慎和謙虛之美。亦是一種不依循常規的隨興之美。

作者認為Wabi-Sabi的字義跟西方的rustic(質樸)最類似,是一種未經雕琢,

最簡單,不規則,甚至是粗糙的。

書中以形上學、精神價值、心境、道德、材質五大面向解釋Wabi-Sabi的精隨。

例如運用"私密的"、"不矯飾的"、"原始鄉土氣息的"、"黑暗、陰鬱的"、"簡樸"

來形容Wabi-Sabi的材質,並一一說明。

 

作者也提及,日本茶道文化是最能體會Wabi-Sabi的方式。

茶道結合了建築技術、室內和庭園設計、插花藝術、繪畫、烹飪與表演藝術等。

Wabi-Sabi是茶道修習的精髓,並強調千利修的格言:「一期一會」,

就是心無旁騖的投入於眼前的事物,活在當下。

 

此外像是櫻花的盛開,也充分展現Wabi-Sabi的精神,

櫻花短暫易逝的美,透過觀賞的那一刻,在我們腦海留下片刻的美好。

又或者是蝦仙貝,把蝦的片刻形體記錄在仙貝上...

Wabi-Sabi的概念無所不在,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他並非日本所獨有,我想是每個人對生活細微事物的關注與體會吧!

 

 20080828223033  

 

以下是BBC four 的 In Search of Wabi Sabi With Marcel Theroux

 Marcel Theroux親自到日本追尋Wabi-Sabi的真正意義,

並體驗了古寺中僧侶苦修以磨練心志的過程。

 

 

另一個是外國人到日本古寺體驗僧侶生活,與感受Wabi-Sab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