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3月26日報道今年1月,成都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市國際化社區建設規劃(2018-2022年)》和《成都市國際化社區建設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22個區(市)縣實現國際化社區“全覆蓋”。打造國際化社區應當如何做,有哪些經驗可分享?今天下午,成都市社治委舉行了全市國際化社區建設現場推進會。來自天府新區、武侯區、高新區、錦江區、郫都區的社區現場進行了經驗分享。

  突出公園城市特點 7大郊野公園、20個城市公園將打入國際社區

  天府新區黨工委有關負責人在現場會上介紹,必須強化公園城市“首提地”的使命擔當,所以國際化社區打造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公園綠地必須作爲國際化社區的標配。該負責人表示,未來天府新區要規劃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7大郊野公園+20個城市公園+小遊園+微綠地”全域公園體系,到2022年築牢“一山兩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的生態格局,呈現“推窗見景、出門入畫”的美好意境。

  同時,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將公園體驗與社區生活消費場景、公共空間、服務功能、活動策劃等有機結合,植入文化、教育、體育、休閒娛樂等活動空間,佈局無人超市、輕居酒店等應用場景,發展綠色餐飲、親子體驗等新型業態,實現生態價值向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的轉化。

  突出營商環境建設 天府新區將實施雙(多)語標識系統全覆蓋計劃

  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錦江區採取“社區+樓宇”模式,建立“國際督院外籍人士之家”,構建起包含“創享服務、資源共享、愛育教育、世界之窗、善集基金”等5個模塊的社區融合發展空間,並製作《雙語服務手冊》,開發“藍眼睛看督院”手機app,創新打造國際化社區活動和服務陣地。併爲外籍人士提供生活、旅遊、簽證諮詢等服務。同時收集外賓外企等對改進社區治理和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

  “建設國際化社區,必須對標國際先進,融合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營商環境,聚焦國際化人才社區生活需求。”爲此,天府新區將實施雙(多)語標識系統全覆蓋計劃,計劃2020年完成“一心三城七鎮”城市定位系統、交通指示系統、公服務設施標識系統和城市信息智慧提示系統雙(多)語標識設置。在社區服務提質增效方面,計劃2020年構建起集網上辦事、網格管理、居民自治、生活服務於一體的智慧化社區服務管理體系。並着力豐富社區商業類型,引入國際品牌,打造國際商圈,營造類海外生活場景,滿足國際居民普適性需求。

  把民生工作融入國際化社區建設 打造15分鐘特色生活服務圈

  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高新區國際化社區打造其特色之一是將民生工作融入國際化社區建設。“緊抓民生社會事業國際化項目落實工作,發揮大部制管理優勢,推動民生社會事業和社區發展治理高效聯動。”該負責人說,成都與英國謝菲爾德、法國蒙彼利埃、丹麥霍森斯等一批友城互辦中小學、幼兒園項目順利推進,建成市級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9所,已創新引入華西等優質三甲醫院資源,全國首創華西高新婦兒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體系,指導3個基層醫療點位、醫院提供國際化醫療服務。

  在社區綜合體打造工作方面,將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15分鐘生活服務圈。“我們將圍繞天府市民雲高新頁面建設工作,創新打造高新區“15分鐘生活服務圈”線上應用平臺,並基於天府市民雲統一實名認證用戶體系,統籌局內各業務處室線下資源,以居民爲視角開發社區、學校、醫院、養老院、綠道等應用場景,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效能。”

  打造國際社區的特色生活圈,武侯區也有着自己的規劃。武侯區社治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桐梓林社區正加快高標準規劃建設老馬路社區,將利用毗鄰四川大學、四川音樂學院、成都城市音樂廳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詩竹文化、音樂文化、名人文化,打造展現天府人文、體現武侯特質的文化教育型國際化社區。

  通過“國際範兒”特色街區打造豐富社區國際元素 提升社區新魅力

  郫都區郫筒街道雙柏社區有關負責人在分享中表示,要打造“國際範兒”的特色街區。雙柏社區以創智南環線爲中心,打造具有國際視覺效果的BLOCK特色街區。同時,組建特色國際志願服務隊。由外籍人才與高校留學生組建的國際志願服務隊聯合獅子會,開展殘障兒童愛心午餐關愛行動。併成功舉辦“留學生文化節”“國際社區共建沙龍”“國際範中國年”等“國際範兒”文化活動50餘場活動,吸引社區居民和外籍人士積極參與,有效促進中西文化友好交流。

  錦江區則打造了“China·青石橋”文化品牌,並與省川劇院等單位成立China·青石橋國際文化交流沙龍,培育青石橋“巧手”手工藝團等10餘個社會組織,依託區文化館、駐區領事館等單位,開展“世界之窗”海外風情巡展,推進傳統文化、海外文化、高雅文化和羣衆文化相互交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