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涉及深度劇透,未觀影者建議先做收藏


這是一部笑點、淚點、燃點、槽點俱在的電影。

要說原創性的話,其實它在立意上和情節上都借鑒了不少東西,比如直播掉鏈子、臨時改劇本、手忙腳亂救場的群戲就十分像三谷幸喜的《廣播時間》。

而開頭那段一鏡到底,也不禁讓我聯想起一部北歐B級片《被詛咒的手》。在這部電影里,走火入魔的導演沉迷於拍攝真正的恐懼和死亡,最後乾脆假戲真做,他不喊停,殺戮就要持續下去。

但是,電影本身把這些點吸納和結合得相當完美,並且設計了許多精彩的包袱,使之具有自己的結構和驅動力。

結構

電影很整齊地被裁分成了三段,第一段《One Cut OF THE DEAD》(這個名字本身是個有趣的雙關)是被前置的,和浦澤直樹的《蝙蝠比利》開頭所運用的詭計如出一轍,第二段看似平淡無奇,交待人物的關係、矛盾和困境,第三段從危機開始,在不斷地見招拆招、化險為夷中,迅速地推進到高潮。

這個結構最有意思的是,第三段和第一段形成了奇妙的、互為詮釋的互文性,它直接指向了這個問題:鏡頭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要知道,近年來的恐怖電影非常喜歡運用手持攝影,如《靈動:鬼影實錄》、《科洛弗檔案》、到《昆池岩》等,據說能營造身臨其境般的真實感覺,彷彿鏡頭就是觀眾的眼睛。

韓國電影《昆池岩》

但這部電影通過《One Cut OF THE DEAD》狠狠地惡搞了一下這股風潮:「手持」鏡頭背後的東西同樣是假的,而且可以假得不可思議。

演員的表演也因此嵌套了兩層不同的含義。

看到結尾的觀眾,我相信有一大部分會想要立即回顧一下《One Cut OF THE DEAD》,並且,會對這些莫名其妙的鏡頭會心而笑。因為電影賦予了它們超出鏡頭的信息量,你知道鏡頭背後的故事,也就會因此知道這些看上去很不真實的「尬演」背後,所體現的演員的努力、敬業、隨機應變,這些「第二層次」的內涵。

群像的勾勒

在我的印象中,日本電影堪稱是非常「節制」的,它往往不去建立花哨的分鏡和景別系統,但是靠編劇和演員對細節的把握,通過一個常規鏡頭、甚至一段留白,就能傳遞很大的信息量。

在獨立電影《攝影機不要停!》中,這種「節制」得以更鮮明的體現,電影中雖然涉及到諸多人物,但是對他們並沒有去濃墨重彩的描繪。在嬰兒的哭鬧所營造的焦慮不安的氛圍里,小鮮肉的高傲自負,花瓶偶像的嬌氣造作,助導的卑微懦弱,酒癮大叔的頹喪……只用寥寥幾個鏡頭,彷彿素描一般,把這些人的心理輪廓清晰地勾勒出來,並為他們下一步的轉變做好了鋪墊。

所有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都小心地劃好自我保護的界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然而拒絕在演出中接觸任何穢物,「道具也不行」的女主,最後被真真地吐了一身。

一直在diss導演,自視甚高的男主,在直播鏡頭裡被狠狠地打臉。

彷彿是墨菲定律的應驗,一個突如其來的失誤就打亂了所有的部署,事故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踵而至,所有的人都是怕什麼來什麼。

但是他們居然還是堅持了下來,在鏡頭前,雖然大家都被整得很慘,但是再也沒有人說「不可以」,更沒有人因為「這事違約」而罷演、打滾、當場發飆,因為這是一鏡到底的直播,不能為一己之衝動,而毀掉作品,毀掉所有人的心血。

最後,隨著作品的完成,他們終於理解了彼此,也實現了各自人生經歷中重要的一次成長。

父親與女兒

人物關係中最核心的一條線,也是最感人的地方,當然還要數導演父女之間關係的修復。

女兒真央對父親的感情本身是一個十分微妙的矛盾體,她因為崇拜父親的才華,而走上了和父親一樣的職業道路。但是,她對父親那種「快速、廉價、過得去」的製作方式,又充滿了怒其不爭的鄙夷。

父親的第一個鏡頭,是在片場拍哭戲,演員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哭什麼,就一條過了。

女兒的第一個鏡頭,也是在片場拍哭戲,她教育小演員說:不能用這種虛假的東西(眼藥水),要投入真情實感!然後她就失業了……

隨後兩人有了第一次正面衝突 —— 父親試圖教會女兒妥協,而女兒無言地將眼藥水擲向父親,不歡而散。

當女兒回家,發現電視台正在播父親拍的「假紀錄片」,不耐煩地問了句「能轉檯嗎?」

這三場戲並非出現在同一個時空,但很明顯反映出了父女兩人在創作上完全相反的態度。象徵敷衍作假的眼藥水,聚焦了兩人的矛盾所在(有點可惜的是,眼藥水的梗到後面就沒有呼應了,如果最後一場戲,把父親的笑容換成偷偷地抹眼淚,被發現後拿出眼藥水慌亂地辯解,是不是會更好呢)。

女兒對父親的反抗,並非針鋒相對,而是冷漠處之,視而不見。在這個鏡頭中體現得很充分:女兒津津有味地看著父親寫的劇本,而當父親從浴室走出,女兒起身便走,甚至迴避了視線的接觸。

而父親對女兒的愛找不到機會表達,只得看著她小時候的照片追憶往昔,唯發現女兒的男神原來在候補演員的名單中時,默默地公器私用,把他提為男一號,給女兒見到他創造了條件。

而在片場中,女兒原本目不轉睛地盯著男神犯花痴,但是當父親的工作遇到嚴峻危機的時候,她立刻填補到了重要的崗位上,在短暫而緊張的共事中,她驚訝地發現了父親內心從未熄滅的,對品質的追求。

身為導演的父親,在劇中的角色仍然是導演,但其人設,是一個偏執倔強到近乎瘋狂的傢伙,父親無視劇本的精彩的即興演出,表面上完全是情節的需要,但這又何嘗不是他經過長時間的委曲求全、遷就妥協之後,一次徹底的放縱和宣洩!這些咒罵又何嘗不是他的真實心聲?

很快,他已經完全進入了角色,完全狂熱化,盡情地享受著這個過程,分不清戲裡戲外 —— 因為他其實是釋放了內心深處的自己,那個熱愛著自己的作品的,不放棄、不妥協、不認輸的導演。

直到最後,他才發現自己失言了,他居然當面懟了他的僱主。殘酷的現實向正酣暢淋漓的他潑了一桶冷水,他黯然醒來,又試圖躲回他那「快速、廉價、過得去」的舒適區。

而電影結尾的設計是十分暖心的:在女兒的動議下,全組人用疊羅漢的方式充當了「人肉搖臂」拍攝全景畫面,每個人都盡了最大的力氣去當好一塊墊腳石。而女兒騎在父親的脖子上,手持攝影機,終於拍到了完美的Ending鏡頭。

這個畫面的設計,與父親珍藏的老照片形成了密切的呼應,喻示著女兒重拾對父親的信任、兩人間親情的回歸。

電影之外

《攝影機不要停!》當然是一部小成本(據說摺合人民幣18萬)作品,但是,它的製作難度其實非常高,對執行力提出了近乎變態的要求。

開頭《One Cut OF THE DEAD》將近四十分鐘的一鏡到底,雖然看似破綻百出,但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 —— 在快速的奔跑中,各組人馬要做到互不干擾、不穿幫,做到及時地接應和支援,不僅動線要經過精確的設計,而且演職人員要經過反覆的排練,實現高度默契的配合,方才可行。

電影的第三段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助理拿著「死人頭」道具,飛速跑向自己的位置,正當她跑過門前時,門突然打開了!為了不穿幫,助理飛身一個側滾趴到了門邊的草叢裡。

電影中這樣的畫面俯拾即是,這也是電影拍攝時的真實工作狀態。

實際拍攝中,這個「一鏡到底」總共拍了六次,拍了八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拍到第五次的時候,大家已配合得極為嫻熟,運氣也非常好,沒有任何失誤,行雲流水地完成了。然而導演上田慎一郎卻認為:這太完美了,完美得令人生疑。

所以他提出,拍攝第六遍,以期出現一點無關宏旨的瑕疵,使作品無法複製!

電影的片尾給出了片場的真實鏡頭,真的令人感慨不已。

電影中扮演「錄音師」的山越,真的是這部電影的錄音師

這是一部沒有「大咖」的電影,因為實在是請不起,所有演員的片酬加起來只摺合人民幣6萬,導演為此動員了自己的親戚朋友齊上陣。服裝和大多數道具,包括作為拍攝場景的公寓,都是大家「自帶」的,沒有花錢去製作或租賃。

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僅僅出於對事業的熱愛,在艱苦的條件下做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電影里的故事和電影外的故事達成了高度的統一,這也就是它最大的燃點吧。


01

多少成本才夠拍電影?

很多有導演夢的人,都想過這個問題。

賈樟柯的第一部電影《小武》,花了30萬,21天時間拍完,得了不少國際電影節的獎,堪稱小成本製作的典範。

最近,日本有位導演,給出了更低的規格:18萬,8天拍攝,就可以完成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它就是最近很多人朋友圈都在刷的——《攝影機不要停》

這部小成本電影,開始只在一家不到一百人的小影院上映,沒想到上映之後口碑爆棚,迅速出圈。

目前票房已經超過1.8億人民幣,投入產出比,達到1:10萬,堪稱奇蹟。

並且不僅票房高,口碑還好,豆瓣上有3萬人給出評價,打出8.4的高分。

02

電影的故事並不複雜,是一個戲中戲的結構。

前37分鐘像是一份導演系學生的畢業作品,不太專業。

一個電影劇組到廢棄的工廠拍攝喪屍片,導演對男女主演都非常不滿意。

但沒想到,真的喪屍出現了,劇組人員都陷入了恐慌。

這時導演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攝影機不要停」,繼續拍攝!

隨著劇組成員一個個變成喪屍,影片達到了高潮,女主角殺死了變成喪屍的男友,導演拍出了自己想要的恐怖片。

影片結束,銀幕上開始滾動演職人員表。

如果看到這就結束,這無疑是一個爛片。

聽說很多日本觀眾,還沒看到這,就已經忍不住走了。

但影片這時剛剛進行到37分鐘,這其實只是電影的第一部分。

真正精彩的是後兩個部分

03

第二部分,交代的是這部影片的由來

原來,這個喪屍片的導演日暮,是一個十八線導演,專拍一些不入流的電視劇和無腦廣告。

因為他的特色是:便宜、快速、質量不算好,但也過得去

所以,很多這種小成本的製作,都會找他。

這次,有個電視台的「甲方爸爸」找到了他,希望他拍一個30分鐘的片子,要求有三個:

電視直播+一鏡到底+喪屍題材

這是個十分荒唐的設想,沒有其他導演願意接,才找到了這個十八線導演。

日暮也覺得這個方案不靠譜,開始是拒絕的。

影片在這裡插入了一段父女關係的戲。

日暮的女兒,小時候特別崇拜身為導演的爸爸,長大後,自己也成了一名導演。

但看到爸爸毫無原則,沒有追求,拍的儘是一些不入流的東西,她開始瞧不起自己的爸爸。

日暮的女兒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對表演和電影有自己的信念,例如演員拍哭戲,一定要真哭,不能用眼藥水。

但也因為太執著於自己的原則,她得罪不少人,事業受阻,接不到片約,連自己都養不活。

父女倆可以說是兩個極端

父親為了生活,磨平了稜角,在職場上是個老好人,沒有原則,所以能得到很多爛片和無腦廣告的邀約,但也放棄了自己的藝術追求。

女兒,是剛入社會,有很多理想和追求,不懂妥協,處處碰壁的不得志青年。

父女倆也因為這點不同,出現矛盾

偶然間,日暮發現,之前那個電視台提出的節目方案,男主角竟然是女兒最喜歡的男明星。

於是,為了挽回女兒對自己的好感和尊重,日暮決定接拍這部片子。

04

但整個劇組上下,似乎就沒一個靠譜的人。

男主角腕兒大,不聽導演調擺,講戲時處處和導演頂嘴。

女主角是個花瓶,這不能演,那不能演,不停要求改劇本。

而配角們,要不就是酒鬼,一早上就喝醉;要不就是個「事兒逼」,不能喝硬水,喝硬水就會拉肚子。

還有兩個男女配角,一個帶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來排戲,一個只顧著和這個女配角調情。

結果,直播當天,兩人還一起出了輕微車禍,來不了拍攝現場。

這下只好日暮導演親自上場,再加上來探班,原來曾是演員的老婆,臨時出演。

於是直播就這麼開始了。

這麼一群不專業、不靠譜、不團結的演員在一起,能拍好戲嗎?

這就是影片的第三部分一比一還原,剛才那37分鐘的一鏡到底喪屍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通過躲在背後的第二組攝影機鏡頭,觀眾們看到了,整個拍攝過程的還原:

導演在不專業的「甲方爸爸」的各種奇怪要求下,帶領一群不靠譜的演員,最終如何在意外頻出的情況下,隨機應變,力挽狂瀾,竟然成功完成了拍攝,

這是整部影片笑點最集中的地方,為了讓你享受自己觀看時的歡樂,就不劇透了。

只要你忍過了前37分鐘的無聊,保證你會笑到前仰後合

05

《攝影機不要停》是喜劇,卻又不只是喜劇這麼簡單,仔細一想,還挺讓人感動,也挺勵志

第一個感動我的點,是電影中的日暮導演

作為一個十八線導演,他跟我們很多上班族的處境很像。

一方面要面「甲方爸爸」電視台不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一起工作的同事,卻又經常不靠譜。

在日復一日的折磨中,人到中年的他,變成了一個人畜無害的好好先生

演員怎麼演他都OK,甲方提出什麼要求,他都能滿足,就是沒了自己的追求和原則,連自己的女兒都看不起他。

他讓我想到了一個日本人發明的詞——社畜

工作中,我們也和日暮導演一樣,常常不得不為了各種原因和關係,裝出一副老好人的樣子,因為誰都得罪不起。

夾在不不專業、又喜歡亂指揮的「甲方爸爸」,和不靠譜的同事,還有不近人情的上級領導之間。

在日漸一日的工作中,淪為沒有原則、沒有脾氣、沒有追求的「社畜」。

正如影片中那個導演一樣,只會完成別人的任務,沒有任何脾氣,也不會說不。

但是在這部為了挽回女兒的尊重和自己的尊嚴的戲中,日暮導演認真了。

他在戲中很多地方都脫離劇本演出,真情流露。

不僅大罵女演員演技浮誇,整個人生都活在虛假之中。

還扇了大牌男主角一個耳光,告訴他這是自己的作品,他沒有資格對導演指手畫腳。

這些即興發揮,很難分清究竟是戲裡戲外,但讓人看了就特別解氣。

在工作中,我們有太多不得不忍氣吞聲的時候,誰不想痛快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呢?

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這麼多人的原因之一。

它在搞笑之外,也說出了很多上班族想說而沒有說出口的話。

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在日暮導演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個平凡的職場人,處處受到他人的限制。

每天的工作都需要協調無數人的需求,可就是不能實現自己的追求。最後變得像電影中的喪屍那樣,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真面目,變成沒有靈魂、沒有思考的行屍走肉。

而最可怕的是,這種「喪屍病」還會傳染,在職場中,你較真,就有可能吃虧,或像日暮的女兒一樣,得罪人,被排擠;而你加入喪屍的隊伍,則能活得更自在。

在日復一日的消磨中,被傳染,變成職場喪屍很容易。

但要不被傳染,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氣,克服許多的困難。

但在電影中,導演代替我們完成了反抗,實現了「鹹魚翻身」,夾在種種困境之中的「社畜」,也可以憑藉堅持,實現自己的追求,還能讓大多數人滿意。

最終,導演還得到了女兒的理解,重新成為女兒的驕傲。

這樣美好的結局,在現實中太難實現了,但在電影中,我們何妨讓主角代替我們完成心愿呢?

06

第二個感動我的點,則是這部電影的導演——上田慎一郎

《攝影機不要停》里的那個日暮導演,其實和上田導演很像。

在拍這部片之前,上田也是個失意的導演,他曾欠債200多萬,甚至有一段時間,弄到無家可歸,但他從未放棄過對電影的追求。

接拍的這部電影,一開始也只是培訓導演和演員的校園項目的一部分,18萬的拍攝經費,也是眾籌得來的。

而電影中的演員,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咖,甚至有的演員是純義務幫忙,沒拿錢。

因為經費有限,劇組工作人員都是由導演和演員的家人擔任。

片中導演住的房子,真的就是上森導演自己家。

服化道也是能省則省,片中喪屍穿的衣服,就是大家自己用剪刀剪出來的。

為了節約經費,他們6天就完成了拍攝

就是這麼一個草台班子,專業程度和經費,幾乎不比導演系畢業的學生好多少。

但憑藉著有創意的想法,解構了電影拍攝的過程,讓觀眾看到一部電影的拍攝,可能遇到的所有壞情況,在最終的成果背後,需要多少人的付出。

讓觀眾在歡樂中,重新認識電影這個事

這是導演上森的成功,他的故事也告訴更多有導演夢的人:

拍電影,並不一定需要多麼雄厚的資金,多麼大牌的演員。

只要是真的熱愛,一個好的想法,比什麼都值錢。

豆瓣短評中,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也說:

「推薦每個想拍電影的朋友看,看完後會羨慕嫉妒到要命!!!」

其實,不只是拍電影,可能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我們不可能等到所有時機都成熟,才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

因為可能永遠都不會有所有時機都成熟的一天。

不用抱怨環境如何、市場如何,不用抱怨自己有什麼樣的資源、條件,只要是真的熱愛一件事,那就開始去做吧

不試一下,你怎麼知道不能成功呢?

開拍之前,上森導演做夢應該也想不到18萬成本的小電影,能獲得這麼好的成績吧,但奇蹟就是出現了。

真誠和努力,總是最打動人的


是個喪屍片啊,不過這演技有點浮誇啊

哎,原來是個戲中戲

這台詞,動作什麼鬼?好尬啊!

哎,長鏡頭,一鏡到底?有意思了

真的有喪屍出現了,意料之中

我去,這喪屍攻擊力好弱啊,怎麼跟鬧著玩一樣

等等,這錄音師幹嘛呢?看戲呢?

他為什麼要出去?這不科學啊!

導演為什麼對著攝影機說「我們繼續拍,攝影機不要停」?這不成bug了嗎?他又出去幹嘛去了?

這什麼啊!一會兒功夫能有這麼多bug

這三人的台詞好尬啊,你們對著鏡頭愣啥?

我去,頭砍掉了,有點血腥啊

鏡頭弄上血了,這可是一鏡到底啊,我到要看看你怎麼解決

我去,直接擦掉,有個性

哎,這鏡頭倒地上了,角度設置的可以啊

這喪屍絕對是我見過戰鬥力最差的

你不往車裡跑,瞎跑啥?我去,這鏡頭太沒水平了吧,你可以晃,你不能瞎晃啊

自相殘殺,有趣,我的天,這姐也太猛了,一腳一個。

我艹,你這叫的也太浮誇了,一直在這叫是啥意思???好吵啊,我受不了了。

哎,男主被什麼玩意兒拉住了,那大姐不是死了嗎?

你往這裡邊藏什麼?這能藏住?

這是誰?捂嘴有用嗎?又不是殭屍。這都看不見,這喪屍真菜。

「這裡有一把斧頭,我真走運」,啊~這台詞好尬啊

男主怎麼莫名奇妙變喪屍了?

我去,這大姐怎麼又站起來了?她說話啥意思?莫名奇妙,我去,這有突然倒下去又是什麼鬼?

導演又出現了,咋又走了,神出鬼沒的

這什麼啊,這一個橋段能重複這麼多次,太尬了吧?

我去,瘋了瘋了,殺導演這段這麼猛?用力過猛了啊

這五角星什麼意思?

我艹,結束了!??這什麼啊,不對啊,還有幾十分鐘呢?

噢,原來電影是分段的

哎,原來戲中還是戲,都是演的

這段好悶啊,劇情緩慢

唉,當導演不容易啊,這麼低三下四,委屈求全

拍個片,能碰到這麼多事故,真絕了,不容易,不容易

我去,戲中戲中戲,有趣了

我艹,原來是這樣

我去,怪不得這段戲這麼尬

哈哈哈哈

噢~這錄音師原來是這麼回事

我的天,這也能行。

哈哈哈哈

我去,厲害厲害

我艹,這!!!牛

哈哈哈哈

原來如此,豁然開朗啊

可以啊,還能這樣拍

哈哈哈哈

……

看到最後怎麼還有點小感動呢!電影不易啊

牛B,鼓掌


沒想到國內也有朋友在關注這部戲,日本國內院線口碑最好的神片,牆裂推薦給大家。

如果你看前三十分鐘的一鏡到底覺得這是部狗血殭屍片,別著急來評論區罵我瞎推薦,耐心看到大反轉,你也會跟日本觀眾一樣大呼精彩的。

《李屍朝鮮》里喪屍闖進了韓國的宮廷,而《攝影機不要停》里喪屍被召喚來了日本的電影劇組。

一個為了電影走火入魔的二流導演,為了拍出最精彩的喪屍片,在片場用邪術魔法陣把攝像師變成了真正的喪屍,而導演自己則拿起了攝影機記錄下了接下來發生的血腥鬧劇。

攝影師抓住了偷懶在棚外抽煙的場務小哥,並吐了他一臉「毒液」。小哥被咬之後逃進了棚內,他把被咬斷的手臂扔出來的時候,棚內摸魚的男女主和化妝師還感慨:「媽呀,這美術做的道具真逼真。」

直到喪屍攝影師衝進來、常務小哥也起屍撲向他們,他們才意識到這並不是在拍攝,而是真的出現喪屍了!三人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兩個喪屍推出影棚,還沒歇一口氣導演舉著攝影機就破門而入:「我好不容易召喚出的喪屍,你們都趕出了我還怎麼拍出絕世神作?攝影機不要停!」

一直默默無語的收音師大哥一聽說真的有喪屍嚇得奪門而出,結果一出門就被兩個喪屍吃了原味鴨脖一聲慘叫,導演興奮地喊著:「攝影機不要停!」

屍變的收音師闖進棚內,久練防狼術的化妝師大姐一斧頭結果了他(它?)。一陣廝殺過後,化妝師踢飛另外兩個喪屍,可女主卻也被喪屍抓傷腿眼看就要屍變。

殺紅了眼的化妝師舉起斧子就要砍向女主,男主為了保護女主與化妝師搏鬥了起來,女主趁機逃離了攝影棚。等女主以為自己逃出生天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感染的男主喪屍卻追了過來,正在男主撲向女主要吃她的原味鴨脖之時,拿著攝影機的導演不知道又從哪跑了出來,一邊給女主說戲一邊喊著:「攝影機不要停!不要停!」

女主突然覺醒,拿起斧子結果了男主喪屍,然後把兇狠的目光投向了導演,在邪術召喚陣前砍死了這個召喚出喪屍的萬惡之源,三十分鐘的一鏡,在這一刻戛然而止。但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這場光怪陸離的喪屍屠城背後,其實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驚天秘密...

去年本片在日本上映期間,我身邊做影視朋友、同事們在line、臉書奔走想搞互相安利,看完回到會社相互吐槽:自家的哪個製片姐姐也曾經像片子里的收音師傅一樣尿急誤事,常合作的某美術也曾經在組裡急中生智臨時做了個道具拯救了劇情,某拍不出作品的捉急導演也曾想出過傻逼的拍攝手段,等等等等等。

熱烈的討論之後又是一陣泣笑交雜的唏噓,原來我們日常的工作,可以一幀不剪地成為一部血肉橫飛的末日求生片...

如果說美國和中國的電影產業是規模化的電影工業,那麼日本的電影更像是「電影手工業」。攝影、美術、製片、演員都窩在各自狹小的作坊里等項目,有活兒了大家就拎著各自的傢伙進組做起電影工匠。

無腦精日會把日本這種小作坊式產業鼓吹為「工匠精神」,但身在廬山中的我們才深知,日本的電影產業只是在美國、中國甚至韓國同業日新月異的技術革新面前逐漸落後脫節。

然而這種落後與脫節,也未嘗不是一次焉知非福的塞翁失馬。沒有以億萬計的熱錢湧入,日本電影閉門走在自己的路上佳作頻出,無論是摘得奧斯卡的《入殮師》,還是君臨戛納的《小偷家族》,都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昂貴特效與扎堆過場的天價流量明星,而是回歸了作為文藝作品的本質,讓人感動的好故事與讓人能夠帶入共情的精湛演技。

國內的電影不也是一樣,觀眾不斷用口碑與票房質問著資本:我們想看的是《我不是葯神》、《狗十三》,而你們卻把錢源源不斷地投向《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系列??


前一半很怪異,後一半樂懵了。。。

想起我的大學時代,大家手忙腳亂拍作業的時光。。。

特別有愛的一部殭屍片

拍電影,看電影,樂在其中,這種愛和歡快,摻雜著對電影的執著、莽撞,還有鮮活生命力。。。

殭屍片,恐怖片,喜劇片,片中片中片,直播,長鏡頭,B片,Ed Wood。。。

好久沒看過這種「狂歡大雜燴」電影,還有相當的原創性,這個就厲害了。。。

全片成本18萬人民幣,目前據說票房早過億了,這片國內審查能過呀,趕緊拿片啊,國內還能再大賣一輪。。。

這是一部超有愛的電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