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式電腦用的原裝音頻線連的漫步者s2000mkii音箱後邊的PC端,電腦主板是PRIME X470-PRO,集成的音效卡應該是Realtek S1220A(主板好像沒有同軸口,有光纖口),請問有沒有必要弄個獨立的內置或者外置音效卡?個人更偏向外置,因為主板空間問題..本人高中低音什麼歌都聽,平常音樂、電影、遊戲都有,理想價位在1000-2000左右(雙11這類活動打完折這個價格也行),線推薦什麼品牌什麼類型線?本人初入這塊兒不是特別了解,目前看了幾個牌子的線,SKW、開博爾、JIB(感覺這個有些貴..),目前主要考慮前兩個..請大家給給建議,謝謝?


沒太大必要。

像這種數字功放音響,模擬通道真正的SNR限制都是在內部的codec上,他會先把你的模擬信號重新採樣,然後送進dsp做補償,然後給D類功放。

有光纖輸出就夠了,直接進DSP。


一般的音效卡在系統中頂多帶來千分之一的失真。不管花多少錢,哪怕買到最頂級最昂貴的卡,也就提升這千分之一。拿計算器比喻一下,十塊的和一百塊的性能有區別嗎?當然有啊。但從計算速度,準確度上人能感受的到嗎?除去功能不同,看上去質感不同,只說性能對人類來講就沒區別!一塊電池用幾年!在我眼裡計算器就是一件非常成熟的物件了。類似的東西還有石英鐘。一年誤差一秒的比誤差十秒的要貴得多!對普通用戶來說有多大意義?廉價的石英鐘足夠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了。所以石英鐘在我眼裡也是成熟的物件了。接下來音效卡我認為對普通用戶來說也足夠成熟了,還有線材也如此。討論沒多大意思。音箱就不同了,在系統中造成的失真遠遠大於音效卡!哪怕是地表最強的也不行!


前段時間我也剛買了個這型號放桌上. 這個價位的音箱應該是對前端沒有特殊的要求.

但是, 如果同時也有用高阻抗耳機聽音樂的需求, 倒是可以考慮買個輸出功率大一點兒的外置音效卡. 我自己買的fiio K3, 直接帶DT990 還不錯, 適合避免開音箱吵到家裡人的時候接.

除非住別墅有大空間或者說有專門的音學設計房間(專業的吸音牆, 專業的低頻駐波設計, 專業的音學空間測試), 都不建議上更大口徑的無源音箱, 環繞音箱, 耗電量上千瓦的A類功放, 分頻器或者專業前端這些, 自己即使買了也沒合適空間可以發揮出來效果, 會比較浪費器材也浪費電. (去有錢親戚家聽過很多次, 有專門音學設計的書房, 那效果10秒就聽出來差距)


只是用來聽歌,電影,遊戲輸出音頻的話,這個價位完全沒有入音效卡的必要。現在板載音效卡的音頻輸出質量完全可以滿足,比較高端的主板甚至效果很不錯,不輸於千元內所謂的『音效卡』

線材只要不是特別爛,一般來說足夠使用,與其追求高端線材不如升級一下其他設備

望答主參考


音箱作為極度耐用消費品,相比汽車來說,好的音箱可能伴隨我們一生。

所以,把漫步者出了。

買對真力8030+RME Babyface Pro

  1. 音頻介面鏈接:【叉燒網】RME Babyface Pro便攜音頻介面USB專業音效卡解碼
  2. 音箱鏈接:【叉燒網】真力/Genelec 8020 8030 8040錄音棚有源監聽音箱


一,在音箱沒超過兩千之前不要買音效卡解碼器,有這些錢買音效卡,還不如把你音箱換了

二,線材是玄學,買綠聯秋葉原之類的品牌線就行,不要加錢在上面


總的來說 一定要用音效卡嗎……

一般來說離耳朵越近影響聲音就越大 耳機音箱是最大因素 然後是耳放功放 它們是控制的作用 使喇叭正常出聲 將前端聲音加以控制而不是推不推開的問題(一般來講 不會出現推不開的情況 更多的是控制不到位 典型就是老的歌德sr80 電腦聽人聲淹沒一切 台式會均衡一點 人聲縮小 低頻快而且量不大了)而再向前是解碼器 一般來說解碼器能夠解出多少的信息量 一般就是音樂的細節 如果試試藍牙再用有線耳機一對比 一般會有很明顯的差距 再向前就是數字轉盤 聲音準不準就靠它了 如果最開始的聲音信號就是不對的 後面無論怎樣處理都沒用 但是一般來說 數字轉盤對音質影響相對較小所以一套設備當中最後決定數字轉盤 最先決定耳機耳放

我主要還是玩耳機的 對音箱不算太內行 音效卡不算是太重要 差不多的就行了………而且漫步者的這個好像是有源音箱不需要功放 最後考慮的就是線 銅彩的就行了 也不算貴

音效卡注意一下不要只看指數 因為有的監聽音效卡………根據聽歌需求用不同的音效卡就行了 還有就是現在方便就是王道 還要什麼音效卡 藍牙就好了嘛


光纖直接連音箱就好了,有這錢還不如買cd呢


聲音屬於玄學領域,不是很好量化,對於有不同意見的人,還容易招噴,我就從可以量化的技術角度說下理解:音效卡說白了就是一塊數模轉換模塊,數字部分基本上最高32bit、4萬多的採樣率已經是行業標準,各家不會有太大差異;數模轉換部分則相當考驗設計,主要參考指標信噪比、失真度等,這些不容易測試,也是玄學生長的土壤。選擇一線品牌總歸更加保險,個人用過創新和華碩,感覺都挺好,而且這些音效卡很多貴在附加的擴展功能上,本身音質到了一定高度後,聽感上只有差異但不分好壞,不過創新的驅動一直被人詬病,而華碩的外觀更花哨浮誇些。

至於線,如果通過同軸、光纖傳輸,實際上相當於用音箱內部的數模轉換模塊了,電腦聲音效卡只充當了一個介面角色,集成的和獨立的沒什麼區別,硬生生被浪費掉,如果電腦後面沒有同軸或光纖介面,主板上一定有spdif跳針的,十幾塊錢含運費買個同軸擋板跳出來就Ok。

如果使用3.5或蓮花頭音頻線,這個是最簡陋的基本傳輸方式,非平衡設計,需要做到保真和抗干擾,而且傳輸距離不宜太長,個人發現帶屏蔽編織層的軟卡農線簡直白菜神器,然後兩端DIY成所需的接頭就可以啦,甬聲的接頭便宜實惠品質也不錯,對於幾千元的音箱來說足夠了,委託掌柜加工,到手即用。


飛傲k3配綠聯對得起你的有源箱了


這個型號定位以及對應價格,聲音並不好。

主要賣點在數字處理上,以及多媒體功能上,論道音頻參數,並不好。並且如樓上所說,用光纖輸入即可,用好一點的數字源,比什麼都好,再好的模擬音頻進去了也會被重採樣變回數字信號進行處理。


線不用太糾結了吧,就綠聯或者秋葉原的都可以


線嘛,買音效卡有送,和店家交流一下送個就好了,如果沒有送的,綠聯的就不錯,只要不是太便宜的,就夠夠的了。

S1220A在集成音效卡中,算是頂尖的了,就這麼說,要是不考慮輻射導致的底噪什麼的,基本上也是有3、500塊音效卡的水平了,搭配你這個其實還算比較妥當,並不算太差什麼的。

當然如果追求好音質的話,可以考慮樂之邦Monitor 06PLUS,活動價格1000左右,平時貴一點。

比你這個集成音效卡全方位高兩個檔次,比較適合搭配你這個音響。

不過,事先說明,有提高是肯定的,但是想要有非常大的提高,不存在的,不要指望花一千塊就能讓音樂開出花來,並且多貴都不可能,只能說這差不多是合理搭配的上限了。

但是,事先警告,越是前端,同樣價格對聲音的影響就越小,提升一個級別所需要花費的金錢就會上升一個數量級,比如10塊地攤貨音響和100塊漫步者中低端貨,有巨大的一耳朵的差別,如果音響/耳機不變,10塊包郵的音效卡和1萬塊的,雖然依然有一耳朵的差別,但是如果能量化的話,差別比前者小的多的多,所以一般來說,如果想做到花儘可能少的錢獲得儘可能大的音質提升,在保證前端不渣的情況下所有預算堆給耳機/音響就好了。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如果對這方面感興趣,如果想要一個比較均衡的提升,那麼前端加起來的價格,建議控制在耳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不建議更多,那些拚命追求好的貴的前端的,要麼是耳機已經到頭無可追求了只能通過其他方式提升,要麼是有比較獨特的需求(比如就喜歡某個耳機/箱子什麼的),要麼,就是傻。


jbl,真力,丹拿的有源監聽系列,聽著蠻不錯的,配個5000塊左右台式解碼就挺好聽了


音效卡用這個就行,線自帶的就行了,難道你不是藍牙連的最多?

這箱子我也有一個,已經夠了,你要是還覺得不夠好聽,去研究播放器特效吧。如果音色還不是你喜歡的類型,那你應該是喜歡更醇厚的聲音。那麼去買hivi的箱子,無源的最好,有源的也湊合。

要是還不行那買個5000的耳機聽吧,買大法,喜歡boomboomboom也可以買marshall。然後再淘個二手大法的手機當mp3。

所以,可以跳過hivi和marshall的箱子了,直接大法或者marshall耳機吧。

我現在有三套音箱,s2kmkii,hivi mk3, 還有一套小microlab,用的最多是sony的ex650入耳+手機(marshall媳婦在用,我不喜歡頭戴),第二多的之前是JBL的charger(被我爸順走了)現在是microbal,後面很有可能變成買東西送的方糖(送了2個,放在卧室,隨喊隨聽)。 其他兩個小聲沒感覺,大聲周邊30米內都覺得吵,現在就周末運動的時候能開20分鐘吧。日常擺件。

買耳機吧,不趟著聽就買頭戴,側躺聽就買入耳,不喜歡線就買無線。

marshall建議先去音響店試聽一下,我反正很喜歡,性價比在國內目前還挺高的,比德國貨好多了價格也便宜。一般店可能沒有,去給專業人員賣設備的那種店都有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