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簡介

望州山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望裏燕窩硐景區,是蒼南境內主要山脈,海拔774米,是江南垟地區的最高峯,因地處沿海平原之中,突兀而起,所以顯得十分雄峻,望州山南麓有蓀湖山,地勢險要,峯巒衆多,最高處爲大尖山,上有龍湫,雲霧蒸騰,風雨雷霆常從此出。山上有望洲臺,傳說望洲臺上可見溫州,福州,台州,故又稱望三州山,爲登高勝地,當地羣衆有正月新春和深秋時節登望州山的習俗。

乾隆年間的平陽詩人張綦毋的《船屯魚唱》寫到望州山:山中無數藥苗生,半日遊人藥徑行。識得菖蒲與蓀草,莫將鉤吻誤黃精。

行程介紹

上一週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遊山玩水羣的團隊活動也取消了,到了週一天氣轉陰,腳下實在難忍,就試着一個人去一次戶外。登高望州山,是我兒時以來一直的夢想,我的老家就在這被望州山環抱着的“江南垟",祖祖輩輩的墓地也建在望州山半山腰下,從小時候起,每年清明節就跟着家人來掃墓,總聽大人說望州山頂有多高,路有多遠多難行,可惜自己一直沒登高過,轉眼人近半百,而到望州山頂也修起了盤山公路。今天,2018年11月19日,也不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只是心裏的執念,我想走走這條將軍嶺古道,登上望州山頂,看看我的家鄉江南垟,看看無邊際的東海深處,還期待能看到傳說中福臺溫三州,所以我來了,也第一次完成個人戶外徒步。這篇遊記我只想簡單點寫一下,因爲任何語言寫不出我心中感想。一個人的徒步,帶着鄉愁,循着古道,孤獨與寧靜共享。雨後的空山,飄零的落葉,深秋的清冷,孤單的行者,只有我知道,還有你懂得。第一次,我走的那麼沉重,第一次我也邁的那麼輕盈,我沉寂在自己孤單的身影裏,我陶醉在空山新雨後的晚秋中,曾有那麼一刻,我融入自然中,我尋不到自己,卻感受到自己存在於青山綠水中。

徒步進行時

早上7點50分,從龍港出發,感謝徐傑同學開車一直送我到登山點括山鄉嶺腳村,此時已是8點45分。

放輕腳步走過嶺腳村古街道,不想打擾到它的安寧。

古街口出來,遠遠就看見路中間福壽亭,

每年清明節掃墓時,都會經過這個小亭,在我記憶中,這個亭子一直存在着,小時候經過時,感覺那時挺熱鬧的,路過的人們總愛在這裏歇腳乘涼,如今份外冷清,在亭口駐足許久,纔看見一個小三輪空載而過,那發出咔咔聲,好似在訴說着它曾經的喧譁。

還有擡頭可見的小瀑布,小瀑布上面是個水庫,水庫東面的移動電線塔左側十多米處,就是我爺爺和太爺爺的墓地,看到這裏總有一份親切感,願爺爺奶奶在天堂上一切安好,今天路過就不去看你們了,明年清明節一家人會來祭拜的。

山腳下荒蕪的農田裏,一頭牛悠哉悠哉的吃着草,

跳過潺潺的小溪水,

這裏就是上山古道了,古道,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它僅僅是喜歡戶外運動者們登山尋幽訪古的健身步道,而對交通不發達的前人來說,這裏是人們外出與外界聯繫的重要紐帶。

道路邊常有涓涓細流而過,

不經意擡頭,只見兩山之間形成倒三角底部,拋下一條白練,在叢綠中特別顯目,可惜距離太遠了,沒法瞻望到此瀑的真容。

一路上,飄落的黃葉灑上了肩頭,似乎在訴說着深秋裏的每一次別離情愁。

到了第一個十字路口,不要猶豫,左轉上山。人生中總會遇到許多個十字路口讓你選擇,選對了方向你就離成功更近一步,選錯了,也不要氣妥,吸取徑驗重頭再來。今天我是帶着前人的經驗而來,踏着正確的步伐更輕鬆去享受大自然給予我的這份恩賜。

一邊拾級而上,一邊隨心而拍,

不時透過路邊樹葉,回望山腳的鄉村田園。

山頭松木成林,你並不是一個人在站立。

喜歡走在這樣的古道上,似乎有種時空穿越的感覺。

古道少了份水泥路上硬綁綁的冰冷,卻多了一份青草鋪蓋的柔綿。

路邊的拐角處,一排古舊廢棄了的老屋,引誘着我踏進去一探究竟。

破舊的古屋只剩下殘埂斷檐,爬滿藤蔓的牆頭猶在挺立,透過枝葉密佈的門窗,只見到裏面滿目的幽深和淒涼。

從古屋過來走不久,就上了一段水泥澆築小道,

經過柘園山三港大帝廟

再走一小段路,這裏山腳邊有個古道右轉進去。

古道已被雜草掩蓋,剛進路口,就看見道路邊的樹枝上掛着前驢友的指路紅絲帶。

雨後的路面非常泥濘,一不小心就踩在積水上,還得不停的用登山杖輕戳地面尋找碎石板,

這段路走的比較艱辛,顧的了腳下,顧不了手臉,不停的被長得比人還高的茅草葉割破手指和臉面,只一會雙手已是滿滿的血痕細縫。

閒暇時刻,忘不了伸手摘下路邊的紫色的“”香薷和白色的“敗醬”,裱一幅畫卷掛在心中。

緣分呀(一路上與羊糞相伴),有鮮花,怎麼少的了糞土呢,有糞土的地方說明這裏還有生氣,也會使人不覺得的孤單了,至少,你知道附近有人在活動。

走出叢草,是一段比較完整的古道,透着不一樣的古韻。

古道的盡頭是一條盤山公路,由此右轉

走1公里左右的水泥路段,再右轉,

進入被公路截斷過的小道

一段小道出來,又走上幾百米的水泥路,這裏有個大轉彎,還有個交通凸鏡,

過來十米左右,又是一個右轉上山古道,此時正好走了整整5公里。

這條小道不長,就幾百米,出口有一個廟宇,又沿着水泥路前行。

輕鬆之餘,隨手拍下了還是滴着雨水的綠枝。

前行了500米左右,右轉上小路,這個路口比較隱蔽,不注意看就會錯過了。

邊走邊擡頭眺望前方,已經走了6公里多了,峯頂在那裏呢,好象還很遠。

崖壁上伸出的荊棘鉤住了我的帽子,好在一路上戴着帽子,要不可能頭破血流了。

重新戴上,再自拍一張,發到團隊羣裏,告訴他們,我在驢途中。

再隨手拍拍花花草草,告訴他們,無限風景在路上,不出戶外,你們就享受不到的。

藏在深秋中的杜鵑花開着格外妖豔,討人喜歡。據說喜歡杜鵑花的人都是純真無邪的人,杜鵑花代表着對於愛情的喜悅,它總是開得熱烈,開得燦爛,有的一往無前的美感。

可惜現在不是春季遍野杜鵑映山紅的時候,只有零星的幾抹紅豔在爲深秋添上絢爛的色彩。

地錦也不甘落後,用染紅的葉子與杜鵑爭豔。

連續拔高路段,海拔高度在塊石鋪就古道上升到五百多米了,

離天更近了,

離地更遠了。

這不會是早上在山腳吃草的那頭老牛吧,怎走的比我還快呢,是牛在飛,還是被吹上來的呢。

走到七公里處,古道被木欄隔住了,我伸手打開欄柵,進去後又重新綁好,恢復原狀,即有人作此欄,必有它用外,多個心眼,免得做了壞事。

一路向上,在草叢中鑽進鑽出。

正埋頭趕路時,突然前方樹叢發出沙沙響,嚇了我一跳,舉目四顧,只看草叢中露出一個大牛頭,我吊的心一下落地,嚇死寶寶了。

看我過去,牛鑽出草叢,走在我前面,我徐徐的跟着它後面,今天跟牛老有緣了。

來到三叉口了,牛往右走,我從左上,前面就是望洲第一亭,海拔630米,距頂就100多米海拔高度了。

亭子正面柱子上寫着一副對聯“借問何處有仙蹤,望州山上去尋求。"

過了望洲亭,離山頂不遠處有一道觀,只見道觀面臨懸崖,依山勢而建,主體建築半掩於巖洞之中。

這就是白雲硐天真道觀,天真道觀始建於600多年前,近年擴建重修,其內有供奉了600多年的老君、真人、老祖、仙師塑像。道觀中有一泉,雨季不溢,旱季不枯,水質甘甜,可供行人解渴。

從天真道觀上山,便到望州山巔。山巔至高處有一塊高几十米的壁立懸崖拔地而起,險峻異常。山巔巨石被稱作望洲臺,如果來的時候正值秋高氣爽,站在望州臺上,據說可看到溫州、台州和福州,望州山之名由此而來。望州山儘管海拔不是很高,但由於它矗立於平地之上,因而顯得特別高峻。站在山巔,河流密佈、阡陌縱橫的江南平原和一望無際的東海盡收眼底,可惜今天是陰天,能見度不高。

望州山上望三州,福州,台州,溫州,各一州。

藍天底下攬九天,四方,四隅,中天,齊九天。

古詩有云,“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峯”,“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不到頂峯肯定體會不到那種唯我獨尊的意境。放眼望去,遠處的山巒一層疊着一層,一層淡似一層,延綿不絕,讓人一眼望不到邊,頓然讓人感受到世間萬物竟是如此的渺小.

在山巔上小憩片刻,順便吃點乾糧和飲水,填飽肚子,此時已近下午一點了,收拾心情,繞過道觀後院準備下山。

下山的小路,就是道觀正下面那條幹枯的小溪間。

小溪盡頭左轉上來,有幾戶廢棄老屋,一路沿着屋前的小路左行。

梔子花熟了,果實金黃的一片,實在誘人。

花田裏有山農在勞作,

從這個路口出來

是條廢棄的黃泥路,至從新修了盤山水泥公路,這條路已看不見車輛了。

看見路邊一株長在巖山縫裏不知啥名的小樹木,不禁讚歎它頑強的生命力。

還有高山上隨風搖曳的蘆葦花。

以及農舍前院美人蕉。

這裏曾經是個農場,

附近還住了幾戶人家,

田園頭有兩頭大鵝在叫一個不停,看我路過,轉身就往家裏跑了。

這裏是個三叉口,站在路口可以眺望大漁灣,我左轉進了林中小路。

這一片都是矮松樹林,

小路出來,是條水泥公路,

這裏是座廢棄的橋樑,我是在這上面走到對岸的,有點危險,不建議你們走這裏,還是繼續向前走水泥路,不遠處有座新橋再轉個大彎過來。

因爲橋對面沒路,我踩着茅草叢爬上幾個大石頭纔到了岸上水泥路,落差有2米差不多。

橋過來不久,有個油茶園基地,古道被園子的籬笆給攔住了,園子的竹門也上鎖着,打不開。

我是翻過籬笆門進入園子,順着小路往下走,不走小路的話也可以繞着盤山公路多轉幾個彎下去。

這是最後一段溪邊小路了。

從溪邊古道過來,有個順嶺亭,亭子破爛好幾處了,看來已荒廢許久了。

過了亭子,有一小水庫,水清澈透底,我在此洗把臉,提提精神,然後整理了下衣物。說實在的有點疲憊了,已經走了18公里了,海拔從上升到753米,現在已降到100多米了。

從水庫到山腳這段古道還算保持着比較完整。

出口在望,前方就是位於山腳的古涼亭了。

經過7個半小時,行走19公里,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個人徒步行程,人出來了,心感覺還在山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