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乾隆皇帝和魯魯學領導思維 晉朝42

魯魯講評資治通鑒

原創作品,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我們回頭看看司馬倫為什麼被調到都城洛陽?

296年,征西大將軍,趙王司馬倫(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最小兒子)和雍州刺史解系因為軍事問題發生激烈爭吵,兩人都認為對方大錯,各自上表陳述對方的過錯。

朝廷認為是司馬倫擾亂關右地區,為了息事寧人,減少禍端,晉惠帝把司馬倫調到京城,擔任車騎將軍。晉惠帝任命梁王司馬肜(晉宣帝司馬懿第八子)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

解系和弟弟、御史中丞解結憤憤不平,他們認為孫秀(司馬倫親信)是罪魁禍首,解系、解結都上表請求殺掉孫秀,向氐人、羌人謝罪。

負責朝政之一的張華把解系、解結的意見告訴梁王司馬肜,讓司馬肜殺掉孫秀,司馬肜一口答應。

孫秀托他的朋友辛冉向司馬肜求情,辛冉說:「氐人、羌人是自己起來造反,不是孫秀的罪過。」

辛冉帶了重禮(孫秀出錢)給司馬肜,司馬肜看在禮物的面子上,以為孫秀不過是個無關輕重的奴才,放過了孫秀。

司馬倫到了都城洛陽,按照孫秀的主意,重金交好賈謐、郭彰。賈謐、郭彰為司馬倫在賈皇后面前美言,結果賈皇后很信任司馬倫。

魯魯評論:略。

司馬倫請求錄尚書事,請求擔任尚書令。賈皇后和張華、裴頠商量此事,張華、裴頠堅決反對。司馬倫、孫秀由此和張華和裴頠結怨。

魯魯評論:略。

300年,司馬倫、孫秀設下狠毒的反間計,讓賈皇后殺了廢太子司馬遹。

趙王司馬倫和孫秀打算征討賈皇后,他們找到右衛佽飛督(右衛有佽飛、虎賁二督。佽飛督統率佽飛虎賁,負責侍衛皇帝,皇帝出行時隨行護衛。)閭和,說要為太子司馬遹報仇,閭和同意配合,雙方約定初三,在三更一點,以鼓聲為號行動。

魯魯評論:略。

司馬倫、孫秀想爭取在朝野深孚眾望的張華的支持。在初三的行動前,孫秀派司馬雅(右衛督,太子一黨)拜訪張華,說:「趙王想和您一起匡扶社稷,為天下除害(指賈皇后),派我來通知您。」

張華拒絕和司馬倫合作。

司馬雅生氣地說:「刀刃即將到了脖頸,你怎麼還這樣說話!」司馬雅憤怒地離開張華府。

魯魯評論:略。

到了約定時刻,司馬倫假傳晉惠帝詔令,命令皇宮禁衛軍三部司馬說:「賈皇后與賈謐等人殺害朕的太子。現在派車騎將軍進宮廢黜賈皇后,你們應該聽命,等事情結束,賜你們關中侯。不服從命令的人,要誅滅三族。」皇宮禁衛軍三部司馬服從了司馬倫。

魯魯評論:略。

司馬倫又假傳晉惠帝詔令,騙開宮門,趁著黑夜進入,把士兵布置在道路的南側。

司馬倫派翊軍校尉齊王司馬冏帶領一百兵士推開小門進入,華林園的園令駱休是內應。

魯魯評論:略。

司馬冏派人把晉惠帝接到東堂,傳詔令宣召賈謐到殿前。

賈謐進入殿內,發現埋伏的士兵,感覺情況不對。賈謐逃跑,一邊跑大喊「皇后救救我!」賈謐跑到西鐘下面,被追上,斬首。

賈皇后在宮中,發現齊王司馬冏武裝帶兵闖入,吃驚地問:「你來幹什麼?」

齊王司馬冏說:「受詔逮捕皇后」。

賈皇后說:「詔書從我這兒發出,哪有什麼詔書!」

賈皇后到了宮殿門口,遠遠地朝著晉惠帝喊道:「陛下有妻子,卻讓人廢黜,自己也將要被廢黜了。」

魯魯評論:略。

這次政變,梁王司馬肜也參與其中。

賈皇后問司馬冏說:「帶頭的是誰?」司馬冏說:「梁王和趙王。」

賈皇后說:「系狗應該系狗的脖頸,卻系在狗的尾巴上,怎麼能不有這樣的結局?」

魯魯評論:略。

賈皇后被廢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趙粲、賈午等人被逮捕,送往暴室,拷問罪行。

司馬倫拿著詔書,命令尚書逮捕賈氏親信黨羽,召中書監、侍中、黃門侍郎等八部門官員連夜到金鑾殿開會。

魯魯評論:略。

尚書接到詔書後,覺得語氣不對,懷疑詔書是假。

尚書郎師景用不封口的奏章上奏,請晉惠帝書寫親筆詔書,司馬倫等人當場把他斬殺,對外公告。

魯魯評論:略。

司馬倫和孫秀掌握大權後,報復得罪過他們的人,將張華、裴頠、解系、解結等人全部誅殺,夷三族。

張華臨死前,對審問他的張林說:「你想要謀害忠臣嗎?」張林稱晉惠帝的詔書質問張華:「你身為宰相,太子被廢,卻不能死節,為什麼?」。

張華說:「在式乾殿的爭議中,我勸諫的過程已經記錄下來。可以複查。」

張林說:「勸諫不被採納,你為什麼不辭職?」張華無言以對,於是被殺。

魯魯評論:略。

初四,司馬倫端坐在宮門的正南門旁,派尚書和郁拿著符節,把賈庶人(被廢的賈皇后)押解出宮,關到金墉城。司馬倫命令誅殺賈庶人一黨的劉振、董猛、孫慮、程據等人。司徒王戎及皇宮內外的很多官員被認為是張華、裴頠等人的親戚黨羽,被免職。

魯魯評論:略。

司馬倫假傳聖旨,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司馬倫封自己擔任持節都督、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等顯要官職,設置一萬府兵,封世子散騎常侍司馬荂兼任冗從僕射;二兒子司馬馥為前將軍,封為濟陽王;三兒子司馬虔為黃門郎,封為汝陰王;四兒子司馬詡為散騎侍郎,封為霸城侯。孫秀等人都被封給大郡,掌握兵權,文武官員有幾千人封侯,百官做好自己的工作,聽命於司馬倫。

司馬倫平庸愚蠢,不久就受制於孫秀。孫秀任中書令,權力威勢震撼朝廷,天下人有事巴結孫秀,而不去求司馬倫。

魯魯評論:略。

詔令恢復已故太子司馬遹的爵位和封號,派遣尚書和郁率領東宮的官員僚屬到許昌迎接太子的靈柩,追封已經死去的司馬遹兒子司馬虨為南陽王,封司馬虨的弟弟司馬臧為臨淮王,封另一個弟弟司馬尚為襄陽王。

魯魯評論:略。

有關部門上奏:「尚書令王衍在太子被誣陷後,只想自己苟全性命(讓女兒與太子離婚,不敢將太子的自辯書上交給晉惠帝),請求終身禁止他做官。」奏報得到批准。

初七,詔令任命梁王司馬肜為太宰,左光祿大夫何劭為司徒,右光祿大夫劉寔為司空。

晉惠帝在廢黜太子時,想立淮南王司馬允(晉武帝司馬炎第十子,晉惠帝異母兄弟)為皇太弟,但朝臣們的意見不一致,就擱置了。這時,任命司馬允擔任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統領中護軍。

初九,相國司馬倫假傳詔令,派尚書劉弘送金屑酒賜死賈皇后。

五月初九,詔令立臨淮王司馬臧為皇太孫,讓太子妃王氏回宮作為皇太孫的嫡母;太子的下屬官員轉為太孫的下屬官員,相國司馬倫兼任太孫太傅。

中護軍淮南王司馬允沉著堅毅,皇宮中禁衛軍的將士都敬畏服從他。司馬允知道相國司馬倫和孫秀想要篡位,所以偷偷的養著死士,準備討伐司馬倫和孫秀。司馬倫和孫秀覺察到司馬允的意圖,很害怕。

8月份下達詔書,將司馬允調為太尉,表面上看是陞官了,實際上是奪了司馬允的兵權。

司馬允裝病不接受新任命,孫秀派遣御史劉機去逼迫司馬允交出中護軍印信。劉機逮捕了司馬允的手下官員。準備彈劾司馬允拒絕接受詔書,大逆不道。司馬允搶過御史手中的詔書一看,原來是孫秀寫的。

魯魯評論:略。

司馬允大怒,逮捕了御史,準備殺掉。御史偷偷的跑了,司馬允斬了御史手下的二個令史。

司馬允神情嚴峻地對手下說:「趙王司馬倫想毀滅我家!」司馬倫率領淮南王親兵和中護軍賬下700名士兵衝出,大聲喊著:「趙王司馬倫造反,我將要征討他,跟隨我的人請袒露左臂。」願意跟隨司馬允、袒露左臂的人很多,司馬允帶著這些人沖向皇宮。

魯魯評論:略。

尚書左丞王輿看到一隊士兵吶喊者衝過來,急忙命令緊閉宮門。司馬允不能進宮,就去包圍司馬倫的相國府。

魯魯評論:略。

司馬允所率的士兵都是精銳,司馬倫的士兵與司馬允的士兵交戰,屢戰屢敗,司馬倫的軍隊死了幾千人。

太子左衛率陳徽率領東宮士兵在相國府內擂鼓吶喊,支持司馬允(司馬倫把東宮當作相國府)。

司馬允在承華門前擺下陣勢,弓弩齊發,箭如雨下。主書司馬眭秘用身體掩護司馬倫,背部中箭而死。司馬倫的下屬都在樹後躲避,結果每棵樹都被射了幾百支箭。

從辰時打到未時,戰鬥也沒有結束。

中書令陳淮想要幫助司馬允,對晉惠帝說:「陛下應該派人持白虎幡,讓他們解斗。」

魯魯評論:略。

晉惠帝同意,派司馬督護伏胤率領四百騎士持白虎幡出去調停。

司馬倫的兒子侍中、汝陰王司馬虔在門下省,他偷偷地對伏胤說:「殺了司馬允,我家的榮華富貴與你共享!」

伏胤動心了,他懷中揣著空白詔令出宮,假稱晉惠帝有詔令,要幫助淮南王司馬允。

司馬允大喜,打開兵陣,把伏胤放了進去,司馬允下戰車接受詔令,伏胤趁機殺了司馬允,又殺了司馬允的兒子秦王司馬郁、漢王司馬迪,受司馬允牽連被滅族而死的有幾千人。然後,詔書宣布赦免洛陽城中的罪犯。

魯魯評論:略。

打賞5元,看全文。打賞後,截圖通知樓主,寫清收全文的郵箱及想要哪篇文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