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不是中國最著名的作家,但他是最會賺錢的那位;他也不是中國最富有的企業家,但他是最會寫文章的那位。

在寫作上,吳曉波憑藉《大敗局》,《激盪三十年》,《騰訊傳》等作品,成爲國內著名的財經作家。

在商業上,吳曉波買房、買島、做出版公司、做自媒體、賣知識……有人說他身家已經超過10個億。

5年前,自稱從來不炒股的吳曉波將自己的出版公司藍獅子45%股權賣給了上市公司皖新傳媒。

5年之後,吳曉波再次現身A股市場。這次,他要賣的是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巴九靈”)。

3月17日下午,全通教育(300359,SZ)發佈公告,擬購買杭州巴九靈96%股權。

吳曉波夫婦出售杭州巴九靈個人所有股份

關注財經新聞的讀者都知道,吳曉波創辦了一個叫“吳曉波頻道”的自媒體,包括微信號,脫口秀節目,書友會等。在吳曉波頻道中,很多文章的作者名字就叫“巴九靈”。

事實上,“吳曉波頻道”的運營主體就是杭州巴九靈。

昨天下午,全通教育發佈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杭州巴九靈96%股權,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全通教育將於明天起停牌。

公告顯示,吳曉波是杭州巴九靈的法定代表人;吳曉波與妻子邵冰冰各持股12.81%,是杭州巴九靈的實際控制人。

根據公告,全通教育將收購除寧波摯信新經濟二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外的其他股東合計持有的標的公司96.00%股權。也就是說,吳曉波夫婦將會出售個人的所有股份。

本次收購將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完成後,吳曉波夫婦將會成爲全通教育的股東。不過,目前杭州巴九靈的估值和具體交易價格還沒有最終確認。

當然,和很多收購一樣,吳曉波夫婦將會面臨業績承諾,達不到業績,將會給予補償。

根據啓信寶信息顯示,杭州巴九靈成立於2014年7月,註冊資本7500萬元。主營業務包括: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增值電信業務,市場調查,企業管理諮詢,出版物零售等。

旗下產品包括:美好+、百匠大集、巴九靈大頭頻道、吳曉波頻道。

早在兩年多以前,吳曉波就爲自己的巴九靈做了打算。2017年1月,杭州巴九靈的子公司、上海巴九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巴九靈”)宣佈完成A輪融資1.6億元,估值20億元。

圖片來源:啓信寶

當時,吳曉波就表示:短期內沒有下一輪融資的打算,後續會考慮IPO或者併購。

吳曉波發家史:買房、買島、出版、賣酒

在杭州巴九靈的股東名單裏,有一家公司非常重要——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上市公司皖新傳媒(601801,SH),它持有杭州巴九靈14.90%的股份。

而吳曉波與皖新傳媒的關係可不一般。5年前,吳曉波第一次踏入A股市場,就是通過皖新傳媒。

2005年前後,貝塔斯曼出版業務退出中國,吳曉波全面接手“藍獅子”品牌,併成立民營公司。

多數時間裏,藍獅子公司的日常運轉是由吳曉波的妻子邵冰冰在打理。

2014年11月,皖新傳媒宣佈,以1.57億元的價格收購藍獅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45%的股權,成爲第一大股東。同時,藍獅子方面承諾:2015年-2017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2200萬、2600萬、3000萬。其中,吳曉波負責的是2016年和2017年利潤補償。

2016年和2017年,藍獅子的淨利潤分別是2655.02萬元和3,114.48萬元,完成對賭。2018年上半年,藍獅子淨利潤爲707萬元。

同時,藍獅子還在2015年11月掛牌新三板,但在2018年3月終止掛牌。

雖然主業是寫書、賣書、做自媒體賣知識。但吳曉波發家致富靠的是房子。吳曉波曾在演講中表示,1996年開始寫第一本書,當時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從今年開始,我要每年寫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

十多年來,吳曉波堅持的一個原則是一年買一套房子。他認爲中國的土地最值錢,且土地價格一直處在上升通道中。

“2008年,我買十套房子並不算多,應該再多買一些,畢竟早些年買套房子還比較輕鬆。”吳曉波在2009年接受《都市週報》的採訪中如是說。

不僅買房,吳曉波還“買島”——他是浙江最早“買島嶼”的一批人。

1998年,千島湖有一批島嶼對外出租50年的租賃權。時年30歲的吳曉波買下了千島湖的一個小島,一次性付款,成了島主。千島湖共有1078個島嶼,吳曉波買下的是其中一個面積140多畝的半島。

在21世紀,島嶼的出租價開始暴漲,現在不少島嶼的估價已在數千萬元。

當時按政府要求,這個100多畝的島上不能荒廢,必須要種上經濟作物,而且不能蓋很多房子。吳曉波買島後,便在島上大範圍種植楊梅樹。

這個島現在是千島湖當地的農業示範基地。藉助於自己打造的“吳曉波頻道”優勢,吳曉波也推出了在該島採摘楊梅製造而成的楊梅酒——吳酒。

杭州巴九靈的買家:

曾經的股王,如今的爆雷股

投資房地產、投資餐飲,做自媒體,但吳曉波始終堅持稱,自己不炒股。

但如果這次全通教育成功收購杭州巴九靈,那麼吳曉波可能不得不“炒股”了。

因爲,全通教育收購不是用真金白銀,而是通過發行股份。也就是說,屆時吳曉波將持有全通教育股份。

而且,這次收購中,全通教育不僅不掏現金,甚至還可能募集配套資金。

打開全通教育的財務表可見,全通教育的確拿不出現金了。2018年3季度,全通教育手上的貨幣資金只有2.09億元,同時還揹負着1.9億元的短期借款。別忘了,2017年,僅僅是上海巴九靈的估值就高達20億元。

而且,全通教育去年業績“爆雷”,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淨利潤從2017年的6629萬元,突然變成鉅虧6.21億元,同比下滑1037.51%。

和許多“爆雷股”一樣,全通教育業績下滑,也是因爲以商譽減值爲主的資產減值損失所致。2018年,初步估算商譽減值金額爲6.43億元。

商譽來自於大量的溢價收購。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通教育的商譽高達13.93億元,佔總資產比例達51.27%。

回看歷史,全通教育的確是一個特別喜歡收購的企業。同花順數據顯示,2014年1月上市以來,全通教育已經對14家公司的股權進行了收購。

大量的併購讓全通教育一度坐上了“股王”的寶座。2015年5月,上市16個月的全通教育股價曾達到467元/股,力壓茅臺。

但這時,A股的茅臺魔咒發生了作用:公司股價一旦超過貴州茅臺,隨後都會大跌。

在時間這面“照妖鏡”下,全通教育業績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便開始了下滑。全通教育股價從最高點縮水98.45%,目前市值僅剩45億元。

更令股民難以接受的是,自2015年開始,公司高管和大股東便開始紛紛減持,即便是在2018年股價只有6元,也是如此。

面對這樣的買家,吳曉波忍心將一手打造的公司賣出去嗎?

編輯 |王嘉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