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應志剛

  三月的江南,溫暖的季風,吹來愛情的味道。

  江陰顧山鎮的那株千年紅豆已經萌芽,相思成災的人兒,站在樹冠下,虔誠祈禱,願生生世世、海枯石爛。

  代表愛情的種子,像是求佛千年的癡情種,卻不是年年都有,他在等待,等待那一襲素衣的清麗女子,突然闖進心裏。

  他抖落一身的華服,掏出一千顆滾燙的心來,輕訴道,“你看,這是一千年的相思,都爲你,都給你!”

  爲了愛情,一棵樹能夠站立千年,風霜雨雪或是天打雷劈,縱是隻剩得一層皮,也要向天爭個道理。

  從南朝昭明太子蕭統栽下這株紅豆,世間冷暖便被看透。

  代父出家,在顧山香山寺編撰《昭明文選》的蕭統,斷然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會愛上一個尼姑。

  應該是杏花煙雨惹的禍,也只有這般時節的江南,纔會有那麼多的翠色漫過河堤,溢出的都是癡男怨女。

  他才華橫溢,舉止華貴,卻經不住她眉目含情,只是那一眼,似已耗盡一生等待。

  所以,這場一見鍾情的愛情,明知錯了,也要錯下去。

  春花軟柳,佳人如玉,她變成了剪燭西窗的紅袖。有時,她會輕啓丹脣爲他唱歌解乏,吳儂軟語,一曲歌畢,也難怪他會不禁嘆道:“有此清歌作伴,何必絲竹污耳?有慧如相伴,何用妻妾成羣?”

  好一段良辰美景!

  奈何天!王子與民間女子的愛情,只存在於童話故事。

  這段註定被禁止的孽緣,以尼姑慧如的相思成疾、鬱鬱而終結局。

  每個男子在最初的愛情面前,都是一株沐浴着清幽梵唱的青蓮,他們相信愛情,並甘願爲了愛情飛蛾撲火。

  太子,情竇初開的蕭統定然也是如此。

  只是相思太苦!

  彷彿一場殉情,太子在愛的女人離去的土地,種下兩枚紅豆,祈願來生再見。

  我不知道,太子的內心是否已經決然。但天意遂願,僅數年,太子後院盪舟摘芙蓉,落水受傷,不日撒手人寰。

  但我可以想見,作爲初情綻放的男人,蕭統願意與心愛的女子生生世世相伴,哪怕是兩株樹,也要站立成並肩的模樣,讓千生千世都知我心,萬載千秋也知你心。

  紅豆的葉子會在春日的暖陽裏舒展,相互觸碰,恍若愛人溫情地撫摸;會在夏的微風中悉索輕語,好似情人說不完的知心話;會在秋蟲的呢喃中,結出愛的種子;會在雪落時節,仰頭望天,感恩上蒼年復一年的垂憐。

  苦了心的人兒,苦了心的紅豆。

  顧山紅豆歷經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敗成枯樹,直到清乾隆年間,忽又在枯乾上萌生四株新芽,又經百年風霜雨雪,主幹只存半爿樹皮,卻年年枝繁葉茂。

  當地人相信,太子是把自己的魂鎖在了樹裏。

  史料有載,顧山紅豆僅有十多次全樹開花的繁景,每到花開,花朵面向何方,彼方土地必定鬧旱災,並且這一年天熱且長,伴隨蝗災。

  太子是真龍之子,而旱災之年大都發生在龍年,更令人揣度,是困在紅豆樹裏的太子相思氾濫、爲愛而狂。

  我願意相信這不是神話傳說,如果愛真有天意,我寧願這紅豆樹讓天火劈了,放出這對苦心的人兒,還他們一世的執子之手。

  應志剛:浙江寧波人。

  任職媒體20載,曾任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人民網蘇南頻道新聞中心主任、中國日報網江蘇頻道總編。2015年創辦蘇州博採衆創傳媒有限公司。

  旅行達人:樂途靈感旅行家(央視形象代言人)、同程旅行家、驢媽媽旅行達人、途牛大玩家、中國國家地理網專欄作者等。

  文旅作家:已出版《混在美女如雲的日子》、《最高使命》、《突然有了鄉愁》、《散落一地的溫柔》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