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從鍵盤看久保立-三重

先說明,我沒有去接待中心跟現場看過。
因此,所有的資訊都是從網路上取得的。
當然,會儘量附上資料的來源就是。
至於是否客觀,就看大家自己評斷了。

 

這次的起手式不一樣XDD
因為這個案名實在太有趣,我一直想到久保田利伸這位歌手。
至於,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也沒聽過這首歌,那沒關係,也跟本文無關XDD
純粹就是一個青春的回憶而已:)

以下本文開始。


(圖一,摘自樂居)
橘色的是久保立,目前樂居上還沒有實價登錄的資料。
甚至連大樓名稱都還沒建立。
對比使照是107.2才拿到,目前的確很有可能還沒完成總登。
雖然說是先建後售,但也可見建商有多低調。

走到捷運站大約5分鐘,350公尺。
小環境的地形地貌就是典型的三重,巷弄小、就算有騎樓也被占用...等等。
但這一帶又不像重新路的北側,有可能在夜市裡;南側的環境好太多了。

再看一下周遭的行情。
綠色的是台北橋站的共構,大約是46萬。
一路往南,會發現一件很妙的事,屋齡已經20年的<台北橋花園大廈>居然是成交均價最高的一個社區!

考慮進樓高是12~17層也沒特別高,最有可能的幾個原因如下,
1. <花園大廈>的管理真的非常好,所以單價居高不下
2. <捷運晶典>銷售期開始可能碰到103年尾段,造成初期有急售的狀況。
這可以從登錄了41筆、還比總戶數多可見一般。

不過,這一帶的屋齡的確是有不影響房屋單價的情形出現。
像環河南路旁的<萊茵賞>18y,單價也遠遠巴過了旁邊的<皇家河畔>12y。
雖然說後者只有一筆成交紀錄,但仍然值得留意屋齡的影響。

另外再提一件事。
很多人看到三重的開價,常常開到60、70、80,很是咋舌。
但可以從本文圖一跟<寶吉第品>的圖一可以發現,如果買到50萬才是真的嚇到吃手手!

當然,個案可能有樓高、景觀等問題,
但至少這邊理應是三重房價最高的區塊,都還沒出現整棟均價站上50萬的情形,
如果在其他區塊買到超過50萬,那很有可能出現了溢價、讓賣方ㄑ一ㄡˋ嗨嗨啊!
 

 


(圖二,摘自591)
雖然本案是自售,但還是得稱讚一下建商在攝影這部分的用心。
畢竟這張照片不是一般的手機、相機就可以拍出來的。
從很多591的外觀照上面,可以看出來取角度的重要性在哪。
為何會這麼說?


(圖三,摘自google)
由於地址是「中央南路88號」,我就抓著google那隻小人一直在中央南路上來回跑。
想說怎麼都沒有看到一點點類似的建築物或工地。
看著左上角的時間點明明是2017.7,該不會「地上22層、地下4層」只需要1年不到就竣工了吧?
那真是比寶咖咖還神奇!

後來才發現,原來「中央南路88號」只是個缺口!
真正的腹地有大隱隱於市之貌啊!


(圖四,摘自地籍圖資網站)
藍色的就是本案土地形狀。
左下角的那塊長方形就是圖三的缺口處,夠小了吧!
車道應該是從右上角的長方形進出。也好啦,達到了人車分道。

至於你可能想說,為何建商不整合好鄰地再開發?
基本上,以從業人士的觀點來看,雖然大家都說建商是奸商,但真正的始作俑者應該是地主啊!


(圖五,摘自591)
本案主打SC結構。
不過,開價最低才48萬。
坦白說,這個價格回推鋼骨的成本,似乎有點不划算。
所以,我猜應該是施工上的考量,所以採用鋼骨結構。


(圖六,摘自591)
基本上,這家建商在591上給的資訊非常多,算是銷售頭腦非常先進的建商。
現在還是有很多腦裡裝糨糊的開發商,認為資訊給愈少愈好,
這樣才能吸引很多客戶到現場去給銷售人員洗腦...

言歸正傳。

回到剛剛是鋼骨結構的話題。
鋼骨沒甚麼不好,地震時的晃動厲害了點、契稅高連帶房屋稅也高,還有個是梁柱都很大根!
因此,昨天早上在樂居學到的畫梁柱方式馬上派上用場。
淺藍色的垂直線是將柱位連線,原則上可以得到梁的位置。

由於柱位大多在建築物外側,因此,多半沒有對房間造成太大的影響。
加上挑高有3.4米,現場的壓迫感應該不會太重。
由於已經是成屋了,這點到現場去應該是一覽無遺才是。


(圖七,摘自591)
最後不免俗地檢討一下格局圖。
有人說,三房兩廳就是要兩個衛浴都有對外窗啊!
很多想法都很棒,但現實是,沒有100%完美的格局。
以單面採光來說,通常採光面會留給臥室跟陽台,輪不到衛浴。
以兩面採光來說,如果要兩個衛浴都有通風,有可能,但客餐廳可能會略有不正。
以三面採光來說,如果衛浴沒有對外窗,那還是不要買了。
這麼簡單的格局圖,建商都不願意用心在這個上面,又怎能期待其他隱微的部分會用心處理?

以A戶來看,主臥衛浴有通風,過關。
可惜的是主臥衛浴已經是做突出設計,理論上應該可以開兩面窗。
但這可能跟外環境的景觀有關係。

那另一個小小詬病處會是餐廳跟廚房以客浴相隔。
但因為也沒很遠,就算了。


(圖八,摘自591)

以B戶來看,同樣是客浴沒開窗。
不過餐廳跟廚房相連,然後走道也稍短一點。

不是說A戶不好,而是兩相比較之下,
外環境跟坐向不考慮的話,B戶是要略勝一籌的。


(圖九,摘自建管系統便民服務資訊網)
此外,這個社區還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戶數跟車位的比例居然小於1:1。
雖然之前有提過車位銷管的問題,但那是針對小坪數而言。
<久保立>應該全部是41坪起跳,再加上這附近的車位一位難求,不知道開發商怎麼說服建管的?
此外,從反面的角度來看,會有20戶41坪型的屋主配不到車位。
某個程度也考驗了總價一出手就有1,800萬的買方,居然會沒有車的需求。

車位和銷售的關係,也很值得在銷售後期納入觀察啊!


(圖十,摘自建商官網)
官網有點遜,但至少還看得出來不是一案建商。
如果對施工品質等有考量的話,可以去過往建案的現場瞧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