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運動場的一面圍欄上,掛滿了白色千紙鶴,學生們用這樣的方式悼念黃洋。圖/記者楊旭

4月17日下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運動場一側圍欄上,一串串白色千紙鶴隨風飄動。

受害者黃洋已於4月16日去世,嫌疑人林某已被刑拘。

近日,關於嫌犯目標本為宿舍另一室友「姜成」的傳言大量傳播。瀟湘晨報記者調查發現,受害人黃洋寢室中沒有姓「姜」或叫「姜成」的學生。

4月17日晚,黃洋的四川老鄉自發組織募捐,並打算將募集的錢交給黃洋父母。當記者電話聯繫黃洋的父親黃國勝時,他說,對林某「沒有情緒和偏見,一切等調查報告」。

投毒動機:校方否認嫌疑人因學業競爭投毒

中毒入院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生黃洋已於4月16日去世。目前,作案嫌疑人初步判斷是同寢室的林某,林某生於1986年,由中山大學本科考至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林某已被刑拘。林某的作案動機以及更多的案情進展,警方表示由於目前正在調查中,不便透露更多信息。

對網上各種流傳的嫌疑人作案動機說法,據媒體報道,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方明表示,受害人黃某與嫌疑人林某在不同的專業就讀,在不同的醫院實習,兩人在學業上沒有太大交集。微博上廣泛流傳的林某因妒忌黃某獲得直升博士生機會而起意投毒的說法只是坊間傳言,並非事實。此外,方明表示部分媒體報道中所提及的,林某投毒所使用的有毒化合物種類及獲取渠道也並未獲得公安機關的證實。目前公安機關的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學校方面也將全力配合警方的調查。

4月17日下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運動場一面圍欄上,掛滿白色的千紙鶴,有上千隻。紙鶴上寫著「逝者安息」、「一路走好」等祝福的話語。復旦大學研究生會用這樣的方式悼念已過世的黃洋。

誤殺調查:寢室無「姜成」,第三人姓「葛」

近日論壇微博盛傳「誤殺說」。

一名叫做「高嘯」的復旦學生在網上表示,其實黃洋的死是被誤殺,涉事寢室住了三人,是一對中山的(在中山醫院實習的室友)鬧矛盾。五官科(也稱耳鼻喉科醫院)的受害者(黃洋)喝水時發覺異味,甚至幫室友換了水、清洗了飲水機。

同時,網友發現,一名可疑人物「誅姜成」,於2012年12月底多次在諮詢「N-二甲基亞硝胺」,人們懷疑此人就是嫌疑人林某,意圖殺害寢室第三人「姜成」。

4月17日,記者多方打聽得知,與林、黃二人同寢室的第三人為上海本地人,平時很少住在寢室,如今在外實習,名字也不是網上流傳的「姜成」,而是姓「葛」(音)。案發寢室樓管理員稱,案發寢室已經清空並被封鎖。

「不至於在飲水機里投毒去殺一個很少會在寢室里喝水的人。」不少學生也分析。

還有學生分析,林本人曾在國內肝膽類核心期刊上發過文章,對肝膽病理了解程度較高,沒有必要到網路上去提問。

同時,記者從復旦校方打聽到,黃洋寢室中沒有姓「姜」或叫「姜成」的學生。學校呼籲尊重和確保司法公正。

黃洋之父談嫌疑人:「我對他沒有情緒和偏見」

經黃洋父母同意,黃洋的屍檢已於4月17日進行,屍檢結果將成為重要的案件證據。

4月17日傍晚,黃洋的父親黃國勝稱,兒子病情迅速惡化,深陷昏迷都來不及跟自己說句話。目前仍未接到院方通知結果,也沒有警方的進展情況。據悉,目前黃洋家屬已請好了律師。

黃國勝稱,兒子住進醫院後,他趕到上海,並在案發寢室借住過一晚,寢室就他和嫌疑人林某住,「他問我『找誰』,我說是黃洋的父親,我先主動打招呼的。當晚沒有聊其他的情況。」

黃國勝說,「當時看不出什麼,他也還好。要等警方先有判斷才行,沒有證據不能去判斷。我不了解這個同學,對他沒有情緒、偏見。」

黃家的幾位親屬也趕到上海與黃洋父母會合。復旦大學已安排黃洋家屬住宿。記者夏盛

【鏈接】

部分大學生殺傷事件

2006年10月,因玩電腦遊戲產生爭執,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大二學生持水果刀將同學刺死。

2008年5月,因為一雙臭襪子,武漢工程大學大一男生龔某與舍友發生糾紛,用水果刀將對方刺死。

2011年4月,因生活瑣事起爭執,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商學部學生陳某在寢室內持刀砍了舍友雷某5刀。

2012年2月,鄭州交通學院2010級學生在宿舍因打牌鬧矛盾,一名學生用削鉛筆的刀捅死另一名學生。

2012年7月,因貧困補助減少產生積怨,西安一高校大學生張華富持西瓜刀殺死同班同學宓某。

【反思】

敬畏青春,敬畏生命

一項調查顯示,在12所高校的數萬名大學生中,僅四成大學生對寢室關係滿意,三成大學生對寢室矛盾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而另有三成則認為,在學校里最不開心的,就是寢室里與室友們相處時產生的矛盾。

上海師範大學心理諮詢與發展中心主任李正雲表示,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諮詢中的「大頭」,極端個案只是極少數,但過度競爭、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不同、缺乏包容等卻導致學生之間矛盾不斷。因此,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僅依靠高校心理部門,更重要的是家長、中小學從小就要進行良好的引導,在幼兒、少年時期,就種下一顆心理健康的種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