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作品中,看到這樣的劇情,男主角或者女主角遭遇車禍,身受重傷,馬上要陷入昏迷了,其他演員拚命的對主角進行搖晃,拍打,不停的告訴主角,你千萬不能睡,千萬不能睡,睡了就醒不過來了。這種做法對嗎?睡了就真的醒不過來了嗎?今天曾醫生就來科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人在受傷之後,為什麼會想要「睡著」,或者為什麼會睡著?

這種情況在醫學上叫做休克或者昏迷,受傷後後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人在短時間內失血超過1000ml,就會出現休克,因為出血太多,速度太快,會導致腦細胞供血不足,腦細胞就無法正常的工作,不能保持意識清楚,大腦就會進入休眠狀態,減少消耗。還有可能是創傷性休克,特別是大腦受傷的時候,可出現腦出血,腦挫裂傷,腦疝等情況,因為腦細胞受到了傷害,導致腦細胞不能正常的工作,無法發揮功能,就會出現昏迷,意識不清。還有一種情況,稱之為腦震蕩,也是大腦在遭受外傷之後出現的,一般只會昏迷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不會超過半個小時,腦震蕩的具體原因沒有搞清楚,有可能是最輕微的瀰漫性軸索損傷,腦震蕩的患者會自動清醒,恢復良好,我們經常在足球場上或籃球場上看到這種情況,頭被人撞擊了一下或者被人肘擊了一下,運動員陷入昏迷,但是過幾分鐘就醒了。

睡著了就醒不過來了嗎?

並不是一定的,正如我們上面說的腦震蕩,昏迷後會自動清醒,並不需要特殊的處理。昏迷有可能是短暫的,或者是暫時的,也有可能是永久的甚至是死亡。這主要與受傷的嚴重程度,有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都有明確的關係。

如果是失血性休克,昏迷之後,需要搶救及時,立刻給予輸血,補液治療,只要大腦細胞沒有發生不可逆的死亡,完全有可能蘇醒,甚至完全恢復,不留下一點點後遺症。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可能出現大腦、腎臟、肝臟等器官缺血、缺氧,特別是大腦缺血缺氧,可以造成永久的損害,恢復後可以出現偏癱,運動障礙,語言障礙,還可能變成植物人,甚至是腦死亡等等。再比如,大腦外傷造成腦出血,如果大腦裡面一直在出血,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患者的昏迷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或者短暫的清醒之後,又會再次陷入昏迷,這種情況可能就需要儘早手術,清除血腫,徹底止血。

受傷後需要讓患者一直保持清醒嗎?

看了我上面的解讀,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並不需要讓患者一直保持清醒。他如果想睡覺,你就讓他睡吧。如果你強行讓他保持清醒,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

大腦是我們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腦在不停的活動,能量消耗也非常多,大腦的血流量佔到全身血流量的20%。當我們身體出現損傷,例如大出血的時候,我們會啟動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分泌腎上腺素,心跳加速,外周小動脈收縮,靜脈迴流增加,這些措施都是為了保持大腦清醒,減少四肢等周圍臟器的血流量,增加大腦的血流量。所以,在受傷的初期,患者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煩躁等情況。如果繼續出血,我們的身體發現無法維持大腦清醒,大腦供血不夠了,就會進入昏迷,讓部分大腦細胞也休息,減少耗氧量。如果這個時候,你不停的刺激患者,與患者對話,掐人中等辦法,患者可能會短暫的清醒,這樣反而會增加大腦的耗氧量,對患者的恢復沒有任何幫助。如果是腦外傷的患者,你不停地搖晃患者的大腦,還有可能加重腦出血或者腦損害,反而是有害的。

所以,如果患者想要睡覺,你就讓他睡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儘早呼叫120,讓醫生及早的達到現場,儘早的開始搶救。患者來到醫院醫院之後,我們一般也不會讓患者留在床邊,不要求家屬與患者對話,而是應該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讓病人多休息,然後採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為了降低大腦的消耗,神經外科經常使用冰帽,將冰帽戴在患者的腦袋上面,是大腦降溫,降低大腦的消耗,促進腦細胞恢復。

所以,網上的說法並不符合事實,是謠言!如果患者遭遇外傷,想要休息,想要睡覺,你就讓他安安靜靜的睡吧。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醫護人員的救援。人在昏迷之後,是可以再醒過來的,能否醒過來主要取決於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搶救是否及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