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朋友們,13年間給予不變的鼓勵支持和掌聲,所有成員們和製作組感謝各位。」2018年3月31日,伴隨著Big Bang的一首《花路》,韓國真人秀鼻祖《無限挑戰》(以下簡稱「《無挑》」)走向完結。從2005年4月開始,到2018年3月終映,13年時間563期節目,在節目組全體成員一個大合影之後,韓國綜藝的一個時代過去了。

2013年以前,韓國綜藝對於國內觀眾而言是某個特定圈層的狂歡。韓流飯圈通過飯愛豆開始瞭解整個韓國娛樂圈,《X-man》(2003年)《情書》(2004年)等室內錄播明星綜藝成為韓流飯圈的韓綜啟蒙,隨後《無挑》(2005年)《兩天一夜》(2007年)《家族誕生》《我們結婚了》(2008年)等明星體驗類真人秀開創了韓綜盛世,《無挑》開創出現在真人秀的錄製形式,韓國真人秀綜藝開始向海外進行內容輸出。

2010年之後《running man》(2010年)(以下簡稱「《RM》」)《我是歌手》(2011年)《爸爸!我們去哪兒》(2013年)等多元類型明星綜藝節目相繼誕生,韓國綜藝真正開始對海外輸齣節目版權。

2013年湖南衛視購買《爸爸!我們去哪兒》版權推出中國版《爸爸去哪兒》,國內萌娃真人秀一炮而紅,2014年浙江衛視購買《RM》版權推出《奔跑吧兄弟》(現已更名《奔跑吧》),明星真人秀席捲綜藝圈,從此國內真人秀綜藝遍地開花,這或許是國內明星真人秀的第一波高潮。

而這其中《無挑》擔任了什麼樣的角色?

在國內紛紛引入海外綜藝模式卻缺乏本土化能力,造成市場疲態之時,東方衛視與央視相繼推出了《極限挑戰》《了不起的挑戰》,前者借鑒了《無限挑戰》的節目模式,後者購買了《無限挑戰》的版權,在國內掀起了明星真人秀的第二波高潮。

《無挑》的完結對於韓國綜藝圈而言或許是一個殿堂級節目的謝幕,是韓國真人秀時代一個里程碑式的符號,而對於中國綜藝圈而言,它或許是個警示:真人秀綜藝正在走向疲態,《無挑》層出不窮的節目企劃與原創模式尚且被時代洪流淹沒,國內各類引進節目又該何去何從?

《無限挑戰》《running man》等韓綜進入疲倦期,真人秀綜藝的陣痛時代

2015年《極限挑戰》《了不起的挑戰》出現時,《無挑》在韓國已經錄製了十年,這十年在七位固定成員和節目PD金泰浩的努力下,《無挑》成為韓國的國民綜藝,也是韓國最長壽的綜藝節目之一。

這種長壽不是如《快樂大本營》以明星嘉賓與遊戲環節維持節目熱度,而是以節目組層出不窮的創意和各類大膽出位、意義不同的企劃維持的,《無挑》相當綜藝節目的一個模式寶庫,有情景劇環節無限商社,無限挑戰歌謠祭,脫口秀環節無限新聞等,還有各類特輯,直戳粉絲淚點的六六歌會,TV追擊戰,連橇特輯,賽車特輯F1,拳擊特輯,賽艇特輯,好兄弟與壞兄弟,日曆拍攝特輯,無限快遞,介醜朋、介孤朋特輯,納涼特輯……

《極限挑戰》第一季第一期節目就融合《無挑》的抓尾巴特輯、拿著錢箱跑吧特輯、生死時速特輯等元素,第二季收官則借鑒了《無挑》的歌謠祭。在綜藝節目抄襲事件發酵後,《極限挑戰》進行了改版,但是它掌握了《無挑》的神髓,多變的節目形式與創意,發揮固定成員的角色魅力,注重的是6位成員本身,而不完全依靠明星嘉賓的流量。

《無挑》被粉絲視為韓國綜藝的入坑之作,以韓國國MC劉在石為代表的固定主持團,純粹的大叔團,沒有流量明星,沒有女成員,但是主持團擁有非凡的角色魅力,經久不衰。

但這個殿堂級的綜藝最終走向了僵化。首先,2014年《無挑》兩位核心成員盧洪哲(瘋孩子)、吉成俊因酒駕下車,《無挑》進入成員更迭時期,2015年核心成員鄭亨敦因病下車,黃光熙、曹世鎬、樑世亨相繼將入主持團,但是成員磨合需要時間,角色建立需要契機,主持團中三位大哥樸明洙、鄭俊河、劉在石承擔著大量戲份,但是角色屬性已經固定,年紀與體力、精力上都心有餘而力不足。頻繁的成員變動耗損了《無挑》的團隊默契。

再次,MBC電視臺罷工事件,電視臺高層對節目的監管,壓制了節目的擴展,周播節目需要節目組耗費大量的心力,PD金泰浩承受著節目內容與製作監管的雙重壓力。節目推出新的專輯,但是節目氛圍開始走向模式化,以往被粉絲稱為「什麼都不幹都十分有趣的」《無挑》,現在只能在平淡裏期待偶爾出現的高光時刻。

《無挑》的疲軟不是個例,成員變動,節目模式固化之後的《RM》也失去了以往的大勢狀態。2014年《奔跑吧》出現時,原版的《RM》已經「跑」了四年,正是節目最紅火的時候,《RM》的海外認知度超過《無挑》《兩天一夜》等經典韓綜,連節目攝像PD都有自己的粉絲團, 被視為韓國代表性綜藝。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奔跑吧》第一季直接擁有了《RM》成熟的節目模式、嘉賓角色設定、韓國班底的攝製團隊,並且有原版韓國成員擡轎助陣。但很快《奔跑吧》進入了疲態,固定嘉賓互動尷尬,相對固定化節目模式造成了審美疲勞,後期製作從開始高光亮相走向了暗淡。

而原版的《RM》也開始遭遇瓶頸,撕名牌、指壓板、追擊戰等遊戲環節造成審美疲勞後,成員姜熙健下車,金鐘國、宋智孝也一度傳出下車傳聞,粉絲一度《RM》以為將會完結,但節目組引入了新成員全昭旻、樑世燦,《RM》進入漫長的磨合時期。

國內各類綜藝爆發,2018年綜藝全盛時代何時到來?

原版《無挑》《RM》等代表性明星真人秀綜藝的疲軟也預示著國內真人秀綜藝的瓶頸期到來。

2017年《極限挑戰》《奔跑吧》等戶外明星真人秀,熱度開始下降。一方面節目模式固化,缺乏新意,同類型真人秀層出不窮,明星熱度被迅速消耗,另一方面,國內監管層限娛令、限韓令、限娃令、限星令等政策監管越發嚴格,明星效應在綜藝中的作用被限制,素人元素、正能量價值觀成為必要存在,大量綜藝節目被改版。

同時國內原創綜藝開始發力,2017年《見字如面》《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知識類節目以良心製作獲得了公眾認可,娛樂市場的需求開始發生轉變,快節奏的戶外真人秀已經進入井噴狀態,綜藝行業需要找到新的破口。

電視綜藝找到了破口,行業從戶外真人秀轉向了慢綜藝,《嚮往的生活》《親愛的客棧》《中餐廳》等慢綜藝接連上檔,市場風向迅速出現變化。但國內慢綜藝存在隱憂,風向的改變隨了韓國綜藝市場的大流,韓國慢綜藝興起,國內也開始模仿,《中餐廳》被指抄襲《尹食堂》,《親愛的客棧》則與《孝利家民宿》類似,《嚮往的生活》則被指抄襲《三時三餐》。

網路綜藝也迅速打開破口。《奇葩說》系列、《火星情報局》系列、《明星大偵探》系列等讓年輕族羣接受網路綜藝,而《中國有嘻哈》則使得網綜的體量大大提升,業界認知到網路綜藝可以擁有電視綜藝一般的熱度與覆蓋量,不再是視頻平臺,或固定圈層的自嗨。同期出現的《明日之子》《快樂男聲》則使得多年前退下舞臺的偶像選秀返場回歸。

但分眾化時代,信息多元噴發,圈層界限明顯,全民綜藝已經越來越少。2018年第一季度電視綜藝的熱度集中在《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等原創綜藝上,但是這兩部綜藝話題度高,卻未形成明顯的市場類型,綜藝市場真正的落點再次回到《極限挑戰4》《奔跑吧2》身上。

相反,網路綜藝已經率先出現市場風向,優愛騰三家平臺鼎足而立,主打偶像養成與街舞綜藝,優酷推出《這!就是街舞》,愛奇藝手握《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騰訊的《創造101》即將上線,綜藝內容上有重疊,這或許意味著節目先發具備優勢,但同類題材對比下,節目質量成為了最終決定因素。而目前這三檔節目都有明顯的受眾圈層,主打年輕族羣,熱度上沒有出現《中國有嘻哈》的盛況,平臺競爭也使得市場被分割。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偶像養成還是垂直流行文化類綜藝,都是韓國綜藝市場已經刮過的風了。

2018年的綜藝熱潮尚未到來,《無限挑戰》的謝幕預示著韓國綜藝市場的變化。這股變化會不會影響國內市場不得而知,但如果明星戶外真人秀陷入困境,那麼國內綜藝行業最該做的依舊是開發優秀的原創節目,找到新的綜藝風向,而不去追隨別人的腳步。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