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國外接觸到不少日本茶,卻一直沒有機會深入認識。

這次趁著看到葉怡蘭在部落格介紹《日日是好日》森下典子的書,

趁機再閱讀兩本介紹日本茶的書,算是頗有收穫的呢!

除了對日本茶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外,

也經由作者從學習茶道領悟的人生智慧裡有了不少啟發。

 

001  

 

作者年輕剛開始接觸茶道,心理的OS跟一般小女孩一樣,

總覺得幹嘛要學這老掉牙的傳統技藝、品嘗和菓子?

西洋的泡芙、蛋糕不是更吸引人嗎?

之後她感受到茶具與和菓子配合季節的完美搭配,

比起泡芙、蛋糕的千篇一律更細膩也更有滋味。

 

 這幾天下起滂沱大雨,剛好看到書中第十三章 雨天聽雨 寫到

 

雨天,請聽雨。將身心都放在這裡,好好運用五官,專心品味當下,

這樣便能有所領悟。自由之道,其實一直存在於當下、這裡。

我們總在懊悔過去,煩惱尚未來臨的未來。殊不知,過去的日子終究已過去,

不再復返,而未來也非能萬全準備因應的。

一味考慮過去與未來,當然無法安心過當下的日子。

其實,人生的道路不只一條,何不好好體驗當下。我發現唯有忽略過去與未來,

專注當下這一刻,人才能無所罣礙、自由自在地活著…..

 

雨停了,我屏息,感動地坐著。

雨天聽雨,下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風….

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

茶道就是教導人這樣「生存之道」。

 

人若能這樣的活著,就算遭遇世間所謂的「苦難」,也當能甘之如飴活下去吧!

下雨天,一旦感覺不順遂,我們往往怪罪「都是天氣不好」。

其實,沒有真正所謂「不好的天氣」。

下雨天如果也能樂在其中,任何日子都能變成「好日子」。天天是好日……。

 

期許自己可以這樣看待每一天瞜~

 

900a95f5d42bf93fefe212aa4724b8bb  (出處 章魚庵つれづれ通信)

 

 

此外,在 第十四章 靜待成長 寫著

 

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

了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就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

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

 

在學校裡,我們學到的是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想出正確的「解答」。

越快找出解答的人,評價越優秀;一旦超過一定時間,或是出現不同的解答,

或者與整體結構制度格格不入,就被視為差勁。

 

可是,茶道的領悟並沒有時間限制,無論只需三年或需要十年,都是個人自由。

該領悟時就能領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異,靜待個人的時機即可。

 

較早理解的人,不因此獲得較高的評價;

較晚開竅的人,也自然能展現自己的深度。……………

 

學校、茶道的宗旨,皆在教育人成長。不過,兩者唯一最大的不同,

就是學校總教人與「別人」相比,茶道則希望與「昨日的自己」相較。

 

在YOUTUBE發現幾個不錯,關於日本茶道的影片,

看過後,對於書中描述的場景會更有熟悉感。

第一個影片落落長,但是講得很詳盡喔!

 

 

 

  

http://forum.pchome.com.tw/content/78/63426

這位讀者提供了本書的摘錄,寫得很詳盡,可以參考看看。

http://akifuuga.blogspot.tw/2012/06/blog-post.html

 這位讀著旅居日本,實際參與過茶會,把自己的經驗與書中作者經驗結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